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郭世军(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摘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战略性抓手;提升“大思政课”三重境界,是深入落实“双用”新要求的重要着力点。破解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理论教育同向发力难题,有必要优化顶层设计、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育人、深化红色资源运用实践育人、拓展网络思政空间网络育人、嫁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文化育人、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育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的思想方法整合力、理论教学感召力、实践教学穿透力、线上教学协同力、文化浸润粘合力、物质载体保障力。关键词:党的二十大;党史学习教育;大
2、思政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以下简称“双用”),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新要求和新任务。本文所谓“双用”根本在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即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不断破解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性问题。如此,则有利于开拓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新路径,构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有利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孕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
3、设契合“双用”新要求落实“双用”的新要求必须找准战略抓手,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天然具备这种优势,两者的结合既能发挥思政课说理的理论通透性优势,又能发挥党史叙事的感染力特长,彰显“大思政课”的强大育人功能,使之兼具党史的温度、理论的力度、思想的效度,系统提升思政教育知识论、生活论、价值论的一体化效能。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有助于深化“双用”的内涵理解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是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首要任务。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又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
4、 世纪马克思主义,所以,当代中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最直接最集中最根本的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就是要强化青年对党的奋斗目标的认同,“抓住大学生 个体现实性超越 的关键阶段、关键节点,构建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将“旗帜引领道路延续精神传承”的客体内容主体化,最终实现党的价值指引和行动逻辑转化为青年的政治自觉和共同信念。这就要求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达到第一重境界:化科学理论武装、初心使命感召于知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落实“双 年第期(总第 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
5、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打造融合党史教育思政 金课 的探索与实践”();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 后大学生的 航天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作者简介:郭世军,男,山东郓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用”新要求,必须全面提高对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度。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知识体系,要深刻领会党的初心使命,深入理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的科学内涵,以“教育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动态共生的教育哲学”为理论根基,拓展“化知识为智慧”的路径。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大思政课”观念,教学
6、中善于运用历史逻辑,能够在百年党史的穿越中,讲透党的科学理论的系统性、体系性、创新性,善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初心意识和使命担当,深化学生对思政课知识体系的理解度,使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达到第一重境界。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有助于提高“双用”的政治自觉教学一线的专职思政课教师群体基本上具有党员的政治身份,这种身份特征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党员群体的特殊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就是把党的理论武装和初心使命感召化为政治自觉,将思政课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提升为价值体系。“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我们
7、造就一批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年,我们的事业必然会大有希望;只要有一大批牢记初心使命的青年,我们就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掌握最大的战略资源。这就要求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达到第二重境界:化科学理论武装、初心使命感召于情智。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艰苦探索史、发展创新史,在这样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中,映射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党性光辉,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遵循 唤醒培育提升 的嵌入逻辑,采取激发动机,唤醒主体自觉意识”。具体而言:深化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观引领,大量运用党史资源,既强化情感史教育打动人,又深
8、化规律性教育说服人,提高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夯实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达到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前进方向、以党的纯洁性净化灵魂的效果。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有助于推动“双用”的实践转化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不仅要求青年掌握党的科学理论知识体系,更要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善于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归根到底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善于将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个人思想上的困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因此,一定要化思想教育于生
9、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提升青年对初心使命的认知,抛弃那些小我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狭隘思想,做一个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就要求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达到第三重境界:化科学理论武装、初心使命感召于行动。党史学习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落实“思政课要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要求的捷径,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诸如十八大后的脱贫攻坚史),能够帮助青年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把握党的科学理论,体认党的初心使命。所谓理论联系实际之“实际”并不能等同于自己的经历,而是客观事实。百年党史是个丰富的资源库,具有隐于史、彰于心的客观实在性。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行动力导向,深刻反思教育对象“由知到行”转化的现实情况,优化教
10、育对象在社会空间中的行动逻辑。因此,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需要这些铁一般的事实,需要这样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启迪智慧的党史史实,不仅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而且化知识于智慧,化智慧于行动。“双用”视野下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性问题“双用”视野下加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必须明确上述新要求和新任务,但是,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科定位不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体沟通不畅等现实性问题,难以形成“大思政课”建设的整体合力。学科建设定位不准,清晰度不够“双用”视野下,每门思政课都有本体的内在逻辑和教学规律。随着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党史
11、党建学科的专业性与马 年第期(总第 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郭世军 文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梳理并明确各自的定位。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与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存在重叠的部分。如何把握二者的学科属性,对学科内容作出区分,目前尚有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些教师会片面将针对党员或党史党建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直接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按照专业化课程教学设计讲授高校思政课诸门公共课,因为针对性不强而效果不佳。“双用”之用需要久久为功,初心使命的磨砺需要贯穿于青少年整个求学过程。换言之,体认“大思政课”之大不仅要
12、把握学科门类之间的横向关联性,还应当关注该课程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纵向贯通性,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中大学每个学习阶段。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哲学意涵,“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学科、科学、学术、学问和知识生产活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特性及职责。”这就要求把握二者的侧重点,明晰每个学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不同,进一步明确每个阶段党史学习教育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应该融到什么程度,进一步明晰每个阶段的“融点”和融合过程。课程有机融合不强,发力点不准“双用”视野下要使党史融入思政课,融得贴切和深入,必须找准二者的同向发力点。
13、从教学实践看,是立足于党史人物故事,化之于价值观浸润;还是立足于树立价值观,化之于党史人物故事;这是不同的思路,也是构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的不同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转化,要求我们正视教学主体和受教育者在现代性场域的价值追求和情感诉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直面主体利益分歧。由此,要防止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入性嫁接变成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性替代。换言之,“双用”的根本要求仍是强化理论的武装,最终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头脑,由此提升初心使命意识的内化动能。就此而言,必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主导意识,选择化理论于党史的路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一,党史学习教育是历史叙事为主,党史学习教育融
14、入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将历史逻辑有机融进理论逻辑,把理论讲得更为通透,避免出现感动了人、讲不透理的情况,仍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索。其二,思政课理论教学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教学,需要坚持以理论阐发为主,因此,又要避免“干巴巴”的理论性灌输,防止说理中缺乏事实依据。这就要求立足于新时代,特别是把过去十多年的历史性成就纳入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就此而言,有的思政课教师对于不同知识点与不同党史素材的有机契合性,把握得并不是十分准确,以至于不能找准二者的同向发力点。这也要求必须多渠道并用、多举措并举,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入路径和空间。教学主体交流不足,互动性不强欲达“双用”之效需要强化主体
15、互动。此处所言“主体”是广义上的所指,既包含教学的主体性内容,又包括教学工作者。从课程互动性看,党史学习教育的系统性问题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天然缺陷,因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然要求以“思政课课程为体、党史学习教育为用”,由此,如何在党史融入过程中,尽量保持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机衔接,避免教育内容的割裂,强化党史学习教育连贯性,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反之,如果能强化党史知识体系的内在衔接,就能提高学生对党的科学理论整体性认识和系统性把握的程度。从教育主体看,因为跨学科的限制,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的协同也值得关注。例如:教师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知情况不同,从百年党史中截取的时
16、间片段、选取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纪事自然也有所不同,难免出现“各吹各的号”的情况,这也会无形中肢解党史学习教育的完整性。因为“大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整体性、耦合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征,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保障、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改革推进等方面统筹推进。所以,若要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还应强化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内在协同,扎扎实实将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整体设计和系统谋划。年第期(总第 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郭世军 文基于“双用”新要求构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强化系统观念,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这一中心任务,以优化顶层设计、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育人、深化红色资源运用实践育人、拓展网络思政空间网络育人、嫁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文化育人、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育人为发力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的思想方法整合力、理论教学感召力、实践教学穿透力、线上教学协同力、文化浸润粘合力、物质载体保障力,整体性构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优化顶层设计,强化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方法整合力基于“双用”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