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16473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23年以来,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机关效能稳固提升行动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关于分解落实2023年全市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精神,拓展政务公开领域内容,提高政务公开透明程度,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为我市人社事业科学开展凝聚了能量,优化了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在强化意识、明确责任中部署推进 我局始终把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局一把手亲任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局各单位主要负责

2、人担任成员,按照市政务公开政务效劳要求,完善政务公开目录、流程、载体和制度建设,标准政务公开业务和技术标准,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效劳水平。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局属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同时,由局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日常工作。二是分解落实责任。对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局第一时间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切实将政务公开工作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程序清楚、责任明确。同时,在局门户网站开辟专栏,落实专人信息报送,及时发布政务公开情况和动态,为保障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增强公开意识。采取庭审代训方式,分

3、两期组织市直行政机关500人,参加2023年“江淮普法行法院庭审活动法制专项培训。2023年新录用163名公务员初任培训,将依法行政内容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其中,增强新录用公务员法制意识。出台政策、推进工作时,自觉把全面公开各项政策和具体要求作为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的首要环节,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推动人社工作有效开展。结合“道德讲堂、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引导广阔干部加深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学习掌握,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人社系统推进政务公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坚持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中提升质量 我局紧密结合人社工作,以开展人社信息公开、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标准审批

4、行为、方便群众办事为重点,提升政务公开质量,有力推动了人社工作开展。目前,省厅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一是加大公开力度,行政权力透明运行。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规章和标准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淮府办秘(2023)20235号)要求,对我局实施的2023年2023月1日以前发布的政府规章和其他标准性文件进行了认真梳理,建议保存31项,修改1项,废止5项,初步形成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标准性文件目录。初步建立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明确了行政权力工程名称、法律依据,列出了明细,已上报审核。二是标准公开内容,效劳标准不断提升。公开群众办事工程类型、程序、申报材

5、料、承诺时限和政策依据等,提高便民、利民效果。制订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效劳承诺制、办理即时制、ab岗制、离岗告示制、疑难问题分析制等八项机制,推进窗口标准化建设,提升窗口效劳能力,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按规矩办事处事成事的新常态。同时,开通了“淮南人社微信公众平台,在效劳大厅设置了4台触摸屏终端,实现直接通过 或终端查询各类社保政策和信息。三是健全公开渠道,全力推行办事公开。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了以市人社局综合门户网站、12333综合咨询效劳、市人事人才网、市人事考试网等组成的电子政务平台。提供社保查询、求职登记、政策解答、投诉举报、信息公布等效劳。目前,五项社

6、会保险及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均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极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办理、查询和待遇享受等。目前,通过“市民心声、省市委书记留言平台、“市政府12345直通车等回复各类咨询、建议2136条,回复率20230%,无超时或未回复记录。依托全市城乡19个街道、46个乡镇、229个社区的“两级效劳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标准管理、改进效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坚持在凝聚民智、拓展渠道中深化监督 我局始终注重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网络建设,扩大公开途径,更大范围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了政务公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强化重要事项监督。人事考试实行全程公开,阳光

7、考录。公务员考录方面,坚持“凡进必考,实行面试考官异地选派,异、本地考官比例到达6:1,加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现场监督力度,做到纪委全程监督;事业单位招聘方面,专业测试异地考官到达20230%,体检环节实行考生、医务人员全封闭管理,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在职称评聘方面,实行社会化和网络化评审,并对参评人员和评审结果实行“双公示。2023年参加公务员笔试考生6619人,公平面试539人,通过体检22023人;参加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1403人,专业测试778人,通过体检304人,始终保持“三零目标。二是强化群众评议监督。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进单位、进园

8、区、进社区(村),通过向单位寄送征求意见函,向市民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人社工作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意见建议,共征求群众意见378条,挂号整改问题172项,修订完善制度53项。全局性会议较去年同期减少12场,文件简报减少96件,审批事项精简66.7%,评比表彰活动全部冻结,推进了政务公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是强化新闻媒体监督。对一些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重要信息,利用报纸、播送、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类政务信息和效劳信息,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等措施,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效劳对象的监督。今年以来,先后组织8次政风行风热线,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

9、日报、淮南日报和淮河早报刊登各类政务信息和效劳信息272条。四是强化专业论证监督。涉及医保、工伤鉴定、技术职称等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工作,坚持以专家论证、评估为前置程序,进行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和事后评估监督。今年以来,在市校共建大学生创业联动机制、“工学一体就业就学试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工伤预防鉴定等方面共召开专家论证会或座谈会14场,收集意见建议85条,吸纳24条。 (四)坚持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中优化环境。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务员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学法、尊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

10、法律规那么和法定程序,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坚持民主决策。2023年召开局党组会(扩大)14次,召开局长办公会12次,讨论审议人社工作重要文件,审定工作方案、经费安排等重要事项,充分听取党组班子成员意见建议,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提高了决策质量。三是坚持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定期组织党课教育、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常态开展廉政培训、廉政谈话、警示教育,促进廉政教育入脑入心。对各级领导干部,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党员干部,通过述职述廉、诫勉约谈、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廉政评议等多种监督方式,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持之

11、以恒坚持中央八项规定,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树正气,守廉洁,营造为民务实、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人社环境。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加大公开力度,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效劳。 一要在效劳开展大局上下功夫。紧紧围绕转型开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及时公开本系统促进就业、效劳开展、实施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及时公开就业效劳、人才人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政策信息和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要在标准权力运行上下功夫。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时对外公布本系统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做到决策、执行、管理、效劳和结果“五公开,行政权力从依据到决定、执行、结果全过程的动态透明,减少行政权力的随意性。 三要在拓展公开范围下功夫。将局属各事业单位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主动公开的信息量,进一步增强公开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建立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确保该公开的事项都能够公开,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四要在政务公开培训上下功夫。将政务公开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深化对政务公开工作认识,推进政务信息的公开、及时、透明。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