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治疗中理解人类的新指南人格适应 美 范恩琼斯(Vann Joines)英 艾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著田宝等译 Personality Adaptations:A New Guide to Human Understanding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ling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人格适应:心理治疗中理解人类的新指南/(美)范恩琼斯(Vann Joines),(英)艾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著;田宝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19.3书名原文:Personality AdaptationsISBN 978-7
2、-5192-6082-8.人.范 艾 田.人格心理学.B84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56505号Copyright 2002 by Vann Joines and Ian Stewarttogether with the original English language title:Personality Adaptations,A New Guide to Human Understanding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ling.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2019 by Beiji
3、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书名 人格适应:心理治疗中理解人类的新指南 RENGE SHIYING著者 美范恩琼斯(Vann Joines)英艾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译者 田宝李洁玲 张思雪 陈佳妮策划编辑 李晓庆责任编辑 李晓庆装帧设计蔡彬出版发行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37号邮编 100010电话 010-64038355(发行)64037380(客服)64033507(总编室)网址 http:/邮 箱 销售 新华书店印刷 北京博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开本 787 mm
4、1092 mm 1/16印张 27字数 430千字版次 2019年5月第1版印次 2019年5月第1次印刷国际书号 ISBN 978-7-5192-6082-8定 价 79.80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公司联系调换)不同心理学家对人格的解释各有不同。例如,为什么有些人更富有攻击性?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本能一种自我毁灭的愿望,但是,人格健康者不会自我毁灭,会以攻击外在客体的方式表达这种本能。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看重攻击行为的稳定性,认为小时候攻击性强的人,长大以后也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生物流派的人格心理学家认为遗传或生理学变量是攻击行为保持稳定
5、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更爱攻击,睾丸激素分泌更多。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是:人性本善,如果个体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个体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那么他在遇到挫折时可能会攻击别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学派认为,攻击性是后天习得的,如果攻击行为得到强化,攻击行为就更有可能再次发生。认知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个体表现出何种行为取决于其对环境因素的解释,个体将环境因素解释为威胁因素时容易产生攻击。对于攻击性,以上六种人格心理学流派各有解释。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杰瑞伯格俏皮地将这种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喻为盲人摸象,认为各派局于一隅,各执一词。那么,人格适应理论如何解释攻击性呢?我相信,读者朋友们不可
6、能在现有的人格心理学教科书中找到答案。人格适应理论就在你从未到达过的地方等着你。当你与它相遇时,它定会为你送上一份惊喜,让你看到整头大象。人格适应理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理论呢?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尝试理解人格并给它分类。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亚里译者序 002士多德(Aristotle)和泰奥夫拉斯托斯(Theophrastus)就对一些主要的人格特质进行过描述,并以它们为基础发展出一种人格分类方法。经过21个世纪的探索,到了17世纪中叶,笛卡尔(Descartes,1649)感叹:“古代先哲们传给我们的有缺陷的科学,只是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写就的他们教给我们的东西微乎其微,而且多数还不可信。尽管
7、我一直追随他们的步伐,但我根本找不到真理。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当作没有被前人探讨过一样来研究。”直到19世纪,人格类型学领域也没有产生突出的成果。笛卡尔、霍布斯(Hobbes)、约翰洛克(John Locke)和其他时代先锋,把更多精力花在对人性的哲学思辨上,而不是花在对人格类型进行描述上。20世纪,有一些学者尝试建立了同时包含正常与异常人格的系统。米伦(Millon,1981)指出了这些研究各自存在的问题。他对卡特尔(Cattell)提出的16种人格因素(16PF)的评论是:“在他的研究中,每个集群中的特质既不能合并为临床上的综合征,又不具备足够的多样性以形成一个综合性分类。”
8、他对艾森克(Eysenck)的研究的看法是:“他提出的人格类别从临床的角度来看不够多样。”他对荣格(Jung)关于人格类型的分类的看法是:“荣格的人格分类对我们理解病人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因为它反映的是他对人格结构本质的理论猜想,而不是日常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米伦看来,阿德勒(Adler)的分类也有同样的缺陷。“弗洛伊德(Freud)等精神分析学家关注的主要是病理状态,对于解释健康的人格过程的作用较小,更不用说个体成长了。”这说明心理学急需一个可以普遍被人接受的人格分类系统。米勒和马加罗(Miller&Magaro,1977)指出:“将多个人格维度组合成一个多维度人格类型理论的时机已经成
9、熟了,它会更新、更复杂。”这种理论认为,所有人格类型或人格方式都应包含一系列具体的心理防御组合、认知和情感方式、信念与价值体系、道德发展等。属于同一种人格类型的人应该根据这些因素或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他们在主要特点上又是相同的每种人格类型 003又包含着各种适应状态,从适应良好的“正常”人,到适应不良的住院病人。也就是说,不能说哪种人格类型是病态的,只能说每种人格类型中都包含一些“不正常”的人。读过人格适应这本书之后,相信读者自己会判断“人格适应理论”是否是一种可以实现以上目标的人格理论。人格适应理论是否是人格理论发展的重大突破?人格适应理论是否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当今人格理论发展的最新进
10、展?带着对保罗威尔(Paul Ware)、泰比凯勒(Taibi Kahler)、艾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范恩琼斯(Vann Joines)等人格适应理论创立者的崇敬与感激之情,我的课题组开始了对人格适应理论的研究。翻译人格适应这本书就是这样一趟快乐之旅,印刻了我几届研究生的足迹,凝结了很多人的努 力。2009年,在我写作人际交互作用分析学(2014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时,为了在书中纳入人格适应的内容,研究生王陵宇和宗小力翻译了人格适应的前十四章。2011年5月,研究生辛伟华在她的学位论文企事业单位员工人格适应的结构测量中,首次对人格适应模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初步验
11、证并建立了中国人的常模,让我们对人格适应模型在中国的应用有了初步的准备。2015年,研究生张思雪完成了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五章的翻译。2016年,研究生胡雅琪翻译了“附录B”和“附录C”,王艺颖翻译了“前言”和“词汇表”,邱爽抄写并校对了“参考文献”。在完成人格适应的初译稿后,2016年11月,我们将本书的作者之一、美国东南部团体与家庭治疗研究所的所长琼斯博士请到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为期四天的“人格适应工作坊”。来自全国各地沟通分析(以下简称TA)领域的三十多名学员参加了那次工作坊。琼斯博士的洞见和学员们的反馈,加深了我们对人格适应理论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翻译本书的自信。0042018年,在完全掌握人
12、格适应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我们对全书进行了重新翻译。具体分工是:李洁玲(第一至二十章)、陈佳妮(第二十一章)、杨硕磊(二十二章)、王筱璇(第二十三章)、张思雪(第二十四章至词汇表)。杨硕磊、高珩对全书进行了润色,王筱璇重新审核了专业词汇。美国莱斯大学心理系的田盈雪博士凭借对美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英文水平,审阅并校对了全书。至此,本书可以奉献给热爱它的读者朋友们了!始生之物,如化蝶之蛹,其形必丑。不妥之处,诚望广大同行和读者与我联系:。微信公众号:田宝博士与今日TA二维码:田宝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9年1月这本书是理解人格的实用指南,主要是为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而写。如果你是这些领域的从业
13、者或受训者,我们希望并相信本书所述观点会有助于你提升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如果你是非专业的一般读者,希望加深对人格的理解、发展与他人的关系,本书对你也会有启发。本书的核心是人格适应模型。这个模型用六种人格适应类型为你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的方式。这本书以来自实际生活观察的证据为基础,建立在前人研究、心理治疗的多年临床经验之上。本书详细描述了六种人格适应类型,提供了理解每种人格适应类型如何发展的框架。我们也描述了评估人格适应的方法。我们还特别向你展示了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诊断人格适应类型,即通过几分钟的交流(不需要采集病史),观察被称为驱力行为的某些行为线索。本书也描述了有助于你进一步诊断的可观察线索。随着你
14、对人格适应模型的理解不断加深,你将能够利用大量可应用于个体的信息。你将会发现人格适应模型在以下几方面能让你产生快速、可靠的觉察:个体在社会情境中与他人相处的典型模式;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个体最可能使用的沟通模式(指导、询问、照顾、情绪);他们偏爱的与人接触的领域(思维、感觉或行为),以及在治疗中你如何从一个领域转换到另一个领域;前 言 006个体可能一直上演的短期或长期的典型“人生脚本模式”;个体在改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怎样最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获得他们想要的改变。模型的用途不受任何心理疗法或咨询流派的限制,也不仅适用于某类人。无论你接受的是哪种流派的训练,你都可以使
15、用这个模型并从本书中受益。我们就像这个模型的最初发明者一样把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作为我们的主要取向。在前面的章节,我们将概述作为人格适应模型基础的沟通分析理论。你不必为了理解本书内容而事先学习沟通分析,因为我们会在一开始解释所有术语和观点。范恩琼斯和艾恩斯图尔特在本书中被称为“我们”。你,我们的读者,在本书中被称为“你”。本书中出现的所有来访者姓名皆为化名。如果与现实中真实的人的名字雷同,纯属巧合。虽然所有案例说明都建立在真实个案的基础上,但是我们更改了细节以避免来访者被识别出来。代名词、姓名和案例第一部分只有第一章,我们为你提供了六种人格适应类型
16、的概要。这六种人格适应类型是这个模型的基本模块。在这一章的介绍部分,我们会尽量少使用专业语言。我们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回顾和拓展本章的全部观点。我们也简短地探讨了模型的现实基础(我们将在书后的附录中深入讨论这一话题)。第二部分有六章内容,详细介绍了人格适应模型。第二章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格适应的形成,第三章讲的是人格结构,第四章呈现了不同人格适应类型的人在其个人改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第五章详细描述了六种人格适应类型,第六章是不同人格适应类型的组合,第七章我们将人格适应模型与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TR)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比较。在第二部分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我们介绍了TA的解释框架。在每一章,我们首先会对书中将要使用的TA观点和术语进行简要介绍。如果你是刚了解沟通分析理论的新手,这样的安排对你来说明白易懂。如果你已经熟悉沟通分析理论了,那么你当然可以跳过这些介绍。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沟通分析理论,你可以翻阅我们所著的今日TA。我们在第三部分向你展示了如何在实践中诊断个体的人格适应类型。特别是在第八章,我们叙述了怎样通过观察被称为驱力行为的五组行为线索,快速准确地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