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CCS B 50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20032021 虹鳟鱼病防治技术规范 2021-12-25 发布 2022-02-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003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娟、王国杰、简生龙、王振吉、李柯懋、龙存敏、关弘弢、星强华、王明柱。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DB63/T 20032021 1 虹鳟鱼病防治技
2、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虹鳟养殖过程中鱼病预防基本要求、诊断和防治方法等技术。本文件适用于虹鳟养殖常见鱼病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5805.1 鱼类检疫方法 第1部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PNV)GB/T 15805.2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诊断规程 GB/T 15805.6 鱼类检疫方法 第6部分:杀鲑气单胞菌 GB/T 34734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
3、规程 SC/T 1132 渔药使用规范 SC/T 7103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SC/T 7201.1 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通用技术 SC/T 7219.1 三代虫病诊断规程 第1部分:大西洋鲑三代虫病 SN/T 2503 淡水鱼中寄生虫检疫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DB63/T 1042 虹鳟网箱养殖技术规范 DB63/T 1464 鲑鳟鱼高密度聚乙烯圆形网箱养殖技术规范 DB63/T 1913 冷水鱼养殖生物安全管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鱼病预防基本要求 4.1 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GB
4、 11607。4.2 苗种要求 苗种应来自无疫区,生产单位具有苗种生产资质,经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每批次应附有第三方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苗种质量符合DB63/T 1042要求。DB63/T 20032021 1 4.3 消毒要求 消毒程序为清洗、消毒、清洗,消毒要求如下:鱼卵应用含有效碘 100 mg/L150 mg/L 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 10 min;工作服和工作鞋每周应用含有效氯 500 mg/L 溶液浸泡消毒 30 min;人员出入养殖场,应消毒双手,手消毒按照 WS/T 313 执行。并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或一次性防护服),经消毒通道出入场区;养殖场所每周应用含有效碘 150
5、 mg/L 聚维酮碘溶液喷雾消毒;养殖(运输)设备及工具在使用前后,应用含有效碘 150 mg/L 聚维酮碘溶液喷雾或浸泡消毒30 min;养殖废弃物应加入聚维酮碘,使废水中有效碘浓度达到 150 mg/L,浸泡消毒 30 min。4.4 生产管理要求 养殖场日常生产管理按DB63/T 1042、DB63/T 1464和DB63/T 1913要求执行。5 鱼病诊断方法 5.1 现场诊断 5.1.1 观察活动状态 观察虹鳟游动状态、群体活力、摄食情况等是否正常。5.1.2 体表检查 体表检查内容:体表是否有竖鳞、囊肿、充血、出血、溃疡、胞囊及寄生虫等情况;眼球是否有突出、凹陷或浑浊充血;鳃丝是否
6、有发白、溃烂、附着物、寄生虫等症状;肛门是否红肿、拖便等现象。5.1.3 解剖检查 解剖检查内容:鱼体腹腔内是否有腹水;脾、肾、肝、胆、肠道、鳔、性腺、脑、肌肉等是否有肿大、出血、颜色异常等症状;鱼体腹腔内是否有寄生虫、胞囊;显微镜检查体表、鳃、内脏等部位是否有寄生虫感染状况;5.2 实验室诊断 5.2.1 样品采集 DB63/T 20032021 1 样品采集按SC/T 7103执行。5.2.2 实验室检测 有以上症状或死亡异常等情况则需要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检验,鱼病病原诊断见附录A。6 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渔药使用方法应符合SC/T 1132,常见鱼病防治方法见附录B。DB63/T 20032
7、021 2 A A 附 录 A(资料性)鱼病病原诊断 鱼病病原诊断见表A.1。表A.1 鱼病病原诊断 类型 鱼病种类 病原诊断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GB/T 15805.1 鱼类检疫方法 第1部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PNV)病毒性疾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GB/T 15805.2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诊断规程 SC/T 7201.1 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范 第部分:通用技术 细菌性疾病 疥疮病 GB/T 15805.6 鱼类检疫方法 第6部分:杀鲑气单胞菌 SN/T 2503 淡水鱼中寄生虫检疫技术规范 三代虫病 SC/T 7219.1 三代虫病诊断规程 第1部分:大西洋鲑三代虫病 寄生
8、虫病 小瓜虫病 GB/T 34734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 DB63/T 20032021 3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常见鱼病防治 常见鱼病防治见表B.1。表B.1 常见鱼病防治 类型 鱼病种类 病原体 症状及病理变化 流行情况 防治方法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病鱼食欲丧失,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肿大有腹水,腹部及鳍基部充血,鳃丝呈淡红色,肝、脾、肾苍白;消化道内通常无食物,而有乳白色或者淡黄色粘液。主要危害破膜至70日龄的鱼苗、鱼种,发病水温1012,死亡率80%100%,潜伏期6d10d。病毒性疾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
9、HNV)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体壁充血、出血;肛门处常拖有一条黏液便;肾脏和脾脏的造血组织严重坏死。发病水温816,主要危害鱼卵、仔鱼和幼鱼,死亡率可达90%以上。此病目前无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方法如下:(1)严格检疫,不用带有IPN、IHNV的亲鱼采精、采卵,不从疫区购买鱼卵和苗种;(2)不与可能携带病毒的水生动物及其它污染物接触,严禁混养未经检疫的其他种类的鱼;(3)消毒措施按本文件4.3执行。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水霉菌 鱼在患病初期,鱼体受伤部位会红肿发炎,继而发生腐烂现象,菌丝会在伤口患处直立生长出来,直插在病灶部位进行寄生。到了中期,伤口和菌丝会进一步扩大和发展,菌丝侵
10、入肌肉,病鱼体表形成灰白色棉絮状物。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终体弱而死。鱼类在体表受伤后受病原体侵袭所致。发病水温为1015。预防:保持水质清新;防止冻伤、机械损伤、水温突变;将死鱼(或死卵)及时挑出。治疗:(1)大量换水;(2)按150g/667m复方甲霜灵粉,兑水30kg,全池泼洒。休药期240度日。DB63/T 20032021 4 表 B.1 常见鱼病防治(续)类型 鱼病种类 病原体 症状及病理变化 流行情况 防治方法 烂鳃病 黄杆菌 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体色发黑,严重时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不能闭合,丧失正常呼吸能力而死亡
11、。主要危害虹鳟鱼种,可引起大量死亡。成鱼发病较少。细菌性疾病 疖疮病 杀鲑气单胞菌 患病初期,体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发展,这些部位产生脓疮,用手摸之,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有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细菌,最终逐渐溃烂。水温1018时最易发病,死亡率最高。拌 饵 投 喂 治疗:(1)以氟苯尼考计,每千克鱼体重 用 药 10mg 15mg,每日1次,连用3d5d,休药期375度日;(2)以恩诺沙星计,每千克鱼体重 用 药 200mg 300mg,每日1次,连用5d7d。休药期500度日;(3)每千克鱼体重用药40mg盐酸多 西 环 素(水 产用),每日1次,连用3d5d,休药期750度日。三代虫病 三代虫 寄生于体表、鳍、口、头部和鳃,病鱼常极度不安、激烈跳跃或侧身摩擦,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呼吸困难。主要危害鱼种。发病水温为318。寄生虫病 小瓜虫病 多子小瓜虫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丝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泳迟钝,漂浮水面,通常不摄食。危害各阶段虹鳟,水温1518危害最大。每1m水体,0.075ml氰戊菊酯溶液(水产用),投饵时直接泼洒,每日泼洒1次,连续泼洒0.5h,病情严重可隔日重复使用一次。休药期500度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