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我关怀的力量 克里斯廷·内夫.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489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243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关怀的力量 克里斯廷·内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3页
自我关怀的力量 克里斯廷·内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3页
自我关怀的力量 克里斯廷·内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3页
自我关怀的力量 克里斯廷·内夫.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3页
自我关怀的力量 克里斯廷·内夫.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3页
自我关怀的力量 克里斯廷·内夫.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43页
亲,该文档总共2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自我关怀的力量美 克里斯廷内夫 著刘聪慧 译中信出版社献给鲁伯特和罗文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快乐、奇迹、爱和鼓励目录推荐序译者序致谢PART I 为什么自我关怀1 揭秘自我关怀2 终结疯狂的行为PART II 自我关怀的核心成分3 善待自己4 我们同舟共济5 秉持静观PART III 自我关怀的益处6 情感弹性7 跳出自尊的游戏8 动机与个人成长PART IV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关怀9 关怀他人10 自我关怀的培养11 性与爱PART V 自我关怀之喜悦12 化蛹成蝶13 自我欣赏版权页推荐序用生命践行自我关怀的科学家和实践家很荣幸为克里斯廷内夫(Kristin Neff)博士的自我关怀的力量一书写序

2、。她是静观自我关怀之母,这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也是静观自我关怀的奠基之作。作为静观自我关怀的受益者和传播者,看到此书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再版,我既感到激动喜悦,又感到任重道远。我和静观自我关怀结缘于2011年。那时,我刚刚结束在四川的三年震后救援和心理辅导工作,身心疲惫。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我作为“512心灵守望计划”的总督导,带领着一支三十多人的志愿者团队,为四川多个受灾地区的师生进行放下过去和青少年抗挫力的培训。那里尘土飞扬,时有余震,我们每天奔波于破碎的校舍和城镇间。而我处在被人依靠的位置上,周围的人觉得我就是大树,是一个永远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不需要被他人关怀和照顾的人。三年下来,我

3、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急躁,身体越来越疲惫,有时甚至不想工作,我知道自己开始有职业倦怠感了。我需要被关怀和照顾,有时也希望能有一个坚强的臂膀可以依靠。然而环顾四周,好像找不到可以支持我,并能让我依靠和依赖的人。我开始寻找,在心理学领域有没有可以自我帮助和关怀的内容。很幸运,我发现了克里斯廷内夫和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肯吉莫(Christopher K.Germer)联合创建的静观自我关怀。这个发现开启了我的内在宝藏。通过静观自我关怀,我知道,我也可以像对待最爱的人和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源源不断地给自己支持和陪伴,给自己智慧和力量。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据研究,世界上78%的人都是对别人比

4、对自己好,只有2%的人对待自己更好,20%的人则差不多。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最好的朋友或所爱的人遭遇困难或挫折时,你总是能理解、安慰、鼓励和支持他们,而当自己遭遇同样的境遇时,就会批评、打击、苛责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时候,对我们最严厉、最严苛,甚至很残酷、不肯放过我们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我关怀,就是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心怀善意,给自己需要的陪伴、理解和支持。五年来,我向内夫以及吉莫博士多次学习静观自我关怀,并成为“静观自我关怀”全球首位中国师资培训师。随着我越来越多的学习和践行,并向我的学生们传播自我关怀,我越来越发现了它的奥秘。很多人跟我学习,开

5、始的时候总是想解决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或职场关系的困扰,有的是和爱人相处多年却得不到理解和尊重,有的是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赞赏和认可,有的是外表风光、内心荒凉,感觉不到温暖和安全这种种的痛苦折磨,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求而不得。我们总是期待别人给我们理解、包容、安慰、支持、允许、信心或希望,如果没得到,就进入对抗、逃避或陷入痛苦的境地。大多数人不知道,其实,我们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可以随时关怀我们、深刻理解我们并且永远陪伴我们、为我们好的人,像妈妈,像朋友,也像智者。当你找到了她,就能从“求而不得”转换为“自给自足”。内夫博士是一位科学家,她在自我关怀领域率先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有力地揭示了自我关怀

6、的作用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对经营各种关系的影响,对如何保持健身和减肥计划的影响,等等。她也是自我关怀的践行者。在本书中,她分享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是的,传奇,你看了就知道),包括和父亲的关系、爱人的关系、自闭症儿子的关系以及和自己的关系,真实坦诚又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什么是自我关怀,以及如何活出自我关怀。其中,她和她的儿子罗文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并心生敬佩。罗文一岁多的时候,她发现了孩子有些不正常,最终被确诊为自闭症。这是一个终生无法治愈的病症,这意味着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叫“妈妈”。就像内夫所说,这是她人生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幸好自我关怀,让她一次次在悲伤、心痛、自责、绝望当

7、中陪伴自己,给自己勇气和力量,给孩子也给自己很多很多爱,并带孩子到蒙古进行治疗(这个故事还被拍成了纪录片马背男孩)。这是一位用生命践行自我关怀的科学家和实践家。同时,本书介绍了许多实用的练习和行动计划,非常容易操作。即使没有任何心理学背景或静观经验的初学者,也可以轻松上手。人只能给出自己拥有的东西。只有你把自己爱够了,才能真正爱别人。只有你给自己的关怀足够了,才能真正关怀他人。所以,无论你想更好地爱别人,想改善关系,还是想帮助他人,我都建议你来读读这本书。愿你学会自我关怀,成为真正可能二十四小时在线陪伴自己、关怀自己的亲密爱人和朋友。海蓝博士静观自我关怀全球首位中国师资培训师心理创伤治疗与压力

8、管理专家中国抗挫力训练总设计师不完美,才美作者译者序我对自我关怀的了解还是在几年前,我的学生张耀华给我看他写的一篇文章。看完之后,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这个领域太新了;二是文章中老出现一个人的名字内夫。内夫是自我关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她在这一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她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而且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加入进来。本书是内夫在本领域研究的一个梳理,她在此给出了自我关怀的内涵和测量方式。她认为自我关怀包括三个部分:善待自己、共通人性和静观当下。同时,她还编制了自我关怀的测量工具。最重要的是,她还提供了许多培养和提升自我关怀的方式、方法。我认为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鲜活性和操作

9、性。国内的学者在写书的过程中大多中规中矩尤其是学术著作,即使是心理学应用类(例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著作也多是在探讨比较抽象的理论和方法,更为强调叙述的概括性和逻辑性,而对理论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的讨论却稍显不足,缺少一点儿实用性和鲜活性。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主题可能不太容易融合进自己的情绪、情感,也有可能是大多数中国学者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写进书里而本书在操作性、实用性和鲜活性方面则做得很足。在操作性方面,每章都有若干个练习,这些练习涵盖了自我关怀的方方面面;不仅如此,作者在每章的结尾还拿自己举例,通过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叙述和分析,阐述自我关怀以及相关概念的精髓。我认

10、为,本书不仅对自我关怀的研究领域有所推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背景知识和思路;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为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心理和谐和幸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如果这本书能够为你自己和朋友解决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我们也会非常高兴。翻译此书,要感谢我的几名研究生:张耀华(第一、二部分)、陆宽(第三部分)和王永梅(第五部分),本书的翻译工作是我和他们共同完成的。最后的审校、统稿和定稿工作由我完成,王永梅和刘洁做了一些校对工作。虽然已经尽力,但是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内容定有值得商榷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刘聪慧致谢首先,要感谢我的丈夫鲁伯特(Rupert),感谢他对我创作的鼓励,感谢他帮我厘清观点

11、、编写本书,也感谢他当了我的主要编辑。他教我如何抛掉学术口吻、用平实的语言写作,他是我见过最有才华、表述最清晰的顾问。感谢我的朋友和经纪人,伊丽莎白辛克曼(ElizabethSheinkman),她支持我并设法帮我使梦想成真。感谢所有哈珀柯林斯公司(HarperCollins)友善并支持我的人,他们给了我一个机会让这本书问世。带着无上的谢意,我得感谢帮助我理解自我关怀的意义和价值的老师们。我的长期老师罗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教给我很多关于达摩的知识,这些年来,他一直是一个富有关怀心且明智的指导者。还有很多人也对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包括他们教给我的禅修和所写的书:莎伦萨尔茨堡(S

12、haron Salzberg)、豪伊科恩(Howie Cohen)、盖伊阿姆斯特朗(Guy Armstrong)、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hnn)、约瑟夫戈德斯坦(Joseph Goldstein)、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eldd)、佩玛丘卓(Pema Chodran)、塔拉布莱克(Tara Brach)、塔拉贝内特戈尔曼(Tara Benne Goleman)、拉姆达斯(Ram Dass)、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利布拉辛顿(Leigh Brasington)、杨增善(Shinzen Young)、史蒂夫阿姆斯特朗(Steve Armstrong)、

13、卡马拉马斯特斯(Kamala Masters)和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在此列出的只是部分人的名字。我也一定要感谢保罗吉尔伯特(Paul Gilbert)对自我关怀的想法和研究,以及他对我工作的鼓励。感谢我的“好搭档”克里斯托弗肯吉莫,他既是很好的朋友,也是令人惊讶的同行,希望将来我们能够继续一同教授和写作关于自我关怀的东西。我要感谢马克里瑞(MarkLeary),他给了我第一次机会出版有关自我关怀的理论和经验的文章。他也是一名卓越的研究者,我衷心感谢他能够对自我关怀的研究感兴趣。可能还有很多人在这本书的写作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因为太过冗长就不再一一提了。致谢最后,要感谢

14、我的母亲和父亲,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将我的思想和心导向灵性,让我的人格形成于对觉醒的渴望中。IPART为什么自我关怀1揭秘自我关怀执念于一己并不等同于爱自己爱自己喻示着适应、关怀和理解的能力,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莎朗萨兹伯格(Sharon Salzberg)慈爱(The Force of Kindness)的作者置身于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对自己满意过呢?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体验到自身优于一般人的价值感,非常短促易逝;而些许的不足似乎就是一场失败。记得我还是大一新生的时候,在为赴某次聚会而准备数小时之后,向我的男朋友抱怨说,我的发型和装束未免太逊了。他努力安慰我

15、道:“别担心,你看起来很好。”“很好?嗯,那就好,我一直想要的就是很好”想要出众并不难理解。但是问题在于,不可能每个人在同一时刻都超过别人。尽管我们有许多方式让自己变得优秀,但总有人比我们更聪明、更漂亮、更成功。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为了积极看待自己,我们往往鼓吹自己,贬低他人,以求在比较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这种策略却得不偿失,它妨碍了我们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哈哈镜假设我必须让自我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你对我产生良好的感觉,那么我到底该怎样透彻地看待你,或者换言之看待自己呢?举个例子,因为工作我已经疲惫不堪,在丈夫很晚回家之后,我对他大发脾气(纯属虚构)。如果我竭力追求积极的

16、自我形象,并且不想看到自己不光彩的一面,我就会曲解所发生的事情,把两人之间的摩擦都看成丈夫的错,而不是自己的。“好,你回来了,我让你买的东西你买了吗?”“我才刚进门,不该问候一声亲爱的,看到你很高兴,今天过得怎样吗?”“嗯,如果不是因为你那么健忘,或许我就不会那么急切地问了。”“事实上,我确实买了。”“哦呃这可不同寻常啊,但愿你以后也不会像以往那么不靠谱。”这可不是幸福的秘诀。为什么我们不愿承认脱离常规之后的粗鲁和不耐烦呢?那是因为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会让自我感觉更好。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设想一下此情此景中的所有辩解和抢白。每个人都会因说错话或做错事而责怪他人,以此来证明自己做法的合理性,似乎我们的生活就系于此;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内心却又深知:一个巴掌拍不响。究竟我们还要在这样的事情上浪费多少时间?若我们能平心静气、坦诚相待,岂不更好?但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我们不能透彻地看待自己,也就不可能留意到自己身上引发问题的点,也不可能留意到妨碍自身潜力发挥的方面。如果我们无法承认自己的缺点,又怎能一步步成长呢?忽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的问题和困难都是他人的责任,可以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