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经验材料: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经验材料: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2022年以来,区紧扣市殡葬管理责任目标,以殡葬改革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不留碑、不留灰的生态安葬方式,大力整治违规殡葬设施,持续加大殡葬服务设施供给,不断提高殡葬服务水平,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殡葬服务“一键事”改革获民政部领导、市领导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先后做了报道。 一、以提升服务水平为抓手推进一个“改革”,充分体现殡葬服务“温度” 按照“五个一”打造全新办事流程,按照一门受理、部门联动的要求集成开展服务,推进殡葬服务“一键事”改
2、革。一个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开发建设“殡葬公共服务平台”,打通相关业务单位数据壁垒,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一个电话,获取死亡信息。丧事承办人只需拨打“”,“殡葬公共服务平台”自动启动办理程序,解决了市民不知怎么办的问题。一条短信,医师、网格员主动上门服务。村(居)网格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依据“平台”推送的短信,主动上门进行遗体检查并线上开具死亡证明,解决了丧事承办人“多头跑”的问题。一份证明,线上联合会办。依据电子签章的死亡证明,相关单位启动各自事项办理,解决了事项办理中需要携带各种材料的问题。一张二维码,加强骨灰流向管理。“平台”生成二维码,骨灰出馆时对骨灰盒进行密封。殡葬设施管理机构扫码
3、查验,实现骨灰闭环管理。平台自上线以来,已顺利办理业务件,广受群众认可。 二、以创新保障体系为抓手建好一批“设施”,不断刷新殡葬服务“颜值” 打造区、镇街、村(居)三位一体殡葬服务设施保障体系,满足群众不同需求。一是异地新建区殡仪馆。在周家山高标准异地新建区殡仪馆,项目规划建设占地约亩,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投资约亿元,打造集遗体火化、守灵、告别及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馆,预计2022年6月底交付。二是完善骨灰堂配套设施。运用传统墓葬文化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建成全市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全、服务项目最多的镇街集中守灵设施园,规划面积亩左右,项目总投资万元,拥有骨灰纪念堂(骨灰格位个左右)和一期公
4、墓区(建设生态墓穴个左右),以及能同时容纳7户居民办丧事配套服务的祭祀堂和容纳人就餐的膳食堂。三是加强村(居)治丧场所建设。2022年,全区新建的村(居)集中守灵、办丧事的场所共个,制定白事操办标准的村(居)实现全覆盖。 三、以深化葬俗改革为抓手倡导一个“理念”,全面书写殡葬服务“样本” 以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为根本,以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倡导移风易俗、绿色环保的理念,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一是推进散坟整治。将散坟整治工作纳入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和支持镇(街)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骨灰入堂和迁坟奖励政策,截止2022年底,已累计完成辖区内散坟整治座,其中生态葬约例,恢复
5、土地原有功能约亩,深埋碑石余块,销毁棺材余个,率先在全市实现全域公路沿线无散坟。二是加大奖补政策。率先出台了节地生态葬奖补政策,免费向市民提供骨灰堂格位、免除一切生态安葬费用、赠送可降解骨灰盒等,奖补标准全市最高、覆盖面最广。2022年,节地生态葬共兑现奖补资金万元,其中选择不保留骨灰生态葬的共有具。三是深入开展宣传。在全市率先成立村(居)红白理事会个,有效遏制丧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全区向社会面发布了“白事简办”的倡议书,同时,殡仪馆通过区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将逝者信息短信推送至相关镇(街)和民政部门,形成管理闭环;开展“到镇、进村、入户”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举措和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好此次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全国殡葬改革试点区建设,逐步实现基本殡葬服务的普惠性、均等性,结合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殡葬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