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李长存【摘要】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主要方面,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学实际的工作中往往重道德教育而轻法制教育,集中体现为以劝导为主缺乏约束、以自律为主轻视他律、注重扬善而轻视压恶,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雷声大、雨点小”。本文试图讨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合,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关键词】中学,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1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都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主要约束手段,其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渗透性,对学生的行为模式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2、。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软手段,主要采取劝诫、建议等手段来使学生真正的从内心明辨是非。但若在社会体系混乱、人们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就很难发挥作用。而法治教育就是对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法制教育通过国家强制力作保障,对于破坏行为进行严惩。法律以文件的形势严格界定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使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中,使其望而却步。大师法律往往是做人的最后底线,对于一些没有违法但有违道德的行为仍无能为力。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都各有所长和缺陷,将两者融合后会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因此高校在注重道德教育引导的同时也需要法制的相关约束。2 道德教育
3、和法制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所谓法律教育就是指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法律知识,并形成法律观念和意识,最终养成遵法守法的好习惯。而道德教育是指教授学生道德知识,是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并形成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信念,最终对道德行为进行强化。法律只是一个道德的最低限,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道德高尚的有为青年,但必须要坚持内心最后的防线也就是法律防线,未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长期教育实践向我们昭示,单纯的道德教育和单纯的法律教育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中学的法律教育应该立足于道德水平的高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可操作性的实现。对于中学生而言我们完全不需要像政法学校一般学习
4、法律条文和更为专业的法律知识,而是学习与道德教育融合之后的法律教育。此外道德教育应该要使学生明确遵纪守法的原则,使尚法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追求。我们虽然提倡注重法制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道德教育,同样主张依靠道德教育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完善品格规范行为,而不是震慑于法律的严重惩罚,仍然肯定道德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本文主张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行紧密的融合再造,结合中学教育的现实超越性和现实性接合起来,培養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相关人才。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结合是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对于形成学生良好品格、规范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合的实现性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是
5、大势所趋,有很大的可能性实现,这就需要形成专业的思想去指导实践。笔者立足于自身实践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提出以下几点促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合的策略,即更新观念,科学定位,以课传道,知行合一,奖惩激励,规范行为。3.1 更新观念,科学定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认为道德教育相对于法律教育更为重要,认为道德教育的提升势必会带来法律观念的形成,但这一观点并不正确。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都是社会价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承担着矫正学生行为的重要使命。在中学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不仅仅有道德问题,也会涉及法律问题。道德教育注重岁学生思想和心灵的净化,而法律教育则注重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道德教育和法
6、制教育在中学思想道德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并不涉及到谁从属于谁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3.2 以课传道,知行合一 应该注重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把课堂作为宣传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在形成法制观念的同时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授时应该避免“填鸭式”教学,为学生灌输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可以积极德育现实事件相结合,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3.3 奖惩激励,规范行为 法制教育是学生道德素养和行为形成的主要约束,法律就是学生行为的主要控制机制。作为社会的一杆标尺,法律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对违法法律的不道德行为进行制裁和处罚,进而使一些潜在的犯罪分子望而却步,进一步的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对于中学生而言,普遍都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品格,若是形成良好的奖惩机制会产生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于道德素质比较高法律意识强的学生进行褒奖,道德丧失的人进行谴责和处罚,结合法律形成确定机制,进而使中学生在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会趋利避害、择善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