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青年毛泽东游学实践的三维解读_吴日明.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2132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毛泽东游学实践的三维解读_吴日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年毛泽东游学实践的三维解读_吴日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年毛泽东游学实践的三维解读_吴日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毛泽东游学实践的三维解读吴日明,杨健蓉(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摘 要: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青年毛泽东先后做过三次“游学先生”,走访了湖南十多个县城,行程数千里。通过游学,青年毛泽东读到了“无字之书”,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书斋中学不到的知识;砥砺了品行,增强了“救天下之难”的本领;洞悉了中国社会状况,初步探索了改造中国的道路。重温青年毛泽东的游学实践,对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毛泽东;游学;青年成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游学是湖南旧时习俗

2、,多指一些胸怀大志的读书人通过寻师求学、访友交流以求开阔眼界、增广见闻的一种学习方式。游学习俗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近代湖南的游学之风颇为盛行,毛泽东深受影响,至 两年间曾做过三次“游学先生”,走访了湖南十多个县城,行程数千里。时间最长的一次游学历时一个多月,步行近千里。游学实践成为青年毛泽东独特的人生经历。毛泽东因之终生受益,认为“游之为益大矣哉”。通过游学实践,青年毛泽东开拓了视野,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砥砺了品行,增长了本领;洞悉了中国社会状况,初步探索了改造中国的道路。游学实践为毛泽东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求知方法之维 “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而且要读无字之书”毛泽

3、东在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学习,读了许多“有字之书”。从 年春天起,毛泽东开始在韶山南岸私塾读书,先读三字经,继而读幼学琼林论语孟子诗经等中国传统启蒙教育读物。年秋,毛泽东离开南岸私塾,先后在韶山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私塾读书,继续学习四书五经,一直持续到 年夏,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读了“六年孔夫子”。在读私塾期间,与古代经书相比,毛泽东更喜欢读中国古典小说等杂书。“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年秋至 年夏,毛泽东停学在家,仍坚持勤奋学习,阅读了盛世危言等书籍。年秋,在毛泽东的再

4、三要求下,父亲终于同意他复学。毛泽东又先后到韶山乌龟井、东茅塘私塾学习,阅读了纲鉴类纂史记日知录等书籍。年秋,毛泽东走出乡关,来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在这里阅读了新民丛报世界英雄豪杰传等报刊书籍。年下半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了一个学期后,因不满学校的课程设置,决定到长沙定王台湖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重点项目()作者简介:吴日明(),男,江西余干人,博士,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李新芝,郑明俊:毛泽东

5、纪事:(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译,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其间,他自学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西方理论著作。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年 月,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被编入本科第八班继续学习,直至 年夏毕业。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时光,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知识积累和个人能力获得质的飞跃。青年毛泽东深受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湘文化的影响,在重视读“

6、有字之书”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读“无字之书”。第一师范学校是一所秉持现代教学理念的新式学校,开设了修身科、教育科、国文科、英语科、历史科、地理科、经济科、数学科、理化科等教学科目。学校在教养学生之要旨中提出:“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势,察社会之情状。”这一教学要旨的核心在于强调“趋重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情况,传承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年,毛泽东在记有万余言的读书笔记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鲜明地提出不能闭门读“有字之书”,而要通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的方式向“天下万事万物”学

7、习,要走向大自然、走进社会,多读“无字之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身体力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张不仅要博学多闻,还要学以致用。青年毛泽东十分赞成顾炎武的做法,在讲堂录中给予高度评价:“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年 月 日,毛泽东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结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史实,分析了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的关系,“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毛泽东认为王安石写文章久负盛名,是位饱学之士,但变法革新却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他缺少社会知识,没有全面了解北宋社会状况,制定的政策

8、脱离社会实际。毛泽东强调,如果一个人“不周知社会”,即使读书再多也难成大事,通过读“无字之书”全面了解社会同样重要。由于对读“无字之书”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提出“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而且要读无字之书”。年夏,毛泽东在民报上读到了两个学生徒步旅行至西藏打箭炉的新闻报道,激发起他游学的兴趣。年暑假,毛泽东和好友萧子升相约一同游学。毛泽东学生时代好友罗章龙曾回忆道:“每次出发前,毛泽东都要和大家讨论游历的目的,首先是求书本以外的知识,到社会大学读书。其次是社会调查,了解农村各种情况。还可以访朋友,发现有志青年。”在游学过程中,毛泽东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士,调查当地的

9、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情况,从中了解社会世态,熟悉风土人情,获得新的知识。比如,在安化县,毛泽东游览了孔圣庙、培英堂、东华阁、北宝塔等名胜古迹,观赏了祭孔用的古代计时钟“铜壶滴漏”,增进了对孔子的了解。在益阳县城,毛泽东参观诸葛井、关羽濑、马良湖、甘宁垒、鲁肃城、卧龙墨池等古迹,对魏蜀吴三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宁乡县,毛泽东游历了香山寺、白云寺、沩山寺等庙宇,参观了寺内的白果含檀、油盐石、来木井等名胜古迹,增加了宗教知识。他通过读“无字之书”弥补了读“有字之书”的不足和局限,修正、完善和丰富了书本知识,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青年毛泽东倡导的读“无字之书”的要求,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

10、进一步阐发。年 月,毛泽东在抗大毕业典礼上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 无字天书。”毛泽东还先后把“战争”“社会”“生产劳动”“军队”“价值法则”等都视作“学本书编写组:湖南第一师范校史(),上海教育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庄福龄,杨瑞森,余品华: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萧诗美:毛泽东谋略学,中国长安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年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第 卷吴日明,等:青年毛泽东游

11、学实践的三维解读校”,提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社会也是学校”“还需上劳动大学”“军队就是一个学校”“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重大命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读“无字之书”。毛泽东强调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二砥砺品行之维 “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十分注重砥砺品行、增强本领,提出本领不足就不能“救天下之难”。年 月 日,毛泽东在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写道:“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面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

12、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毛泽东写这封信时,正值第一次游学活动刚结束,因此这段话也是游学后的心声。青年毛泽东胸怀大志,通过游学实践强健了体魄、磨炼了意志、提升了能力,为“救天下之难”创造了条件。第一,强健了体魄。青年毛泽东对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具有深刻认识。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连续病死了七名同学,毛泽东深表痛心,写了一副挽联:“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指出缺乏体育锻炼是主要原因。年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 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在实践中,毛泽东严以律己,坚持参加游泳、登山、做课间操等体育活动。游学也是强身健

13、体的好方法。毛泽东在第一次游学结束后说:“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此次游学,毛泽东徒步行走 多里,爬山涉水,走村过户,运动强度很大。游学途中毛泽东也不错过其他锻炼机会,年暑假毛泽东来到湖南益阳就曾畅游资江。年 月,毛泽东和第一师范学校同学、益阳知名人士田士清叙旧时说:“我记得民国 年暑假,曾到益阳,住在书院里头藏书楼下的书房里。傍晚,我们到宝塔下边资江河里游泳,江水清凉,游一阵就洗净了满身风尘,洗掉了一天的疲劳,是很好的一种享受。”游学的同时还能欣赏沿途乡村美景,怡悦性情,陶冶情操,“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

14、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画图”。行走在风景如画的乡间,使身心得到放松,十分有益健康。第二,磨炼了意志。游学不是轻松愉快的旅行。毛泽东游学时不带分文,经常面临食宿无着的困境,但他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此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年暑假游学,毛泽东和萧子升拜访好友何叔衡。当何叔衡问起游学缘由,毛泽东回答道:“这样做不过是想看看自己是否能适应困境,是否能在不备分文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旅行和生活。一句话,我们锻炼着去克服困难。”面对好友的热情款待,毛泽东感到这与游学的初衷不符,所以住了两天就离开了。离别之时,何叔衡极力劝他们带点钱,他们都婉言拒绝。有了这次“教训”,毛泽东和萧子升决定

15、尽量不拜访游学途中的同学,以免受到热情招待而达不到磨炼意志的目的。游学实践短则几天,长则一个多月,大部分时间奔走于乡间郊野,因此生活极为艰苦。由于身上没带钱,毛泽东有时靠写诗作对送人以换取铜板解决吃饭问题,有时便以野果充饥。住宿方面则是随遇而安,村民家、好友家、山中寺庙、公共书院都是休息之所,有时甚至露宿荒野。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离开宁乡县前往安化县城,因天色已晚却仍没有找到住宿之处,他们就在河边草地上露宿,用石头当作枕头,酣然入睡。野外露宿条件艰苦,但毛泽东却以苦为乐,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胡为雄:毛泽东诗赋人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早期文稿,湖

16、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益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益阳市志,中国文史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毛泽东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萧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昆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写诗道:“沙滩为床,石头当枕。蓝天作帐,明月为灯。”这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精神。经历了游学的艰辛,毛泽东对困难和挑战有了新认识。年下半年,毛泽东阅读德国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对书中“不幸之境遇,若失败,若坎坷,乃适以训练吾人,而使得强大纯粹之效果”的观点深表赞同,在旁批注“振聋发聩之言”,深刻认识到挫折对于磨砺意志的重要意义。第三,提升了能力。进行社会调查是游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随身携带调查日志本,每天记录行程和经历。毛泽东沿途和农民、商人、官吏、乡绅、僧人、船家等社会各阶层人员进行交流,掌握了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提升了调查研究能力。第一,访谈法。游学每到一地,毛泽东便主动和遇到的农民、商人等进行交谈,了解社会情况。在宁乡县游学时,毛泽东先后住在同学王熙、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