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命的先锋,开拓新的感受方式和美学追求。在每一重大历史时刻,诗歌都站到了时代的前列。1970年代末,一种新的诗歌思潮出现,呼唤改革开放,呼吁“新人”的诞生,强调追求个性,寻找自我,呼唤人性的回归和真善美,具有强烈的启蒙精神、批判思想和时代意识,成为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和美学追求。舒婷等则对自由恋爱及男女平等的新的生活方式给予肯定,强调人性之美的回归,对日常生活之美的回归,在致橡树等诗中,她呼唤真正的深刻平等的爱情、友情。这种新的美学追求,也得到了部分评论家的肯定,其中尤以谢冕、孙绍振和徐敬亚为代表,他们称之为“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为其确定追求人性人情人权的准则,从而为其提供合法性正当性正名
2、。这和五四何其相似。随后是文学寻根时期,也是向内寻找传统的阶段,更在“国学热”、文化保守主义潮流中日趋加速,朦胧诗和第三代诗人中已有部分诗人开始具有自觉地将传统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创造意识,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期,民族本土性主体性意识开始觉醒。寻根思潮持续性很强,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梳理。第三个阶段出现在21世纪诗歌开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背景是互联网及自媒体的出现及迅速普及,还有中国的崛起,全球化的加速,促进中西文化与诗歌大交流大融合,激发创造力。我称之为诗歌的“草根性”的时期,这是向下挖掘的阶段,也是接地气和将诗歌基础夯实将视野开阔的阶段。所谓诗歌的“草根性”,我写过一篇文章天赋诗权,草根发声,大意是每个人都有写诗的权利,但能否写出诗歌和得到传播还需要一些外在条件,比如要有一定文化水准,也就是说得先接受教育,现在正好是一个教育比较普及的时代。然后,写出来能得到传播,网络正好提供了一个新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博客、微博、微信这样的自媒体对诗歌传播更是推波助澜,这些外在条件具备了,诗歌的民主化进程也就开始了。新的创作机制、传播机制、评判机制、选择机制002春暖花开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