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1丞相制度的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皇权的加强C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D相权遭到削弱解析丞相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解决了威胁皇权的相权,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故选B项;废除丞相是中央官制的调整,和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A项;“封建民主政治”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废除丞相是彻底废除了相权,而不是削弱,故排除D项。答案B2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
2、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解析“内阁如不同意、拒绝拟旨”等字眼足以证明在明代内阁对皇权还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根本就没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的内阁和近代的内阁有质的区别,明代内阁并非近代内阁的雏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君主专制是加强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3明朝中期以后,许多内阁重臣极力讨好有权势的宦官,如神宗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尽管权重位尊,但也向司礼太监冯保投“晚生”帖。此现象本质上反映出()A皇权专制强化 B内阁权力削弱C国家决策混乱
3、 D中枢权力失衡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宦官的权势是由皇帝赋予的,其代皇权行事,权势巨大,这实质上体现了皇权的强化,没有任何权力可以有效地制约皇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内阁重臣讨好宦官实质上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大,不是内阁权力的削弱;C选项错误,这不能体现国家决策的混乱;D选项错误,明代中央最高权力仍由皇帝掌握,皇帝通过调控内阁和司礼监的关系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中枢权力并未失衡。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答案A4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B开创了海上丝绸
4、之路新局面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解析根据材料郑和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可知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故答案为C选项。材料未涉及改变了政府的海禁政策,A选项排除。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郑和下西洋彰显了国威,但未推动明朝经济走向繁荣,D选项排除。答案C5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涂泽民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B外来威胁趋于解除C外贸经济有所发展 D政府税收显著增加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对外贸易,材料“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反映了明朝后期对外贸易有所发展,故C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故A排除;倭患基本平定并不等于外来威胁趋于解除,故B排除;材料没有比较明朝政府的税收变化,不能说明政府税收显著增加,故D排除。答案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