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为摸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开展的根本情况,2023年初,课题组开展了“乡村振兴专项调查,收集了25个省262个村的经济社会开展情况。根据对样本村经济社会开展现状、集体经济开展情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村庄面临的五大突出问题。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情况普遍。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各地村庄中59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尤以东北(29.8%)、华北(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样本
2、村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占比超过20%的分别是华东(23.6%)、华北(23.4%)、华南(23.3%)、东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4.0%)。村内人口性别不平衡情况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为1.13:1,各区域农村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人数。农村劳动力务农与非农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样本村中,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华北村均务农劳动力639人,非农劳动力335人;华东、华南、西南的务农劳动力小幅超过非农劳动力,华东村均务农劳动力580人,非农劳动力507人;华中村均务农劳动力514人,少于村均非农劳动
3、力600人。在非农劳动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平均在600人以上,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分别为402人、489人、289人、330人和318人;村均外来人口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较高,平均200人以上,华中、华北、西南分别为165人、65人和89人,东北地区最少,平均54人。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缺乏。首先,村内党员人数较少,年青党员占比低。样本村党员人数平均60人,占村均总人口的3%左右,2023年后新开展党员数占党员总人数的17.11%。40-50岁和50-60岁年龄段的党员人数均为13人,各占21.7%,合计达43.4%;党员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平均
4、人数18人,占党员总人数的30%;30岁以下的党员平均7人,占11.7%。其次,现任村干部受教育水平高于前任,但学历水平仍较低。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程度,占37.4%,高中程度的占24.8%,中专占16.14%,中专以上的占9.5%,高中中专及以上合计50.4%,与前任村支书相比高出18.9个百分点(前任村支书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和中专以上的分别为18.6%,5.8%和7.1%),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大专以上的高学历者仍旧缺乏。现任村主任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且低于现任村支书的平均水平。第三,村“两委干部有异地工作经历的比重较低,经营管理经验不丰富,个人拥有的资源有限。样本村中,
5、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在本村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人数占比不到30%,但高于其前任的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有参军经历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占比约15%,略低于其前任2.75个百分点。从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看,比一般村民好的村支书和主任占25%,比一般村民差的村支书和主任占13%左右,与普通村民家庭经济条件一样的占比约60%,可见大局部村领导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与一般村民相差不大。当前乡村带头人各项素质有所提高,但在致富经验、能力、拥有社会资源等方面依旧缺乏。二、乡村根底设施建设条件有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亟待提升根底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开展的重要根底。当前,乡村根底设施建设还有较多欠账
6、,距离城乡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均等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乡村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条件有改善。样本村中,贫困村占18.8%,缺水村占8.4%,有线电视信号户占89.3%,有94.3%的村能够上网。村庄硬化道路占村内道路总长的比重为78.5%。48.7%的村庄有公厕,其中水冲式厕所比重为46.2%,旱厕比重为39.2%。乡村根底设施建设欠账仍多,乡村道路是主要短板。调查发现,由于政府对乡村道路投入缺乏,村集体成为村庄根底设施的主要供给方。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就是根底设施建设,集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根底设施修建,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样本村村均集体开支66.0万元,以根底设施建设支出最多,平均4
7、1.9万元,占总支出的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平均16.9万元,占26%;村干部年度工资及补贴平均5.7万元,办公费支出平均1.5万元。从村集体集资情况来看,2023-2023年村集体集资数量在降低,东北地区农村根本没有集资,华东地区集资水平最高,2023年平均集资151万元。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是公共根底设施建设,其中一半的集资用于修路和建桥。其次,修建排水沟和灌溉水利设施的集资占比也较高,2023年为9.1%,2023年为28.3%,饮用水也是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占比约10%。三、乡村经济方面私营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但特色产业仍待开发私营企业是乡村产业最活泼的主体,乡村企业
8、开展存在较大地域差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重要载体,私营企业是农村企业的主要组成局部,相较于村办和乡办企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样本村私营企业吸纳职工数平均为66人,乡办企业为6人,村办企业为6人,个体户为27人;而从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水平看,村办企业最高,其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比例是90%,其次是个体户83%,私营企业是45%,乡办企业是42%。乡村特色产业开展规模有限,亟须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从样本村来看,村均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784.1亩,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涉及户数也最多,分别是2031亩和173户。西北地区特色产业以特色养殖为主,村均养殖牲畜4179头只,远超其他各区,村均涉及户数42户。
9、水面养殖以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为主,村均户数较少。在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村中,拥有品牌的比重只有18.6%。在问及目前村里特色产业开展的主要问题时,有28.9%的村庄选择特色产业形不成规模,有25.2%的村庄选择没有产业规划,有18.8%的选择开展思路不清,有14.7%的选择缺少政策支持。四、基层自治根底良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民间社会化效劳组织较为缺乏村民代表大会运行和履职情况良好。从调查数据看,各村村民代表大会运行和履职情况良好。在262个调查村中,有90.1%的村实行差额选举,当前任职的村民委员会多为第8-10届,2023年各村村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为4次及以上的占比近70%,村民代表大会
10、的代表人数平均为43人,其中党员人数有15人。在村务治理中,村民代表大会也在实际履行自身职能。农村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缺乏。在被调查村中,由村里举办的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有限。近两年举办过戏剧活动的村只占38.9%,有电影或录像活动的占54.6%,有球类比赛活动的有18.3%,春节时有全村集体活动的占38.8%。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凝聚和团结人心的作用,此方面活动的缺乏一方面与村庄经济缺少可用资金有关,另一方面反映了村庄人气的缺乏。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良好,但乡风文明内容仍需完善。样本村中,有村规民约的占80.2%,其中每家每户发放的占比53.4%,有64.14%的村规民约定期修订。总体上看,农村
11、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良好。红白喜事从简、对份子钱作出明文规定等,这些有助于农村社会交往的风清气正,不过还有37.5%的村庄没有出台这样的规定,说明一些村庄的村规民约中涉及乡风文明的内容还需完善。五、村集体经济开展不均衡,产权改革任务艰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差异大。经营性收入和上级拨款是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2023年样本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01.3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平均51万元,占50.3%,而集体经营性企业收入平均16万元;集体农林业收入平均6.8万元;集体承包收入平均10万元,其中企业承包收入4万元,承包地/果园收入4.5万元;村公益事业费平均5万元,其中集体集资平均1.1
12、万元;上级拨款平均30.2万元,占30%;其他收入平均3.6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的区域差异大。华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高,平均245.9万元,华中和华东地区其次,均为100万元,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少,仅为20万元。局部经济欠兴旺地区集体经济组织收不抵支。2023年华南、西南、西北地区集体经济当年收不抵支,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入可敷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各项权能有待落实。调查发现,只有9.1%的样本村进行了村集体资产的折股量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在进行改革的村庄中,折股量化的对象大局部是本村村民,占比57.1%,而量化对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占比为42.9%。
13、在折股量化的村庄中,股份能够继承的占65.5%,股份能够转让的占57.1%,转让对象限制为家庭内部成员的占52.6%,其余为在村集体成员内部转让,没有村允许对外转让股权。六、政策建议首先,要重视乡村“人的开展。关注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衡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普及高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积极培育乡村“三农带头人和职业农民,为其提供必要的工程、资金、人力培训等,提高“三农带头人的致富经验和资源的获得及利用能力;鼓励农村劳动力务农人数比重大的地区继续开展农业生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倾向高的地区促进农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第二,不断加强政府对农村道路桥梁等公共根底
14、设施的投资,降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政府继续加大对村庄道路桥梁等根底设施缺乏的村庄的公共投资,并在公共根底设施维护上给予奖补支持。对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要给予差异化的区域开展支持政策和继续倾斜支持。第三,因地制宜,以本村资源禀赋为根底大力开展特色产业。乡村产业开展不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总要求下,应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开展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开展离不开企业等市场主体,未来要进一步激发私营企业的积极性;支持农户个体以及相应的企业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经营,并在产业规划、信息供给、规模做大、市场做强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其带动乡村经济开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第四,充分
15、发挥基层自治力量,进一步培育农村各项效劳多元供给主体,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一方面可继续支持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进一步健全议事工作制度,标准村务公开,明确权利与义务,增强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使村民代表大会在农村公共事务决策和监督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农村其他生产生活效劳性公益性组织的培育和开展,为农村社会活动的举办和延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完善,宣传良好乡风,不断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五,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村干部和农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的理解和认知。
16、在集体经济开展壮大方面应着眼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对集体经济开展情况好的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为其创造更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对集体经济开展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要加强政策和工程扶持。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各项事业都需要农业来支撑,因此将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上。当前我国农业开展到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出现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与超越,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真正提升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