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十四五”平安建设(政法)规划平安建设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的必然要求。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要求,编制XX市XX区“十四五”平安建设(政法)规划,以指导“十四五”期间建设更高水平平安XX、法治XX。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建设的重要指示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省委实施细则及市委实施办法,紧扣
2、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敌情、社情、队情、舆情、疫情,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市域更安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XX,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二、工作目标坚持平安XX建设责任制全覆盖,考核指挥棒作用充分发挥,“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逐年减少,确保“五个不发生”,即: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大事件;不发生重大宗教极端活动、暴力恐怖活动、重大邪教案件;不发生特别重大群体
3、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较大命案;不发生重大负面舆情事件;不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和食药品安全事故。经过五年努力,推动实现国家政治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意识形态阵地更加巩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预测预警预防风险能力明显提高,稳定风险有效管控、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公共安全有力防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三、重点任务(一)着力提高斗争能力和水平,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1.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维护政治安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年初
4、安排部署,季度工作推进,半年检查考核,夯实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防线。2.着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密切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动向,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重点阵地管控,提高对意识形态风险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深入开展打击整治网上传播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专项行动,有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持续加大“扫黄打非”工作推进力度,全力清除有害文化垃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3.抓好反恐怖反分裂斗争。深化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健全常态化情报研判、落地管控机制,加强对涉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严密管控,防止发生暴恐案件。强化公安检查站建设,扎实做好卡点查控、信息采集、风险过滤工作。深入开展反邪教工
5、作,在教育转化、深挖打击、宣传教育上下功夫,确保完成各年度转化目标任务。(二)有效防控各类涉稳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4.及时有效排查化解涉疫矛盾纠纷。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步开展涉疫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抓好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摸清各领域涉疫情矛盾纠纷底数,及时评估纠纷风险,逐个落实化解、疏导、稳控措施,确保一般矛盾纠纷不出乡镇、 重大矛盾纠纷不出区,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高度关注涉军、涉众利益诉求群体突出动向,切实做好政策落实、帮扶解困工作,严防与涉疫情矛盾纠纷相互交织。5.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6、”,学习推广“老马工作法”,加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一网五制多元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日排查化解、月调度分析、季通报排名、双向流转处置、常态督导推进”五项制度,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基层化、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托警民联调、访调对接、诉调对接、专职调解“四个平台”建设,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6.坚持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引导群众通过网上信访反映诉求,依法逐级走访。持续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落实各级领导包案化解责任,加强重点信访人员管控和重点事项调处化解力度,严格落实重点敏感时期主
7、要领导带班、信访信息“零报告”和重大信访事项督查督办等制度,确保信访局势稳得住、重点人员控得住。加强特色调解室、个人调解室的深度建设,推广“老街坊”调解室等做法,不断培育有地方特色的调解室品牌,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 7.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突出常态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建立运用信息检测分析社情、舆情和公众诉求制度机制。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把稳评工作作为作决策、定政策、搞改革、上项目、举办重大活动的前置刚性程序,切实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全部纳入评估范围,对没有开展稳评的重大事项,一律做到不评估不上会、不决策,不评估不立项、不审批。建
8、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对未经评估或无视风险作出决策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肃追责。8.健全完善新时代维护社会稳定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和风险管控,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机制,推动维稳工作从被动应对、事后处置向源头防范、主动治理转变。建立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定期共享交换管理信息。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实战演练,不断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完成专业应急处突队伍建设,切实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三)推动扫黑除恶机制化常态化,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9.健全依法严惩长效
9、机制。将“一案三查”确立为常态化工作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和政法机关同立案、同督导、同公告“三同机制”,将涉黑涉恶案件提级管辖、异地侦办等经验做法制度化、常态化。健全政法机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完善调查取证、问题通报等制度,推动出台长效性、规范性的综合防控措施和办法,确保对黑恶势力打早打小、露头就打。10.健全铲除土壤长效机制。对刑满释放人员、前科劣迹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及辍学青少年滚动排查、预警预防,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培训、帮扶等政策措施,防止被黑恶势力教唆、拉拢、利用。全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制度,从严把好联审关、任免关、履职关,真正把村“两委”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市域
10、社会治理现代化,统筹基层资源力量,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让黑恶势力无处容身。11.健全人民满意长效机制。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通过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评估等办法,建立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确保扫黑除恶始终反映民意、汇聚民智、保护民利。(四)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12.切实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XX市XX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健全领导责任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加强人财物保障,围绕治理体制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
11、代化,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实践,全力打造“一核多元、五治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XX模式”。13. 推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力量,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工作流程,健全运行机制,拓展功能应用,努力达到功能定位科学化、基本设施标准化、组织机构实体化、运行机制高效化、网格管理精细化、工作手段信息化的“六化”要求。14.加强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
12、对象、不良行为青少年、涉邪教人员、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落实好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救治、安置等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改进人口信息采集办法,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积极推动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促进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城市社会,健全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机制,防范降低社会风险。15.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平安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扎实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庄、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和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交通、平安市场等行
13、业平安创建活动,真正实现平安创建全覆盖。实施党建统领“双选三联六创”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引导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形成共创平安、共保稳定、共促和谐的工作格局。(五)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抓好公共安全管理16.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防控体系。认真落实甘肃省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强科技信息手段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有效做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和完善智能化的技术防控网、常态化的治安巡逻网、精准化的风险预警网、明晰化的公共安全网、多元化的社会共治网、专业化的处突维稳网,推
14、动社会治安防控转型升级。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快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加强对各种视频信息资源的联网应用,着力打造信息图像视频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积极推广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17.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非法集资、涉枪涉爆、严重暴力、传销、赌博、“两抢一盗”、 拐卖妇女儿童、非法用工等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命案治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依
15、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走私、偷税漏税、虚开发票、金融违法等经济类犯罪,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坚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扎实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认真落实XX市禁毒工作规划(20202022)XX市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全链条打击整治毒品违法犯罪,开展治理外流贩毒专项行动,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18.加强突出治安问题及重点地区的整治。以建立健全综治督导制度机制为抓手,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建立滚动排查和常态整治机制,紧盯各种突出治安问题、重大治安隐患,不断深化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区、棚户区、出租屋、中小旅馆、娱
16、乐场所等重点场所的集中整治,加大对学校、幼儿园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加强对矛盾突出、心态失衡、扬言报复社会、长期缠访闹访等重点人员的管控,扎实推进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最大限度消除治安隐患和治安盲点。19.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完善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信息网络管理体系。落实网络网址、网民上网等实名登记制度,落实网络运营、服务主体法律责任,切实消除管理盲区。强化网络依法公开管理,严格落实网上24小时巡查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加强网络评论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对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大V的引导管理。健全重大敏感案事件依法处理、舆论引导和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机制,严防网上网下交织传导、迭加升级危害社会稳定。20.严格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措施。落实行业监管部门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滚动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枪支弹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