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卷第1期2023年2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9 No.1Feb.2023Snyder希望理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唐志会,曹倩,陈蓓(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方法 选择86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基于Snyder希望理论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临
2、床疗效、希望水平、心理韧性及社会活动评分。结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心理韧性评分及社会活动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心理韧性评分及社会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基于Snyder希望理论进行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增强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并可增加患者社会功能,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精神疾病;希望理论;心理韧性;希望水平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0874.2023.01.017精神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及
3、发病频率高的特点,属于心理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产生活及生命安全。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2021的数据显示,精神疾病是排列在全国疾病总负担第一的疾病,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人数已经达到 1 亿以上,患病率为13.47%,其中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超 1 600 万人1。相关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患者受到疾病及药物治疗的影响,身体机能减退,社会排斥加重,可增加自身负面情绪,抑郁焦虑增加甚至会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因此注重精神疾病患者心理问题是临床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挑战2。心理韧性是上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研究领域,对精神疾病患者影响较大,认为增加心理韧性可以显著减少患者负性心理症状,缓解消极情绪,提高自我社会功
4、能,利于实现自我价值3。希望是一种心理活动,是由对美好事物或状态的展望而产生的一种从困境中得到释放的感觉,认知论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积极性心理状态,可以引领自己向良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对希望概念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对希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它是对目标的积极认知,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即目标、路径及动力,三者相互作用,相互统一4。目前,Snyder希望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干预中,对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效果比较理想5,但相关文献较少。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7月-2021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精神疾病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具有自主行为能力。排除标
5、准:合并重大器质性疾病者;不能自控行为者;合并老年痴呆者;参与其他临床项目者。86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18 52岁,平均29.30 10.14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28例、大学及以上19例;病程2月12.5年,平均6.22 4.30年;抑郁症患者42例,焦虑症23例,双向情感障碍21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均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学历及疾病种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所有研究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我院医学伦理规定。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含: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饮食护理、睡眠
6、干预、环境护理、安全护理及适当运动干预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上增加以Snyder希望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成立专门的Snyder干预小组,由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及若干名护士组成,对所有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希望水平现状。收稿日期:2022-08-01作者简介:唐志会(1990-),女,四川绵阳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慢病管理,心身疾病管理。E-mail:文章编号:1674-0874(2023)01-0084-042023年表1 一般资料指标性别/例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学历/例疾病类型/例男女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及以上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对照组2815
7、28.7110.806.583.66211210201210研究组251829.469.806.114.0218169221111(2)由项目负责人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系统阐述Snyder希望理论相关内容、实施方法等,经过7 d培训后所有成员均通过了临床考核。(3)资料收集及保存:由专人对所有研究对象档案进行管理,记录基本信息及研究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及校对。(4)Snyder希望理论的运用。目标建立:通过了解患者希望水平,帮助其建立自身目标,认知重塑及适应现状,护理成员需要帮助患者建立一定易于实现及切实可行的目标。路径信念的建立:通过患者间自我介绍营造友好的被爱的氛围,通过介绍
8、病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消除陌生及病耻感,重塑患者认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希望。护理人员要准确了解患者干预过程中的希望水平,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消除对疾病康复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希望水平的相关措施:对患者提供充分的疾病信息,帮助患者理性接受疾病,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提高患者生存的积极性,建立生活自信心,激发患者承担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希望状态,减少对疾病及未来的恐惧;对患者讲解战胜疾病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增加其人际交往能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指导沟通技巧及社会应对技巧。1.3 观察指标1.3.1 临床疗效痊愈:能够与他人正常交流,饮食及睡眠正常。有
9、效:症状改善,多数情况下可以听从医护人员及家属指令。无效: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痊愈+有效)/n100%。1.3.2 希望水平采用Herth 希望水平量表(HHI)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进行评价,项目包含:积极态度、积极行动及与其他人的关系,每个项目的评分均在0 16分,评分越高希望水平越高。1.3.3 心理韧性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韧性进行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为0.91,共包含2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心理韧性越强。1.3.4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共分为3个维度,分
10、别为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际及社会活动技能,共分为12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分数越低表明社会功能越低下。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研究指标进行统计,所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值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指标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0.05。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愈 3 例、好转 27 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9.77%(30/43);研究组治愈8例、好转2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39/43)。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t=5.939,P0.05,差异显著。2.2 两组患者希望水
11、平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希望水平(积极态度、积极行动及与他人的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希望水平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积极态度干预前7.041.157.121.06干预后7.841.23(1)8.791.80(1)(2)积极行动干预前6.611.376.551.33干预后8.111.44(1)9.051.60(1)(2)与他人的关系干预前6.681.276.801.18干预后7.701.40(1)8.801.50(1)(2)注:(1)与干预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唐志
12、会等:Snyder希望理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85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Snyder希望理论下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多数精神疾病患者的意识及智力均正常,存在认知、思维及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缺陷,相关学者认为对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合适的临床护理,可以降低精神残疾,降低复发率而提高生活质量6。近些年随着我国心理医学的发展,Snyder希望理论也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而逐渐应用于临床患者护理中,通过设定目标、线路信念及意志信念这3个角度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实现自我价值,促进患者康复。刘桂苓7研究表明,慢性
13、精神分裂康复护理以希望理论为指导方法,能够优化患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加快疾病康复。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均提高,说明采用Snyder希望理论下护理可以通过提高患者希望而增加心理韧性。相关学者认为精神疾病患者经历了生理或心理创伤后仍会对未来心存希望,Snyder希望理论认为当希望受到威胁时人们仍会寻找各种方法保护或重建希望。Snyder希望理论下的护理能够根据患者希望水平,重新整理符合患者需求的目标,促使患者接受自身疾病事实,进行调整自制、重塑认知,显著提高希望水平。精神疾病患者提高心理韧性能够在受到疾病困扰时较快恢复
14、认知,维持正常心理机能,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进而降低疾病发生风险8。Snyder希望理论下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消除自卑感,提高能动性,通过增加生活技能及心理社会功能,提高与他人沟通能力,激发自我意识情感,重新评价自我,提高心理韧性。郭成丽等9研究表明,胶质瘤患者基于Snyder希望理论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加快康复。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说明Snyder希望理论下护理可以提供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精神疾病患者在 Snyder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活动比较组别对照组研究组日常生活
15、功能干预前6.851.236.771.30干预后8.152.21(1)10.582.74(1)(2)社会交际功能干预前7.941.407.691.57干预后9.352.55(1)12.102.64(1)(2)社会活动技能干预前7.260.967.191.03干预后9.152.12(1)12.052.70(1)(2)注:(1)与干预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2.3 两组患者心理韧性比较干预前,对照组及研究组心理韧性评分分别为30.816.63 分及 31.055.94 分,差异无显著性(t=0.177,P=0.860);干预后对照组及研究组心理韧性评分分别为39.665
16、.91分及47.505.80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t=6.209,P0.001),见图1。心理韧性评分/分(1)(1)(2)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注:(1)与干预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图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评分比较2.4 两组患者社会活动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功能、社会交际功能及社会活动技能)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活动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3 讨论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认为精神疾病是人的欲望受到压抑所致,属于一种失语症,是人失去融入社会符号象征的能力并无法将创伤消化,进而产生精神疾病。尽管抗精神疾病的药物可以缓解症状,降低复发,但是部分患者因无法坚持治疗,具有残留症状而无法进行社会活动,降低了生活质量。希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在不同状态下人们用自己的经历及理念对希望进行诠释,并应用于临床护理领域。精神疾病患者希望水平降低,本文研究结果说明通过提高希望水平可以增加精神疾病患者心理韧性,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疗效。862023年希望理论干预时护理人员或家人可帮助患者获得生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