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发性胆汁(dnzh)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第一页,共二十五页。,概述(i sh),是一种成年人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疾病,1857年首次由Addsion和Gull描述。以肝内进行性非化脓性小胆管(dngun)破坏伴门静脉炎症和肝纤维化为特点,绝大多数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为阳性。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第二页,共二十五页。,主要(zhyo)发生在40-60岁的中年女性,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9:1。不受地区和人种的限制。有家族因素,在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第三页,共二十五页。,发病(f bng)机制,一种器官特异性
2、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选择性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破坏和肉芽肿形成为特点。胆管上皮细胞异常表达线粒体抗原(kngyun)、T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细菌和异生物素有关的分子模拟和宿主自身抗原(kngyun)发生变化等机制可能参与其中。,第四页,共二十五页。,病理(bngl)改变,典型病理表现为非化脓性胆管(dngun)炎或肉芽肿性胆管(dngun)炎,以小胆管(dngun)破坏为主。肉眼:肝脏肿大,呈墨绿色,表面平滑或呈细颗粒状,随病情进展表现呈结节状。,第五页,共二十五页。,病理(bngl)改变,镜下可分为四期:I期(胆小管炎期):主要表现为小叶间胆管或中隔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受损胆管上皮细胞皱
3、缩出现(chxin)空泡样变,其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而使汇管区扩大,在汇管区内可有淋巴滤泡形成。肝实质无明显受累,无胆汁淤积。,第六页,共二十五页。,期(胆小管增生期):特点为小胆管不典型增生,肉芽肿形成,小叶间胆管消失,炎症从汇管区侵入肝实质,有碎硝样坏死或称界面(jimin)性肝炎,可有淤胆现象,以汇管区周围明显。,第七页,共二十五页。,期(纤维化期):表现为进展性纤维化和瘢痕,相邻门静脉之间出现纤维间隔,胆汁淤积更严重。期(肝硬化期):肝细胞呈局灶性坏死,汇管区的纤维间隔延伸、相互连接,纤维组织向小叶内伸展(shnzhn)分割形成假小叶和大小 不等的再生
4、结节。,第八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女性,40-60岁者占85%-90%。起病隐匿、缓慢。早期症状较轻,乏力和皮肤(p f)搔痒为本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第九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乏力的严重程度与肝脏的病变程度不相关。搔痒常在黄疸发生前数月至2年左右出现,可以是局部性,也可以是全身性,可在夜间加剧。少数患者搔痒和黄疸同时(tngsh)出现,先有黄疸后出现搔痒者少见。,第十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因长期的肝内胆汁淤积导致分泌和排泄至肠腔的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能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zhng i),出现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5、(维生素D缺乏)、出血倾向(维生素K缺乏)等。由于胆小管堵塞,血中脂类总量和胆固醇持续增高,可形成黄瘤,为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所致;黄瘤为黄色扁平斑块,多见于眼睑内眦附近和后发际。当肝功能衰竭时,血清脂类下降。黄瘤亦逐渐消散。,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肝中度或显著肿大。常在肋下4-10cm,质硬,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脾也中度以上肿大,晚期出现腹水、门静脉高压与肝功能衰竭,病变长期发展可并发(bngf)肝癌。此外,还可伴胡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实验室检查(jinch)及辅助检查(jinch),一、尿、粪检查尿胆红素
6、阳性,尿胆原正常或减少,粪色变浅。二、肝功能试验主要为胆汁(dnzh)淤积性黄疸的改变。血清胆红素一般中度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血清胆固醇可有增高,在肝功能衰竭时降低。,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实验室检查(jinch)及辅助检查(jinch),碱性磷酸酶(ALP)与-谷氨酰转移酶(-GT)在黄疸及其他症状出现前多已有增高,比正常(zhngchng)高出2-6倍,ALP、IgM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例;血清白蛋白含量在早期无变化,晚期减少,球蛋白增加,白、球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肝转氨酶可以轻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早期患者注射维生素K后可以恢复,晚期由于肝细胞不能
7、利用维生素K,注射维生素K仍不能纠正。,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实验室检查(jinch)及辅助检查(jinch),三、免疫学检查血清免疫(miny)球蛋白增加,特别是IgM;90%-95%以上的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滴度40%有诊断意义,AMA特异性可达98%,其中以M2型的特异性最好。约50%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主要是抗GP210和抗SP100阳性,具有一定特异性。,第十五页,共二十五页。,实验室检查(jinch)及辅助检查(jinch),四、影像学检查B超常用于排除肝胆系统的肿瘤和结石,CT和MRI可排除肝外胆道阻塞、肝内淋巴瘤和转移性腺癌。影像学检查还可提供其他信息,PBC进展到肝硬
8、化时,可观测到门脉高压表现,在此阶段每6个月复查超声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ERCP检查在PBC患者常提示肝内外(niwi)胆管正常。,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实验室检查(jinch)及辅助检查(jinch),五、组织学检查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期,也有助于与其他疾病(jbng)相日程鉴别。,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诊断(zhndun)和鉴别诊断(zhndun),中年以上女性,慢性病程,有显著皮肤搔痒、黄疸、膨大,伴有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生化改变而无外胆管阻塞证据时要考虑本病。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建议的诊断标准如下: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如碱性磷酸酶等升高大于6个月。B超或胆管造影(zoyng)检
9、查示胆管正常。,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诊断(zhndun)和鉴别诊断(zhndun),AMA或AMA-2亚型阳性。如血清AMA/AMA-2阴性,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jinch)符合PBC。,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鉴别(jinbi)诊断,首先排除(pich)肝内外胆管阻塞引起的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采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经皮肝穿刺胆管造 影、ERCP等,明确肝内外胆管有无阻塞。此外,还要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肝炎后肝硬化以及其他类型肝硬化等进行鉴别。,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治疗(zhlio),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饮食以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为主。脂
10、肪泻患者可补充中链甘油三酯辅以低脂饮食。针对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补充维生素A、D3、K,并要注意(zh y)补钙。瘙痒严重者可试用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消胆胺)。,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治疗(zhlio),熊去氧胆酸(UDCA)对本病有疗效已得到肯定。该药可减少内源性胆汁酸的肝毒性(d xn),保护肝细胞膜,增加内源性胆汁酸的分泌,且可减少HLA类和类抗原分子在肝细胞膜上的异常表达,而兼有免疫调节作用。该药对部分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延迟病情进展,对有效病例宜长期服用。,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治疗(zhlio),UDCA的最适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多主张13-15mg/kg/d。
11、对UDCA无效的病例可视病情试用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秋水仙碱等,但这些药物疗效均未肯定。进展到肝硬化阶段则治疗(zhlio)同肝硬化,晚期患者施行肝移植手术,可提高存活率。,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预后(yhu),PBC预后差别很大,在症状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0-15年,无症状者存活时间显著长于有症状者。预后不佳的因素包括:老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进行性升高、肝脏合成功能下降、组织学改变持续进展,常见的死亡原因(yunyn)为肝硬化晚期的并发症。肝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命质量。,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内容(nirng)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中年(zhngnin)女性,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9:1。典型病理表现为非化脓性胆管炎或肉芽肿性胆管炎,以小胆管破坏为主。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期,也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日程鉴别。UDCA的最适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多主张13-15mg/kg/d。肝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命质量,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