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_张经武.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1197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_张经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_张经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_张经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_张经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_张经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_张经武.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术论坛2023 年第 2 期 总第 194 期12“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共同体美学理论、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近年来被学术界重点关注的三个最前沿的电影理论。”1作为中国电影本土理论建构涌现出的三个最前沿的理论,三者共时空、共背景、共对象,彼此之间显然存在理论“间性”。梳理这种“间性”能够看清每一种理论的真实面孔和内里,能够在前沿理论的比较与拼合中更加明晰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建构的现状和问题。实际上,截至目前,理论倡导者和学术研究者更多聚焦于三个理论中的某一个进行阐释和探讨,专门探讨三者或者其中二者之间关系的文章较为稀缺。周星、张黎歆 对当代中国电影三个前沿理论构架的评述(2021)一文首次将三种理论做

2、了一次总的评述,但该文重点在于逐个介绍和评述每一种理论,并没有进行两两结合的对比式分析。笔者专门撰写了 电影工业美学与中国电影学派(2020)一文,对“电影工业美学”与“中国电影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各自理论侧重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对于“电影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学派”之间的联系,虽然“电影共同体美学”的首倡者饶曙光在其文章中有所提及,但还属于片段言论,未成系统。而对于“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同体美学”之间的联系,至今未有文章专门论及。笔者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借用数学集合关系的三种逻辑形态来探讨两种理论范畴之间的三种关系:交集、差集和并集。透过对二者的比张经武,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

3、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陈旭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摘 要:“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同体美学”都是电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诞生的本土中层理论,具备较强实践品格,在崇和思想与观众美学上有相似内涵。在理论分野上,前者强调“类型化策略”,后者偏重“共同体智慧”。在中国电影的宏观背景下拼合二者,可寻得建构中国本土电影理论的两种路径:一是借鉴外来,从世界观察中国;二是不忘本来,从中国放眼世界。还能发现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点:浪漫想象型电影和现实主义类电影。同时还能看到两种理论对“电影强国”蓝图的共同描画和使命担当。关键词:电影工业美学 电影共

4、同体美学 中国电影理论 电影强国 中国电影学派“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同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 张经武 陈旭光电影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内文.indd 122023/2/28 上午11:23学术论坛13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同体美学”:交集、分野与拼图较分析,厘清同与异,看到理论联系及其对于中国电影实践创作和电影理论体系建构的意义。一、交集在数学中,“由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共同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 A 与 B 的交集”2。将此逻辑关系借用于“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同体美学”的比较中,即指二者之间的交叉点和共同点。这主要表现在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和理论品位三个方面。(一)时代背

5、景:电影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越来越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鲜明特征,这一判断的核心意思其实指向于东升西降、中国崛起、科技革命等核心意涵。在电影领域,同样发生着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电影格局也出现了“东升西降”的趋势。从世界电影市场来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便登上了电影世界霸主的宝座,并一直牢牢占据这个位置”3。这种地位至今已经持续百年,占据了整个电影史的大部分时期。但近年来这种霸主地位有所松动、降格和改变,中国电影市场自 2012 年起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在 2020 及 2021 年还连续两年超越北美市场位居第一。国产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市场表现

6、,近年来均处于上升状态,而且已经连续三年超过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表现。“中国和印度、日本等国家一样,是世界上国产电影能在本土市场与美国电影相抗衡的少数国家。”4显然,中国已经崛起为“电影大国”,并且正在迈向“电影强国”的征程中。另外,电影再一次面临技术革命带来的生存问题。在虚拟现实技术、5G 技术、AI 技术等种种新技术的强力合力影响之下,电影的生存环境迎来剧变,技术化生存、产业化生存、网络化生存三种生存模式叠加,网络电影、影院电影、电视电影、平板电影、手机电影等多终端形式共存,电影、电视、短视频等多种“活动影像”形式共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影院电影面临生存危机,电影泛化了,电影变得

7、难以定义,“电影之死”的问题重新浮出水面。电影领域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给中国电影几个亟待回答的关键问题,一是在世界电影格局“东升西降”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乘势而上继续完成“未竟的现代化”,进行“再现代化”“新现代化”5和“中国式现代化”,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真正的“电影强国”梦想?二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求新求变,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复杂生存模式?三是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电影如何建构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如何建构起本土化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同体美学”都在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建构中国电影的理论自信,探索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二)理论内涵:崇和

8、思想与观众美学在理论内涵方面,两种理论都强调崇和思想与观众美学。“共同体美学和电影工业美学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一种 和 或 和谐 的境界,都是 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6“崇和”是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也是共同体美学的“核心要义”7之一。共同体美学主张“通过合作达到一种和谐。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8,“需要电影业界同仁树立起整体利益观、共同利益观、长远利益观,建立起 命运共同体”9。共同体美学以“崇和”为要义,是注重对话协作的美学,工业美学也崇尚和谐,看重合作,强调电影产业链中的管理秩序和电影各工种的合作,注重通过科学管理建立电影工业发展的和谐秩序。工业美学所强调的和谐秩序是一种“理性的、标准化的

9、、协同的、规范化的工作方式”10,是一种有序的理性秩序。在观众美学层面,两种理论也体现出内涵上的交集,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观众的重要性。钟惦棐早就反复强调过观众美学,工业美学也高度重视建构观众美学。钟惦棐认为电影美学需要“研究这一门电影观众学,要像一个站在十字街头的演说者那样,善于把南来北往走东窜西的人吸引在自己的讲话上”11。饶曙光继承了钟惦棐的“电影观众学”思想,将其发展成为共同体美学内涵的一大侧重,认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和电影理论的现代化,其实就是要在当下构建一个创作者与观众的共同体中国电影的生命力、核电影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内文.indd 132023/2/28 上午11:23学术论坛

10、2023 年第 2 期 总第 194 期14心竞争力还是建立在中国电影与中国本土观众的契约关系和情感互动关系上”12。工业美学重视“大众”“常人”意义上的观众美学,认为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和欣赏口味决定了电影的工业生产取向,“我们要有对常人 观众的敬畏和尊重”13。工业美学所强调的类型电影策略“是建立在观众与制作者普遍认同和默契认同的基础上,是导演与制片人、观众等共同享有的一套期望系统、惯例系统”14。(三)理论品位:中层理论、本土话语与实践品格在理论品位上,两种理论的交集体现为中层理论、本土话语和实践品格。首先,两种理论都体现出“中层理论”的特点,电影工业美学以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

11、dwell)倡导的“中层理论”为资源,共同体美学则是具有顶层设计特点的中层理论。在波德维尔看来,“中层理论”是“更为折中的、更为温和的中间层面 理论:既不排除理论性,又研究具体的问题”15。“电影工业美学”与波德维尔主张的电影“中层理论”在方法论上“有相通性或者说受到其某些启发”16,避免陷入宏大理论的高蹈,注意融合理论与实践。“电影共同体美学”虽然没有直接宣称与“中层理论”的直接关系,但是其既注重理论谱系建构、又重视现实问题分析的特点显然与“中层理论”的内涵相吻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电影共同体美学”在相当程度上呼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带有顶层设计的特点,但这种顶层设计来自和反哺于中

12、国电影的丰富实践,并不高蹈和漂浮。其次,两种理论都属于本土话语,都属于中国电影学者立足中国国情和电影实践建构的原创理论,具有鲜明“中国性”。结合对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创作实践的分析,“电影工业美学”这一概念在 电影艺术2018 年第 1 期 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与创作实现 一文中由笔者首次提出。“电影共同体美学”始于 2018 年11 月 14 日 当代电影 杂志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组织的“关于电影语言、电影理论现代化与再现代化”的讨论,在饶曙光、张卫、李彬三位学者的对话与思想碰撞中,饶曙光首次提出了“电影共同体美学”这一概念。两种理论概念提出以后,在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学界形成学术热潮,众多学者撰写

13、大量论文参与到两种理论的研究、争鸣、讨论和建构工作之中,形成了多年未见的理论风景。之所以强调这两种理论是本土话语,是因为两种理论由两位中国学者分别首创,在此之前并没有其他中外学者提及过这两个概念。虽然“工业美学”与“共同体”都是西方概念,但将其与“电影”一词结合,形成“电影工业美学”“电影共同体美学”两个新概念却具有首创意义。“本土话语”的意义就在于它打破了“言必称希腊”式的西化学术研究痼疾,显示出中国学者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正如饶曙光所指出的,我们“需要形成中国电影学术界的理论自觉和树立理论自信,在世界电影版图上构建起自己的话语体系,而不是盲目借用和套用西方的理论框架”17。再次,两种理论

14、皆具备鲜明的实践品格,来自实践并能够反哺实践。电影工业美学“总结于中国新力量导演的创作实践”18,即宁浩、乌尔善、刁亦男、陈思诚、郭敬明、韩寒、肖央、曹保平、薛晓路、路阳、李芳芳、郭帆、韩延、文牧野、饶晓志等新兴导演的创作实践。“新力量导演也摸索并形成了自己的电影工业美学,即在电影生产的领域遵循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但同时又力图兼顾对电影创作艺术美的追求。”19电影工业美学即是对新力量导演创作实践体现出的工业经验与美学品格的一种总结,并且尝试通过“体制内作者”“剧本医生制”“想象力消费”“影游融合”等理论建构反哺于中国电影的工业实践。“共同体美学是一种实践性的美学,它来源于实践,也要在实践中

15、接受检验并不断完善和拓展。它不光回望过去和历史,更面向世界与未来,同步追踪电影实践的新发展、新可能。”20共同体美学的倡导与中国电影实践中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如银幕数的增长与观众数的增长不相匹配问题、新媒体发展带给电影的冲击问题、流量明星左右电影成本的问题、一些电影重技术轻叙事的问题、一些导演过于注重个性化表达而忽视观众需求的问题、电影市场的“头大身细”21问题等。要解决这些实践中的问题,就需要汲取共同体美学倡导的共同利益观、共赢理念和共情智慧。电影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内文.indd 142023/2/28 上午11:23学术论坛15二、分野在数学中,“以属于 A 而不属于 B 的

16、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 A 与 B 的差集”。22将“差集”借用于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中,指的其实就是二者间的区别与分野。“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分野主要体现在理论资源、理论焦点和理论向度三个方面。(一)理论资源:借鉴西方与融通中外从两种理论所倚重的理论资源来说,显示出不同的路径。电影工业美学倚重西方理论资源,主要包括叙事美学、技术美学、工业美学、商业美学、中层理论、大众文化理论等方面,尤其强调西方类型电影的工业经验与美学精神。认为“标准化是电影工业的基本规范,也成为电影制片商降低成本并获得最大利益的保证”23。类型电影就代表了标准化的惯例和契约,电影工业美学就是要努力遵从这样一套包含理性秩序、科学流程和契约意味的类型化惯例系统。电影共同体美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是中西思维的融通”24,它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文艺理论中的和合思想、大同思想、共鸣说、知音说等为本土理论资源,呼应全球化时代应该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吸收了西方共同体理论和共情理论,体现了融通中外的发生路径。电影工业美学以西学为资源,强调拿来主义态度;电影共同体美学注重中西结合,带有一定国家理论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