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新医改心得体会 2023年4月6日,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经新华社发布。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局部,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根本医疗卫生制度等。新医改方案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承诺强化政府在根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意见首次提出,把根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到2023年,根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绝大多数媒体和群众对这份意见都充满了巨大信任和热切期待。落实好地方政府的财
2、政投入责任,是新医改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性、经济性的根底。 新医改方案有五大看点: 一、加快推进根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未来3年,国家将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主要指城镇非就业人群)医保和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2223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两项医保的最高报销水平(即“封顶线)已经锁定,为人均收入的6倍。加大对尚未纳入医保人群的关注,如国家将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医保问题;大学
3、生被纳入医保。破解“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控制药价,而是在建起医保制度后,把报销水平提上来,让大家觉得看病相对不贵。数据显示,新农合目前补偿率还不到30%,按国际惯例,补偿率提高至70%以上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未来投入仍有很大空间。 二、初步建立国家根本药物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根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根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根本药物的“定点生产改为“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根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即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根本药物零售价格;在根本药物使用上,由“全
4、部使用改为“全部配备和使用,尊重医生和患者的用药选择权。目前,根本药物定价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总体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对根本药物价格的控制不会有太大松动。由于药品名目繁多,价格和毛利率差异非常大,在对药品价格控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解决结构性“看病难的问题 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效劳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效劳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劳水平和质量。与过去医疗改革不同,新医改重点是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其中。通过试点推广“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让乡村医生、基层医生进入大医院接受培训,然后
5、走出医院下到基层;通过大力开展“县级医院,建立“县医院为龙头,农村医务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体系,通过在基层医院加强硬件投入、人才输入,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看病难难在“两头:偏远农村地区和大城市、大医院,其根源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有限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导致公众不管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找名医看,大医院拥挤不堪,城市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那么少人问津。解决这一问题,尚需从设备、人才等方面“软硬兼施地均衡配置医疗资源。 四、促进根本公共卫生效劳逐步均等化:保社会公平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效劳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效劳工程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方案免疫、妇幼保健、健康
6、教育等根本公共卫生效劳,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从202223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落实城乡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开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效劳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坚持公益性,实现公共卫生效劳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根本医疗卫生效劳的终点。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效劳经费不低于15元的提法是一种进步,公共卫生投入不再是以单个工程,也不再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某种公共疾病而设立。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推进公立医院
7、改革,破解“以药养医 今年开始试点,2023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效劳水平,标准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鼓励民营资本创办非营利医院医药分开是新医改的重要思路。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方向是“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这两者相辅相成。无视对医务人员的支持,“坚持公益性难达目的;而过于强调医务人员待遇,无视提供根本医疗效劳的任务,医院的开展就会跑偏,就会开展为创收的积极性。 据参加设计新医改方
8、案的专家透露,未来三年在8500亿元政府投入中,中央支出约占三至四成,其余由各级地方政府支出。也就是说,新医改公益性要想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仅仅依靠中央财政的财力是不够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更占据了六成到七成的比例。“按照分级负担的原那么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而这些资金既要考虑到公立医院的投入,又要考虑到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还要加大对医生诊疗费的提高等。仍然僧多粥少。毫无疑问,中央财政会进行不折不扣的财政落实,谁能保证、监督地方政府的投入行为呢。 中央政府虽然确定了新医改公益性属性,如果真落实这种公益性,地方政府就需要大量投入。这肯定会影响、降低地
9、方政府的经济创收,地方政府进行公共品建设的积极性恐怕不会太高。肯定会有个别地方政府对国家的好政策进行各种变通,弄虚作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央的医疗投入资金仍然是202300多个亿,与去年相比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的投入如果不能及时位对,再好的医改政策,没了财政支持,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好制度却成为了冷漠制度,严重违背了新医改的公益性本质。 所以,在落实新医改正程中,医药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我国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医改的成功与否重点在落实,期待医改能够尽快出台有效的配套文件和落实措施。仅仅倡导公益性口号是不够的,还应该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特别要将新医改效果和财政投入责任的落实,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察范围,落实得好,就是优秀政绩;新医改效果不够好,就可以认定是不合格。依此推动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财政投入责任,淡化公司化倾向,履行守夜人职责,让新医改切实成为群众“健康的保护神。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