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市2023学年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378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2023学年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学年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学年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学年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赤峰市2023年届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题24.秦初并天下后,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皇位宝座千万世都传下去:汉王刘邦成为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A.中央集权的强化B.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C.分封制依然存在D.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25.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表1所求。这些政策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D.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26.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这说明唐朝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统治者重孝道治天

2、下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27.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 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B.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C.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28. 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男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据此可知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的态度B.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C.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D.割

3、让台湾在清政府内部存在着纷争29.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A.弘扬传统文化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人的全面发展 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 .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A.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 B.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C.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 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31.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

4、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 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32.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都用种高贵的方式去 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 这说明古希腊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33.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

5、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A.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 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C.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职期 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34.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表2)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C.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D.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35.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 1921 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 1927 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

6、苏俄(联)A.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6 世纪中叶,耶稣会士为在中日两国打开传教局面,遂以西医为百姓疗疾来赢得人心。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向中国译刊一大批西医著作,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康熙帝任用传教士为其治疗心悸症和上唇生瘤,获得奇效。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大。西医最初在日本传播时,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舍药,颇得民心,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入教。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

7、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摘编自田毅鹏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的历史比较材料二19 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 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

8、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 东渐”的途径与反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过程中的不同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分)(3)近年来在英美等国掀起“中医热”,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23年年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请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4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20 世纪70年代尤其冷战结束以来,信息技术和资本、人口、生产要素自由化不但驱动基本政治单位相互依赖的加深,而且个体、次国家、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普遍大规模崛起,原先约束基本政治单位的主权制度或者说“

9、国际治理”能否有效应对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值得期待。与此同时,一大批非传统议题,譬如气候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迅速崛起,这些议题、主体、规范越来越在同一系统内活动,全球)体系浮现。-摘编自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从国际体系向全球体系的过渡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 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45. 历 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 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伦敦人口增长了4倍多,从1550年的7.5万增长到1650年的40万,伦敦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

10、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16, 17世纪前后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伦敦先后爆发了十多次大的瘟疫,对当时的社会危害极大,不仅造成人口大量的丧失,并且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不安。-摘编自蹇常磊16-17世纪伦敦的瘟疫与社会材料二伦敦发生鼠疫后,基督教会束手无策,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怀疑,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在医学界的要求和建议下,政府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传统宗教疗法几乎被完全抛.因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管理,既是稳定统治秩序的根本需要,同时又是压制地方势力,拓展王权权威的现实要求。1578 年后,王室政府高度重视防疫

11、工作,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政府先后出台政令大全等法令政策,进一步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在借鉴吸收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英国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制度和体系,这显然加快了鼠疫在英国的消退。-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可能造成16, 17世纪伦敦瘟疫频发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应对瘟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9 分)46. 历史一-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便子如安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

12、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遗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

13、欧启示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7 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7分)47.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 1933年,国民政府为衔接浙赣线与沪杭线拟建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任工程处处长。当时,建桥需要500万元,浙江省只筹得200万元,工程直到1934年勉强凑齐经费才开工。.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势受山洪、海潮以及台风影响,江底流沙厚41米,对此,茅以升发明“射水法”“沉箱法”及“浮运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建桥末期,淞沪会战正紧,为抗战需要,茅以升及其施工队冒着敌人的轰炸加速施工,1937年9月及10月铁路、公路相继通车,这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建桥期间,茅以升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同年底战局恶化,12月23日茅以升从全局出发,深明大义,亲自指挥炸毁大桥。大桥自通车至炸毁,尚不足3个月,但抢运国家的物资到后方为数甚巨。仅杭州沦陷前3天,就有数十万难民通过大桥疏散至后方。-据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遇到的困难。(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短识,说明钱塘江大桥从修建到炸毁过程中茅以升的贡献。(9分)-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