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王 健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 王健著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ISBN 我 王 粮食 期货市场 研究中国 F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第 号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王 健 著责任编辑 陈丽霞(clixia com)封面设计 春天 书装工作室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市天目山路 号 邮政编码)(网址:http:www zjupress com)排版 杭州好友排版工作室印 刷 浙江云广印业有限公司开 本 mm mm 印 张 字 数 千版 印 次 年 月第 版 年 月
2、第 次印刷书 号 ISBN 定 价 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1 序 言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中国以占全球 左右的耕地,养育着全世界约 的人口,研究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对中国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研究全球粮食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较为特殊的国情下,作为一项特殊的商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粮食流通及其市场化都不可能完全地放任自流,国家依然要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但这并不排斥国家应当而且也可以在实施粮食流通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来贯彻政府的意图。世界经济发展
3、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教训,无不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不存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便无从得到连续性的动态价格信号,因而无从进行动态的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调整,进而会使粮食的生产与供给出现周期性的“畸多畸少、买难卖难”现象,不仅给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带来困难,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到国家粮食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粮食经营者的利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多次出现“回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信号来引导粮食生产和经营。实际上,我国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衷主要就是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和流通,为政府宏观调控粮食生产和流通服务,期货市场并不能解决粮改中遇到
4、的所有问题,但是在调整和优化粮食的品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 2 种结构、粮食主销区与主产区购销关系的衔接、中央储备粮的新陈轮换、加入 WTO 后国内粮食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将成为农业生产者和粮食企业稳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规范,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和参与人数都有了较大的增加,与现货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为粮食市场化进一步深入推进而服务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事实上,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也始终高度重视发挥期货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进入 世纪以来,中央连续
5、六个“一号文件”都对发挥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枟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枠再次重申“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突显了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本著作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这本专著是我的学生王健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形成的,该专著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期货市场在我国粮食市场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很强的实践意义。应该说,在中国整体经济市场化较高的背景下,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于缓解我国大宗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蛛网效应”、有效熨平农产品价格的时间
6、性波动,将会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我希望王健博士的这本著述能够引起学术界和更多的读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兴趣与关注,也希望他本人能够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研究上进一步深入,更上一层楼。年 月 日于杭州华家池1 第 1 章 导 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国内外研究综述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研究内容 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研究创新及存在不足 研究创新 存在不足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 2 第 2 章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年:统购统销体制松动,粮食市场化改革起步阶段 年:“双轨制”正式确立和稳定发展阶段 年:继续市场化改革阶段 年:回归价格“双轨制”,重
7、新加强对粮食市场管制阶段 年: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粮改新阶段 年:“放开销区、保护产区”阶段 年至今: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阶段 小 结第 3 章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多次出现反复的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粮食供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粮改”及其“回潮”的原因分析 “粮改”及其“回潮”的原因分析 简单的评析 深层原因:制度缺陷导致粮改的多次反复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对生产、经营的调节功能滞后 粮食市场主体发育滞后,阻碍了“粮改”的顺利进行目 录3 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协调,形不成统一的全国大市场 粮食进出口调节机制的滞后性,阻碍了“粮改”的顺利推进 小 结第 4 章 我国农产品
8、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创 对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 期货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步入发展阶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模过小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套期保值主体缺位 交易交割制度还不完善 对期货市场的风险监控不到位 小 结第 5 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及其在我国粮改中的作用研究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分析 规避风险的功能 价格发现的功能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主要作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 4 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降低
9、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提高合约兑现率,稳定经济秩序 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 利用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前瞻性,引导和优化我国粮食的种植结构 利用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权威性,降低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成本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推动粮食主产区订单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实现主销区粮食市场的稳定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粮食生产者的市场风险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粮食经营者的市场风险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确保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储备安全 有效利用农产
10、品期货市场,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目 录5 我国的冲击 小 结第 6 章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情况的实证研究 样本资料的选择与处理 分析样本数据的选择 分析样本数据的处理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和因果性分析 平稳性检验 我国大豆期货、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我国大豆期货、现货价格变动的因果关系分析 小 结第 7 章 利用期货市场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若干政策建议 消除对期货市场的偏见,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尽快制定枟期货法枠,确立期货市场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增加上市交易品种,扩大农产品期货交易规模 鼓励粮食生产者和相关企业积极利用国内外期货市场 放宽进入期货市场的
11、资金限制,提高期货市场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 6 流动性 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交易交割制度 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内生力量的培养 进一步完善大宗粮食批发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建立有效的期货市场信息传播机制 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保障措施 规范期货交易所和期货从业人员行为 规范期货经纪公司的运营,增强其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建立国有粮食企业的入市准入制度 将国有粮食企业期货交易资金纳入农业发展银行的封闭运行框架中参考文献致 谢1 第1章 导 论1 1 研究背景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
12、国,以仅占全球 左右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约 的人口,研究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对中国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研究全球粮食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直是研究我国粮食问题的一个热点。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历经 多年,“改了又收、收了又改”,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基本上是沿着市场化的基线不断向前推进的。到目前为止,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一是 年,主要是提高国家统派购粮食的计划收购价格,对农民超过统派数量交售的粮食实行超购加价;二是 年,“双轨制”的建立和稳定发展阶段;三是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 2 年,主要是长期缺粮的局部地区率先对粮食统销体制
13、进行了改革,后发展到全国统一实行购销同价,直到 年年底全国 的县(市)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四是 年,回归价格“双轨制”,重新加强对粮食市场管制阶段;五是 年,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粮改新阶段;六是 年,“放开销区、保护产区”阶段,主要是在粮食主销区全面推行粮食的购销市场化;七是 年至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期真正实现粮食的市场化。回顾我国粮食流通体制 多年来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粮食流通最终定将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市场机制将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粮食市场价格的发现、市场波动的风险规避、供给与需求的调节等功能将越来
14、越多地交给大型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当然,在较为特殊的国情下,作为一项特殊的商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粮食流通及其市场化都不可能完全地放任自流,国家依然要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但这并不排斥国家应当而且也可以在实施粮食流通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来贯彻政府的意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教训,无不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不存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便无从得到连续性的动态价格信号,因而无从进行动态的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调整,进而会使粮食的生产与供给出现周期性的“畸多畸少、买难卖难”现象,不仅给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带来困难,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15、而且还会影响到国家粮食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粮食经营者的利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多次出现“回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信号来引导粮食生产和经营。第1章 导 论3 实际上,我国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衷主要就是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和流通,为政府宏观调控粮食生产和流通服务,期货市场并不能解决粮改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在调整和优化粮食的品种结构、粮食主销区与主产区购销关系的衔接、中央储备粮的新陈轮换、加入 WTO 后国内粮食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将成为农业生产者和粮食企业稳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规范,我国农产
16、品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和参与人数都有了较大的增加,与现货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为粮食市场化进一步深入推进而服务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在 年的全面放开,广大粮食生产和经营者不得不进一步面向市场,而加入 WTO 后,国内外粮食市场联动的日趋加深,更是使得粮食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完善粮食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让粮食生产和经营者尽早适应市场、用好市场已是当务之急。“十五”计划纲要要求:“积极发展大宗商品批发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年以来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明确提出要发展与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国务院发布的枟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枠也提出,要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年国务院发布的枟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枠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粮食期货交易,引导粮食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在进入 世纪以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