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总结资料 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单细胞,少数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2、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局部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局部遗传性状的现象。 3、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获得局部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4、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菌染色体的任何局部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5、局限性转导。通过局部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6、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
2、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假设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7、转染: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 8、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化就称基因突变。 9、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可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 2023、特异性免疫: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针对性排除或摧毁,灭活相关抗原的防御能力,又称获得性免疫 11、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
3、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响的物质 12、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13、生长曲线。将少量微生物细胞接种至恒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测定含菌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14、同步培养。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使微生物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例如利用孔径大小不同的滤膜,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分开培养,可使同一大小的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15、营养缺陷型。通过诱变产生的,在某些物质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因而必须参加相应物质才能生长的变异菌株,叫营养缺陷
4、型。 16、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后,暂不完成生命周期,通常不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17、外毒素。g+菌一种代谢产物,蛋白质性质,其毒性强,抗原性强,但对理化因子敏感,易失去活性面保持抗原性。 18、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lps),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19、类毒素。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 20、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21、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
5、胞后,由于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与宿主细胞dna同步复制,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这称为溶源性。. 22、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碱基等。 23、灭菌。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 24、消毒。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25、溶源转变。是指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以外的其他的表型改变,包括溶源菌细胞外表性质的改变和致病性转变。 26、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能源,碳源和能源也是有机碳化合物的微生物是化能有机异养型。 2
6、7、纯培养: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根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2、
7、如何鉴别一固体平板上生长的灰白色菌落是细菌还是酵母菌。用显微镜观察。 酵母菌:菌落大,鼓,光亮一般货乳黄色白色容易挑取 细菌。菌落小,扁平,有特殊结构的外表会有褶皱,糖被,芽孢等,有臭味3.革兰氏染色原理是什么。 (此题2023分) 答:革兰氏染色是原生质染色,染色后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而脱色与否那么决定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
8、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4、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物理因子 a、温度: 为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每种微生物都有三种根本温度: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b、氧: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很大,根据微生物和氧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4类,专性好氧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兼性好氧微生物、微量氧微生物 c、ph: 为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每种微生物都有三种根本ph:最低生长ph、最适生长ph、最高生长ph。 5、根据细菌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安排接种、发酵、化验检测以及放罐等生产工序(2023分)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 a、缓慢期。菌
9、种接种后细菌并不立即生长和繁殖,而要经过一段调整和适应。缓慢期细胞质均匀,代谢活力很强,蛋白质和rna含量增加,菌体积显著增大。缓慢期末细菌的长度增大,形状变化较大,此时细菌对热、化学物质等不良条件的抵抗力减低。 b、对数期:对数期活菌数和总菌数非常接近,细菌的生长速度到达顶峰,世代时间最短,细胞的代谢活性比较稳定,酶的活力也高。因此,接种宜选择处于对数期的细菌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并在同一温度下培养,细菌仍以原来的生长速度继续其对数生长,而不会出现缓慢期,因而缩短了培养时间。另外,对数期的细胞也是化验检测的好材料。c、稳定期:在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不断消耗及代谢毒物积累,致使细菌分裂的速率降
10、低,世代时间延长,细胞活力减退。此时群体中细菌的繁殖速度与死亡速度相等,活菌数目保持相对稳定,细胞积累次级代谢产物达最大量。 d、死亡期。细菌的群体衰落,死亡率大于繁殖率,活菌数量、次级代谢产物逐渐减少。 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缺壁细菌是指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或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发生缺壁细胞壁的细菌;此外,在实验室中,还可用人为的方法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缺壁细菌。 缺壁细菌共有四类: (1)l-型细菌。指细菌在特定的条件下,由基因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多形态,有的可通过细菌滤器而又称滤过型细菌,在固
11、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2)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3)原生质球。又称球状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去除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新生细胞壁合成后,还残留着局部细胞壁而形成的细菌细胞,它呈圆球形。 (4)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上述原生质体和球状体的共同特点是。无完整的细胞壁,细胞
12、呈球状,对渗透压极其敏感,革兰氏染色阴性,即使有鞭毛也无法运动,对相应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当然,如在形成原生质体和球状体以前已有噬菌体侵入,那么它仍能正常复制.增殖和裂解;同样,如在形成原生质体前正在形成芽孢,那么该芽孢也仍能正常形成。原生质体或球状体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7、某发酵工厂生产菌株经常因噬菌体“感染而不能正常生产,在排除了外部感染的可能性后有人认为是由于溶源性菌裂解所致,你的看法如何。并设计一实验证明。 本人也认为有这种可能性。 溶源菌是指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
13、(或其他微生物),具有自发裂解、诱导、免疫性、复愈、溶源转变等特性。 检验方法是将适量发酵液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会发生裂解性生活周期者)相混合,然后加至琼脂培养基中倒一平板。过一段时间后溶源菌就长成菌落。由于在溶源菌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发生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菌落周围的指示菌菌苔,所以会产生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的特殊噬菌斑 8、普遍型转导,局限型转导的区别。 1)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完全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 2)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
14、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3)局限性转导发生于溶原性后期,普遍性转到那么发生于裂解期.4)局限转导只能用温和噬菌体,普通转导烈性温和均可. 9、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细菌进入机体的过程是细菌与机体发生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首先,细菌必须突破宿主的“三道防线即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细菌假设长期保持着潜伏状态或亚临床的感染状态,那么传染病就不至于发生;反之,如果环境条件有利于细菌的大量繁殖,并随之产生大量的酶和毒素来损害其宿主,那么宿主即会患传染病。 2023、细菌获同步生长的方法: (1
15、)选择法。从非同步生长的细菌中选出同一生长阶段的细菌(用滤膜过滤或密度梯度离心法),然后培养出同步生长细菌。 (2)诱导法。控制细菌生长条件(如温度、培养基成分等)来诱导细菌进行同步生长。 11、在结合前质粒间的基因能转移吗。 在自然条件下,很多质粒都可通过细菌结合作用转移到新的宿主内。但在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中,一般缺乏此种转移所必须的mob基因,因此不能自行完成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的接合转移。如需将质粒载体转移进受体细菌。需诱导受体细菌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以摄取外源dna. 12、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答。在微生物与工业开展的关系上,酿酒,酿醋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