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140.10 X 55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 42/T 9672014 老青茶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 of Laoqing tea 2014-04-28 发布 2014-06-28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2/T 9672014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 老青茶.1 3.2 安全间隔期.1 3.3 防治指标(经济阈值).2 3.4 防治适期.2 4 基地选择与规划.2 5 园地开垦.2 6 茶树种植.2 7 土壤管理和施肥.2 7.
2、1 土壤管理.3 7.2 施肥.3 8 病、虫、草害防治.3 8.1 基本原则.3 8.2 农业防治.3 8.3 物理防治.4 8.4 生物防治.4 8.5 化学防治.4 8.6 检疫预防.4 9 茶树修剪.4 10 采摘.4 11 加工.5 11.1 加工厂.5 11.2 加工设备.5 11.3 加工人员.5 11.4 加工工艺.6 12 质量要求.6 12.1 感官指标.6 12.2 理化指标.6 12.3 卫生安全指标.6 13 管理要求.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茶园禁用农药.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老青茶晒场建设规范.10 DB42/T 967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3、/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厅共同提出。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站、湖北省茶叶协会、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鹏程、龚自明、宗庆波、李新华、孙冰、高士伟、王雪萍、滕靖、王胜鹏、叶飞、雷该翔。DB42/T 9672014 1 老青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老青茶生产技术的基地选择与规划、园地开垦、茶树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及质量要求和管理要求
4、。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区域内老青茶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2 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 GB 2763 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4881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8204.21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GB
5、/T 18204.22 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NY/T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老青茶 Laoqing tea 选择适制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s)的新梢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晒青毛茶,为青砖茶原料。根据新梢嫩度不同,分为面茶和里茶。3.2 安全间隔期 safety interval DB42/T 9672014 2 茶树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
6、农药则单独计)至鲜叶采收并加工成安全食用茶叶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3.3 防治指标(经济阈值)control index(economic threshold)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为害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3.4 防治适期 suitable date for control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4 基地选择与规划 4.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020 的要求。4.2 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4.3 茶园生态建设,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
7、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4.4 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较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4.5 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宜建立茶园节水灌溉系统。4.6 基地应配套专用库房,分别单独存放农药、肥料、农机具。5 园地开垦 5.1 园地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5.2 土壤深翻深度应在 50cm 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6
8、茶树种植 6.1 选择适应产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氟含量较低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 GB 11767 中规定的、级标准。6.2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 30cm40cm。种植茶苗根颈应低于土表 3 cm,根系离底肥 10cm 以上。7 土壤管理和施肥 DB42/T 9672014 3 7.1 土壤管理 7.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氟化物含量,一般要求每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7.1.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9、7.1.3 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7.1.4 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7.1.5 土壤 pH 值宜保持在 4.55.5 范围,土壤 pH 值低于 4.0 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 pH 值高于 6.0 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7.1.6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 NY/T 5020 的要求。7.2 施肥 7.2.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
10、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7.2.2 合理施肥,宜多施有机肥料、茶树专用肥,避免大量使用氟含量高的磷肥等化学肥料。7.2.3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 NY/T 5018 要求,微生物肥料应符合 NY/T 227 要求。7.2.4 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a)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 20cm 以上。一般每 667m2施饼肥 200kg400kg 或农家有机肥 1000kg2000kg。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少量化学肥料和其他所需营养。b)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
11、化学氮肥为主,在茶叶开采前 15d30d 开沟施入,沟深 10cm 左右。追施化学氮肥每 667m2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 15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kg。施肥后及时盖土。7.2.5 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注册。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 10d 停止使用。8 病、虫、草害防治 8.1 基本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8
12、.2 农业防治 8.2.1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DB42/T 9672014 4 8.2.2 通过合理修剪和及时采摘,减轻危害芽叶的病虫基数。8.2.3 秋末结合茶园深耕施基肥,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8.3 物理防治 8.3.1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8.3.2 在虫口密度未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尺蠖、茶蚕、蓑蛾类等害虫危害。8.3.3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茶园中杂草。8.4 生物防治 8.4.1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
13、,并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8.4.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8.5 化学防治 8.5.1 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 8.5.2 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应侧位低容量喷雾。8.5.3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止使用茶园违禁农药(附录 A)。8.5.4 严格按照 GB 4285、GB/T 8321 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8.5.5 秋末冬初选用矿物源农药封园。8.6 检疫预防 从国外引种或国内向外地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的病虫害随种苗带入或带出。9 茶树修剪 9.1 根据茶树
14、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树型树冠,复壮树势。9.2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 20cm 左右的间隙,以方便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10 采摘 10.1 在原料生产基地,监控鲜叶氟含量,及时采摘鲜叶。10.2 应采摘当季一轮新梢,不得夹带枯叶、落地叶以及其他非茶类夹杂物。10.3 机采作业时,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鲜叶、茶树和土壤。DB42/T 9672014 5 10.4 两次采摘的间隔期宜控制在 60d 以内。11 加工 11.1 加工厂 11.1.1 加工厂所在区域应生态环境优
15、越,所处大气环境不低于 GB 3095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11.1.2 加工厂应在保障交通、运输及加工便利的同时,距离交通主干道 100m 以上,距离垃圾场、医院和经常喷洒化学农药的农田 200m 以上,距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1000 m 以上。11.1.3 加工场所卫生要求应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11.1.4 厂房面积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 8 倍。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面无污垢,保持清洁卫生。加工和包装场地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11.1.5 加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用水应达到 GB 5749 的要求。11.1.6 非加工人员不宜进入加工区域,加工车间应设观察道或参
16、观通道。11.1.7 加工车间的粉尘浓度不超过 10mg/m3,必要时应安装换气和除尘设备。11.1.8 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照度达到 500 lx 以上。测定按 GB/T 18204.21 规定执行。11.1.9 加工厂应设有专用晒场,晒场设计参照附录 B。11.1.10 加工车间内应用标示牌说明生产工艺流程,张贴作业指导书、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11.1.11 加工厂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资质。11.2 加工设备 11.2.1 选用杀青机、揉捻机等专用加工设备加工,不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11.2.2 设备设置应符合工艺要求,布局合理,上下工序简洁有序。11.2.3 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宜选用电、天然气、柴(重)油、无烟煤作燃料。11.2.4 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 80dB。测定按 GB/T 18204.22 规定执行。11.2.5 新购设备和每年加工开始前要清除加工设备表面的防锈油和锈斑。茶季结束后,应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和防锈处理。定期维护加工设备。11.3 加工人员 11.3.1 上岗前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