1、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四川三农工作的新挑战新机遇,全面落实新常态下四川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东明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魏宏省长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盘点2023年,全省粮食产量675亿斤,农村减贫12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增长11.5%,农村改革、产业开展、结构调整、新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展改革稳定大局奠定了根底、做出了奉献。在资源环境约束与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2、对全省三农战线、涉农部门和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屡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目前,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深入推进,农业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腿。在新常态下,三农工作既面临着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要认清形势、主动作为,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转型开展面临深层次制约。与全国一样,四川农业也面临一个地板、两个天花板、两个紧箍咒问题。一个地板,指农业投入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本钱居高不下,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两个天花板,指川猪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于周边省市,农业补贴直抵黄箱政策
3、上限,涨价空间已经很小。两个紧箍咒,指农业面临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双重影响,四川人均耕地等资源低于全国水平,中低产田土高达63%,有效灌面只有47%;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开展。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很大压力。传统产业缩减、过剩产能消化,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农产品消费需求缺乏,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农业补贴增长空间有限,影响农民转移性收入。三是农村投入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财政持续加大三农投入的压力不小。同时,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心理预期,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谨慎,农民自身投入也有减少倾向。四是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突出。我省人口老龄化快于全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不仅
4、制约现代农业开展,甚至使农业有可能出现倒退的危险。 此外,四川还面临一些特殊挑战。一方面,投入欠账大。农田、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根底设施建设水平低,全省还有2.3万农户没有用上电,560个村不通公路,470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平安。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多。全省还有5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的6%,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仅为全省的80%。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没有改变,因灾返贫、因病致贫和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 当前,深化改革如火如荼,转型开展浪涛汹涌。新常态孕育新机遇。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四川人素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传统和创新精神。新一轮农村改革在土地确权颁证、放活土地经营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
5、主体等方面不断突破,四川获批新一轮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居全国首位,改革必将为农村开辟更为广阔的开展空间。二是经济转型开展的机遇。新常态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效劳业快速成长,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已由自然经济再生产,扩展到文化精神产品再生产,已由单纯食物生产开展到全产业链价值开发。三是消费转型升级的机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平安、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为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大有可为。四是工商资本下乡的机遇。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投资饱和、效益下降,城市工商资本把投资农业作为新商机。钢材和水泥等建材价格下降,有
6、利于降低农村建设本钱。五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机遇。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四川要抢抓机遇,上马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夯实农业根底,改善农村条件。 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我们要从省情农情出发,把四化同步的短腿加长、把全面小康的短板补齐。新常态下,农村改革不能畏首畏尾,而要敢闯敢试;现代农业不能徘徊彷徨,而要加快推进;农民增收不能丝毫松懈,而要加力提速;新村建设不能裹足不前,而要凯歌行进,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留出盘旋余地,为改革、开展、稳定奠定坚实根底。 农业强,那么中国强;农民富,那么中国富;农村美,那么中国美。加快开展现代农业,让农业强起来,才能为中国强奠定根底;努力增
7、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才能为中国富提供支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农村美起来,才能为中国美增添荣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提高粮食产能、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开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今年,要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23%、农村减贫12023万人。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讲五点意见: 一、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通过加快现代农业开展,让农业逐步强起来 党的指
8、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集约化,就是要改变粗放经营方式,以适度规模和较少投入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出;专业化,就是要形成农业生产分工体系,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组织化,就是要把分散经营组织起来,以构造有规模、有组织、管理科学的合作形态;社会化,就是要形成社会化生产和科技效劳支撑体系,以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 汪洋副来川视察时指出,要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构筑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组织方式两个支撑,守住不影响国家粮食平安、不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不损害农民切身利益三条底线。开展现代农业,必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9、推进粮经饲复合经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粮食产量不滑坡。努力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平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路子。 加快由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小生产容纳不了大科技。现代农业必须在适度规模经营上做文章,土地流转是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既要引导经营权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流转,也要支持农户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共同开展。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一手抓政府公益性效劳,一手抓经营性效劳主体培育,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开展社会化效劳,培育农业农机效劳公司、
10、效劳超市等新型农业效劳主体。出台具体政策,加快培养和切实用好职业农民,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大显身手。 加快由单纯依靠耕地向综合利用资源转变。四川有林地3.6亿亩、草地3.1亿亩、水域可养殖面积358万亩。要树立大农业观,既要粮猪安天下,还要念好山水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奏好交响乐。念好山水经,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利用川西高原、盆周山区、大小凉山、乌蒙山区、秦巴山区的立体气候和物种资源,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唱好林草戏,发挥林地和草地资源优势,开展林下种养业,壮大优质茶叶、木竹、森林蔬菜、地道药材、木本油料、草食牲畜等产业,推进专业化、规模化
11、、集约化、品牌化经营。打好果蔬牌,通过技术创新、品种培育和平安监管,提升果蔬产业水平和产品档次。通过产地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带动果农菜农增收致富。奏好交响乐,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由种养业内部调结构向全产业链调结构转变,支持农业产业化排头兵企业开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开展农产品直销、配送和电子商务,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加快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资源环境恶化趋势。一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减少农业投入品污染。二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让不具有产业承载能力的区域休养生息。三要制定支持政策
1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要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不断提升土地生产能力。五要通过对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的农业生态环境。六要划定永久性根本农田,严格水资源管理,把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好。 加快由要素驱动为主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要加快构建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组织科技攻关,确定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组建专门队伍开展科技攻关,确保在疫病防控、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粮食增产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首先要给科技人员插上奋斗的翅膀。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鼓励他们在扶持种
13、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使创新的种子落地生根,创新的大树枝繁叶茂。要着力研发适合不同区域类型的农业机具,大力支持农机产业和农机效劳组织开展。 加快由自我开展为主向全面开放合作转变。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资本下乡的机遇,大力推进农业投资促进,为现代农业开展注入新动力。加快开展外向型、开放型农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办好川台农业合作论坛,落地合作工程,发挥互补优势。四川农业博览会要走市场化道路,整合展会资源,办成知名品牌。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效劳、文化体
14、育、乡村旅游、休闲养老产业。在投资促进过程中,坚决反对资本圈地,坚决制止坑农害农,坚决防止农地非农化和根本农田非粮化。 加快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根底设施建设。农业黄箱政策接近上限,绿箱政策还有空间。要把根底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推进农田水利重大工程工程。持续推进省委确定的2023个农业农村重大工程。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新的重大工程。当前,农田工程比较分散,要建立统筹机制,合理安排工程,把钱用在刀刃上。要改革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公私合营、特许经营、承包租赁等方式,解决水利等根底建设投资难题。要通过改革产权制度和运管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调动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实现农
15、村全面小康为统领,通过助农增收和扶贫攻坚,让农民尽快富起来 增收与脱贫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性任务。要长期坚持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更加突出贫困农户,更加突出增收门路,推动增收与脱贫见到实效。 助农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立国之道,惟有富民。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五年缩小,但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太低。农民收入上不去,就不可能平等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必须适应新常态、开辟新门路,带着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以农兴业助增收。农业结构调整是永恒主题。要通过调整种养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突出四川特色,提高比较效益,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支持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16、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开展、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多元化增收。 提升劳务助增收。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要定期研判农民工就业形势,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增加报酬。抓住四川培育高端成长型、新兴先导型产业的机遇,开辟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 盘活资源助增收。利用市场化、资本化途径,激活农村房屋、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使其产生租金、红利等收益,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倡村集体和农户通过入股或合作等方式,参与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组建农房出租协会、乡村旅游协会,与工商资本合作,盘活闲置农房,增加农民收入。 扶贫济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贫困地区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必须以关于新时期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