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财政部副部长致辞.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22399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财政部副部长致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财政部副部长致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财政部副部长致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财政部副部长致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年财政部副部长致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3年财政部副部长致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财政部副部长讲话 财政部副部长讲话 (一): 同志们: 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促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加快开展文化产业,由中宣部牵头,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对原国办发202220235号文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开展的规定,并以国办发202223114号文件印发给各地方和各部门。与原文件相比,新文件在注重保持政策连续性的根底上,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加突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认真学习、深入了解相关规定,对于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具有

2、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文件规定的内容和实质,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根据培训班的安排,上午欧阳坚同志就文件出台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说明,一会儿税务总局的同志将就税收优惠政策问题进行讲解。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两个规定中相关财政政策予以解释和说明,帮助大家理解和把握好几个重点问题;二是对财政部门进一步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开展两个规定中相关财政政策的解释和说明 与原国办发20235号文件相比,就相关财政政策而言,现国办发114号文件的两个规定中分别对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和完善文

3、化企业投融资政策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修订和完善,增加了一些具体条款。为便于大家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和说明。其他根本为延续性政策,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一)关于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相对薄弱,政府和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资产管理界限不清晰,国有文化企业产权主体模糊,缺乏权威的、法定的出资人机构。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如何切实加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建立健全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假设干意见(中发202314号)中明确提

4、出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抓紧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方法,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2023年4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提出由财政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方法。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协商,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23年,财政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通知,明确了财政部门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职责和党委宣传部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应职责,强调通过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结合。为加快中央出版单位的改革步伐,加强中

5、央出版单位转制和改制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今年,财政部会同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下发了关于中央出版单位转制和改制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出版单位转制和改制时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能。 在制定出台相关文件的根底上,修订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时,单独增加了关于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内容。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局部内容,我认为,主要应明确以下几点: 1.明确由财政部门履行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职责。 国有文化资产按照经营属性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一般来说,前者主要指文化企业所属的资产,后者指文化事业单位所属的资产。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

6、题,2023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制定下发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方法(财政部第36号令),明确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由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文化事业单位资产应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法统一进行管理。关于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管理问题,一直以来,尚未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职责,目前所监管企业为146户。金融类企业资产那么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管。与一般经营性企业不同,文化企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效劳具有商品和意识形态双重属

7、性,从而决定了文化企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国有文化企业资本结构变更、经营者业绩考核和任免等事项都不同于一般企业,有其特殊的要求。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管也应区别于一般企业,而采取特殊的监管方法。2023年,在批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组建方案时,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对两家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监管。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通知(财教202223213号)文件明确规定,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职责。今年,财政部三定方案中进一步明确由相关司局负责中央级国有文化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 2.要理顺财政部门与文化行政主管部

8、门、党委宣传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关系。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相关文件规定,财政部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党委宣传部门等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做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是国有文化资产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应负责牵头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方法,按规定办理相关资产变动、产权管理等审批事项。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党委宣传部门的指导下,按照部门职责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国有文化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此外,可根据法律规定,对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涉及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审批,如出版单位合并或分立等行政许可事项应报同级新闻出版主

9、管部门审批等。党委宣传部门应负责做好宣传文化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文化体制改革的组织协调和宣传业务的指导工作以及重大国有文化资产变动事项(包括国有文化企业重组、股份制改造等)的审查把关。各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应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确保国有文化资产的平安和保值增值。 3.切实加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具体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转制过程中,一是转制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应认真做好资产清查、资产评估等根底工作,有关结果应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法规定,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或审核备案,涉及国有资产划转的,应报同级财政部门

10、审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或改制方案中涉及国有资产事项,应报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前方可批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要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应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党政机关直属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应与其主管主办单位脱钩,资产财务关系在财政部门单列,由财政部门直接履行国有资产与财务监管职责;而原企事业单位所属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其国有资产隶属关系可按国家规定保持不变,相应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也维持不变。举个例子,如教育部所属高等教育出版社转制为企业,就应该按照党政机关不得办企业的要求,与教育部脱钩,由财政部直接履行其资产和财务监管职能;而教育部直属高

11、校的出版社转制为企业,其隶属关系可保持不变,由财政部按照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的规定,对其进行监管。国资委归口管理的中央企业所属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那么应按照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法,由国资委进行监督管理。据了解,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各地方对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相关政策不尽一致。各地方应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探索实践,逐步调整、完善和标准。 (二)关于完善文化企业投融资政策 由于文化企业特殊的文化及意识形态属性,资本的准入问题使得文化资本市场管理较之一般的资本市场管理更为复杂。投入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企业开展的瓶颈。针对我国文化企业开展面临的投

12、资渠道不畅、文化企业融资困难和投资的盲目性等问题,迫切需要国家财政从资金和政策方面进行扶持,发挥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推动建立文化企业投融资平台,从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实现文化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开展的规定中就此方面问题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立文化产业开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企业开展。 在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文化才被作为产业纳入经济开展轨道,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才被普遍接受。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主要是支持事业开展,并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2023年,按照国务院要求,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开展专项资金,当年安排2

13、亿元,重点支持了动漫市场监管、优秀动漫原创产品创作生产和动漫公共技术效劳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202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文化产业开展专项资金2023亿元,除继续支持动漫产业开展外,还将重点支持新闻出版、电影等文化产业开展。另外,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相继设立了文化产业开展专项资金。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需要强调的是,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必须坚持以下原那么: 一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原那么。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开展的起步阶段,在公共技术平台、公共信息平台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市场缺陷,特别是从市场投资的角度,文化产业的投资无论是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文化

14、根本建设投资,还是用于形成流动资产的文化知识产权投资和用于培育文化战略后备资源的投资,其建设、创作、培养周期和成型期都比较长,而且风险比较大,因而常常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按照经济学理论,公共财政此时要介入产业的开展,以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推动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第一个根本原那么就是弥补市场失灵,这将直接决定专项资金的功能、目标以及资助的对象与范围。反过来说,对于那些不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专项资金就不应该参与,否那么会干扰或扭曲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发挥杠杆效应的原那么。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数额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放大资金的效果就应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利用财

15、政资金的杠杆撬动社会资本进行文化产业投资,促进投资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资的资本市场和投融资体制。也就是说,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目标不应只是扶植具体的文化工程,而是要通过财政投入的示范和杠杆作用,培育标准的市场主体与市场环境,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领域,最终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开展的市场机制。 三是注重效率考核的原那么。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设立与管理应该围绕财政管理与改革,坚持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导向,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工作,特别是要实现监督方式从集中性、临时性的事后检查逐步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转变。要建立覆盖申报立项、资金流向、管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

16、用、效益产出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绩效责任制,使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提高绩效的责任中心,并构建相应的的鼓励机制。同时,要针对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设置合理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指标,使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纳入科学化与标准化的轨道。 2.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提高文化企业融资能力。 按照上述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开展专项资金所应坚持的根本原那么,针对当前文化企业融资困难、投资主体缺乏的主要问题,财政部门应切实转变财政资金直接投资于文化企业的方式,积极探索通过贷款贴息、设立投资基金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研究制定文化企业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方法,引导商业银行给予贷款支持。我国文化企业开展时间不长,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持续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