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对银行信贷管理的认识 我国商行信贷管理问题分析 。近些年,我国的银行业开展比较迅速,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信贷管理便是其中之一。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责任制,也尚未建立有效地信贷长效机制,不良贷款的问题依然严峻,为此,减少不良资产增量也成了各银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字: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 引言 信贷即是信用、借贷,银行信贷是以银行为中介,以归还计息为条件的货币借贷,其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本钱后获得利润,所以信贷亦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
2、手段,而信贷管理也在银行经营管理中也居于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和管理操作等都含有浓厚的方案经济色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银行的信贷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商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无论从宏观角度,银监会给出的数据显示,至202223年9月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045.1亿元,不良贷款率1.66%;到202223年6月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5181.3亿元。或是,从一些微观的实例案件,例如:2022年的周正毅事件,刘晓庆、杨斌案件,蔡建忠汽车贷款诈骗案,以及2022年的姚康达住房贷款案等等,可以看到近年来商业银行重大违法违
3、规问题和经济案件依然时有发生,并且大多案件涉案人员层次高、涉案金额大,而这些案件恰好反映的便是商业银行业信贷管理问题。 (一)不良贷款累积 最近几年,不良贷款和比例呈现“双降,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降低不良贷款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比方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信贷业务完全程序化,规定降低不良贷款的指标等等。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不良资产仍是居高不下,尤其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最为庞大。 1、重收益而轻平安 国家财政每年下达的利润指标逐步成为了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甚至与奖金、财务费用挂钩,为了完成利润方案,往往容易无视贷款平安性问题,更甚者,以牺牲平安性换取效益性。这直接违反了银行稳健运行、躲避防范
4、风险的意愿。 2、没有明确清晰的责任制度和约束制度 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往往会无视对基层管理者的管理。监督约束机制的漏洞会造成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现象的出现;以及贷款责任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最终无人负责。 3、贷款程序操作漏洞 按照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要求,贷款的程序包括企业申请、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款发放、贷款归还五个阶段。 近几年,盲目“抢大户的情况十分普遍,新增贷款总是集中于少数贷款大户,这种贷款投向高度集中的情况,短期看来似乎有利于减少不良贷款,但这并没有实现收益与风险最正确匹配的资产组合,其潜在风险远大于别的贷款者,一旦损失,其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出于某些特别原因的考虑,
5、贷款过程中,具备贷款条件的甲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贷款,再将其根据转贷协议借给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乙方。一旦乙企业无法归还贷款,造成的“三角债又会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贷款发放以后,无视对企业用款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没有专职人员参与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给予有效详细的咨询指导意见,只有当贷款无法收回才发现问题,结果失去了转化和控制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良机。 (二)扩张冲动,“重贷轻管 内部管理制度不到位、信贷扩张冲动,致使“重贷轻管普遍存在。贷前调查做好了,贷中审查也过关了,贷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贷后跟踪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的完善,都与其有十分相关的联系。贷后管理意识的薄
6、弱,风险防范意识缺乏,这都暗中形成了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为银行经营决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 银行体系内部信息没有实现共享、信息不及时准确、信息封闭可信度差,这都增大了银行防控风险的难度,带来巨大道德风险。 二、商行信贷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权向上过度聚拢 为了全局控制信贷风险,信贷资金向大中城市、经济兴旺地区和大工程集中。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体制,使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收,贷款权限的过度集中与资金的广泛需求出现矛盾。 (二)片面“零风险失人心目前有许多商行的信贷经营中,存在过度的“零风险经营行为,零风险最优吗。如果仅仅从平安性来说,毋庸置疑,“零风险确实是控
7、制信贷风险的最优状态。但是,效益最大化才是银行的最终目标。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不可能脱离风险,自然,信贷资金运作不可能是绝对的“零风险,只能是相对的低风险。我们只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机制去降险、控险和防险,但绝不可能做到绝险。如今,片面强调贷款“零风险,不仅可能使信贷人员缺乏积极性,银行“惧贷;同时,“零风险致使的贷款条件严格也使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 (三)重“大轻“小 商行现在存在一种比较盲目的跟进状态银行往往愿意给规模较大,资金比较宽裕的企业贷款,即使这些企业不能提供财务报表,许多商行也会因为别的银行的抢“贷行为而对此忽略不计。可是,贷款集中投向大企业,并不利于分散贷款风险。近年来一
8、批上市公司摘牌退市,诸多明星企业泡沫破裂、黯然倒闭,给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就是很好的例证;并且我国的国有成份占主导地位,一旦发生贷款风险,对银行的冲击不小,一系列的连锁反响更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的困难。 (四)关联担保、互保,弱化第二还款来源有效性 现在企业贷款普遍存在关联担保问题,即使是非关联企业,互保现象也不在少数。而对于许多企业的贷款,其抵质押物质量不高,股权、教育收费权、经营权等等的变现困难,都直接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 三、国内比照外,改善商行信贷管理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贷款“垒大户,一味“扎堆在规模大、排名前、实力强的少数目标客户上;商行为抢留客源,多头授信、过度授信、
9、放宽贷款条件等诸多违规要求,也为信贷风险创造了便利条件;客户对银行提供信息不实、客户信贷活动不履行相应义务,淡薄的信用文化都会使得商行信贷风险的产生。那么,面对诸多门槛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组织结构 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上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较好地实现了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较佳结合。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又相互监督。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水平制衡的管理方式不同,我国是重视垂直管理的,正是如此,分工与制衡关系强调得不够,虽然,近几年我国商行进行过内部结构调整,但部门的细分化程度不详细有效,没有更加良好的监督管理机
10、制或部门来进行管理。 (二)风险控制意识 外资银行十分注重信贷风险的早期防范,将防范风险作为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核心,采取多种措施防范金融风险。而我国商行的工作重心在于风险的化解,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国内银行虽借鉴风险控制的其他环节,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但信用评级并没有有效及时的反映风险。 (三)人员管理国外银行给予信贷管理人员充分的自主权,使其防止了贷款审批与发放受到行政干预,又充分调动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我国商行内部制衡的组织体系不健全,许多鼓励措施不到位,一味强调对员工的控制,并落实到贷款责任制上。于是只能建立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不良贷款终身追缴制度的手段,期望约束
11、信贷人员的放贷行为,却加大了违规本钱。但事实上,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即使是严密的责任制度也无法防范的,近年来的信贷人员违规事件以及内外勾结诈骗银行资金案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奖惩制度,强化责任约束,促使信贷管理标准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实施信贷管理是我国商行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全盘考虑,放眼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管理为商业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商行在剧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实力,不断健全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再造.中国金融出版社 2何五星.银行风险与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张淼.商业银行
12、信贷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4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5任远.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6朱强标.论建立健全我国银行信贷管理机制d.湖南:湖南大学 第二篇:银行信贷管理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原那么和关系 答:有三个原那么:平安性原那么、流动性原那么和盈利性原那么。平安性既是银行一切工作的中心,也是银行信贷管理中必须摆在第一位的因素,离开了平安,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无从谈起。坚持平安性固然对流动性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坚持平安性有可能损失一些盈利的时机,特别是一些有可能附带风险的盈利时机;流动性作为联结资金平安性与盈利性之间不可缺少的手段,既对平安性产
13、生直接的影响,又对盈利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身是一个经营原那么的指标,同时又对其他两个指标有重要影响,银行不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平安性将时时受到冲击,实际上盈利性也难以得到保障,但过多的流动性,又会降低盈利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盈利是在平安和流动有保障的前提下才可以长期维持的。辩证的看,追求绝对平安、充足的流动性和高盈利水平,只能是理论上的极端情况,实际运行那么是在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在维持平安和流动的根底上,尽可能地实现盈利最大化。 2.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根本特征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根底,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根本特征是
14、:a.产权清晰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与企业间的产权关系通过明确的法律形式予以界定:即出资者拥有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权。b.权责明确。c.政企分开d.管理科学。 3.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分析 答:许多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分析就集中在5个方面,即所谓的“5c:品德、资本、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 一、借款人的品德借款人的品德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归还贷款的意愿,还要具备对贷款使用的负责态度。 二、借款人的能力它是指借款人在借入资金后,凭借自身的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获取利润并归还贷款的能力。 三、企业的资本资本是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反映了借款企业的财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资本数量越大,借款人承担
15、风险损失的能力越大。 四、贷款的担保贷款担保的作用在于为银行贷款提供一种保护,在借款人无力还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分担保品或向保证人追偿而收回贷款本息,从而保证贷款本息的平安。 五、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这是指借款人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 4.票据贴现贷款和一般贷款的区别 答。(1)资金投放的对象不同。普通贷款以借款人为授信对象,贴现以持票人为授信对象,实际上是一种票据买入行为,把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 (2)在信用关系上的当事人不同。一般贷款的当事人是银行、借款人和担保人,而票据贴现的当事人主要是银行和贴现申请人,但当票据到期不能兑付时,贴现申请人、承兑人、出票人以及假设干背书人都负有连带的清偿责任。所以贴现时一种较平安可靠的资金运用。 (3)资金融通的期限不同。一般贷款的期限可以达1年,乃至数年,票据贴现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而且计算期限的方法和依据也不同。 (4)融资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