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08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8902013 甘薯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2013-05-10 发布 2013-06-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890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委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安徽蓝莓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俊峰、杨普、程江华、董军、王林坤、刘小平、胡晨。DB34/T 18902013 1 甘薯贮藏保
2、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贮藏的最适条件和贮藏方式选择、收获前准备、原料选择、贮藏保鲜方式及管理和注意事项。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甘薯贮藏保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6 种薯 GB/T 9829 水果和蔬菜 冷库中物理条件 定义和测量 3 贮藏方式选择 3.1 根据贮藏期限和贮藏条件选择贮藏方式。3.2 井窖和地窖贮藏方式的贮藏期在 13 个月之间。3.3 火炕窖和气控库贮藏方式的贮藏期在 24 个月之间。3.4 气调库
3、的贮藏方式贮藏期在 48 个月之间。4 收获前准备 4.1 培训贮藏管理人员和收获人员。4.2 建立保鲜库(窖)卫生管理制度、入库(窖)管理制度。4.3 备齐收获、贮运器具,应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5 原料选择 5.1 收获要求 5.1.1 应选择栽培管理规范、薯块发育正常、无病虫害种植区收获薯块。5.1.2 收获期应在寒露至霜降之间,选晴天及时收获。5.1.3 收获时应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不损坏表皮。5.2 贮藏用薯块的挑选 5.2.1 用于贮藏的薯块应进行挑选。5.2.2 种薯的贮藏按照 GB 4406 执行。5.2.3 用于贮藏的薯块按照附录 A 要求,严格剔除病虫
4、害、薯皮深度破烂的薯块。DB34/T 18902013 2 注1:水渍泡 2 d 以上的薯块,不能入库(窖)贮藏。注2:在 89 下存放 10 d 以上的薯块,或在 56下存放 6 d 以上的薯块,或在低于 23下存放 3 d 以上的薯块,或在低于 03 下存放 1 d 以上的薯块,或在低于 0下存放 12 h 以上的薯块,不能入库(窖)贮藏。6 贮藏方式及管理 6.1 井窖贮藏方式及管理 6.1.1 井窖的建造 在户外地下水位高处,挖井口直径 1 m,深度 35 m 的竖井。竖井井口应高出地面 30 cm。当井深决定后,离井底 50 cm 的沿侧壁水平方向挖出宽 1 m,高 1.5 m,深为
5、 1 m 的通道,然后继续改挖贮藏窖,贮藏窖的大小视贮藏量而定。6.1.2 贮前准备 6.1.2.1 清扫通风 彻底清扫井窖,除去垃圾、残物,打开井盖,做到充分通风。6.1.2.2 杀菌消毒 最好用新井窖。若用旧井窖,先刨去窖壁旧土 5 cm 左右,铲除窖底污土 l5 cm,垫上 15 cm 的黄沙,在黄沙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用硫磺 50 g/m3 熏蒸,或可以用 1硫酸铜溶液或甲醛 50 倍液均匀喷洒窖壁和地面,也可以用甲醛与高锰酸钾 1:1 混合熏蒸。施药密闭井窖 48 h 后,打开井窖盖。8 d 后方可入贮。6.1.3 入贮要求 6.1.3.1 入窖 经检验合格的薯块放在阴凉处晾干表皮后
6、方可入窖。6.1.3.2 堆码 离窖壁 30 cm 散装堆码,堆高不超过 1.5 m。井口垂直方向留有上下井通道。贮藏量不得超过井窖体容积的 55以上。6.1.4 贮藏管理 6.1.4.1 初期 在晴天的夜里,打开井窖盖,通风换气。6.1.4.2 中期 霜降当天,封闭井窖盖。6.1.4.3 后期 当外温超过 14 以上时,在晴天的夜里,打开井窖盖,通风换气。DB34/T 18902013 3 6.1.5 出窖 6.1.5.1 每隔 10 d 检查一次薯堆状态,发现有烂薯,及时拣出。6.1.5.2 随时检查贮藏效果,做到适时出窖。6.1.6 注意事项 人员下井窖时需注意防止二氧化碳窒息。6.2
7、地窖贮藏方式及管理 6.2.1 地窖的建造 在户外挖宽 2 m,长 34 m,深 2 m 的地窖。按照地下水位高低,也可挖成半地下式。在东南角留窖口。窖口上面架设木棍,棍上铺 30 cm 厚的秸草,草上再覆土 0.5 m 以上。窖口高出地面 30 cm以上。半地下窖的地上部分用土打墙。窖底中部纵向放一根、横向等距离处放两根直径 20 cm 的空节破裂毛竹筒。毛竹筒两端需顶到窖壁。6.2.2 贮前准备 6.2.2.1 清扫通风 彻底清扫贮藏地窖,除去垃圾、残物,做到充分通风。6.2.2.2 杀菌消毒 最好用新窖。若用旧地窖,先刨去窖壁旧土 5 cm 左右,铲除窖底污土 l5 cm,垫上 15 c
8、m 的黄沙,在黄沙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用硫磺 50 g/m3 熏蒸,或可以用 1硫酸铜溶液或甲醛 50 倍液均匀喷洒窖壁和地面,也可以用甲醛与高锰酸钾 1:1 混合熏蒸。施药密闭地窖 48 h 后,打开窖口。6 d 后方可入贮。6.2.3 入贮要求 6.2.3.1 入库 经检验合格的薯块放在阴凉处晾干表皮后方可入库。6.2.3.2 堆码 离窖壁 30 cm 沿着毛竹散装堆码,堆高不超过 1.5 m。地窖内留有进出通道。贮藏量不得超过地窖体容积的 60以上。6.2.4 贮藏管理 6.2.4.1 初期 在晴天的夜里,打开地窖门窗,通风换气。6.2.4.2 中期 霜降当天,封闭地窖门窗。6.2.4.
9、3 后期 DB34/T 18902013 4 当外温超过 14以上时,在晴天的夜里,打开地窖门窗,通风换气。6.2.5 出库 6.2.5.1 每隔 10 d 检查一次薯堆状态,发现有烂薯,及时拣出。6.2.5.2 随时检查贮藏效果,做到适时出窖。6.2.6 注意事项 人员进地窖时需注意防止二氧化碳窒息。6.3 火炕窖贮藏方式及管理 6.3.1 火炕窖的建造 建造保温性能较好的屋子,靠墙根四周设置用炉子供温的火道。在屋子横梁下方的墙面 20 cm 水平位置,隔 2 m 开长宽为 3020 cm 的天窗。在高出火道 30 cm 处开 3525cm 的地窗。屋内离墙 30 cm 架设货架,货架高度和
10、长度视屋子高度和长度确定。货架底层挡板高出地面 20 cm,货架的挡板分层高度在 1.51.8 m,宽度在 1.2-1.5 m。货架与货架间留 1 m 左右的过道。6.3.2 贮前准备 6.3.2.1 清扫通风 对火炕窖进行生熄火炉操作,检查火道、门窗气密性。彻底清扫,除去垃圾、残物,做到充分通风。6.3.2.2 杀菌消毒 用石灰水、臭氧水等处理地面和墙壁,用 1硫酸铜溶液或甲醛 50 倍液均匀喷洒货架,或可以用硫磺 50 g/m3 熏蒸,也可以用甲醛与高锰酸钾 1:1 混合熏蒸。施药密闭门窗 48 h 后,打开门窗。5 d 后方可入贮。6.3.3 入贮要求 6.3.3.1 入库 经检验合格的
11、薯块放在阴凉处晾干表皮后方可入库。6.3.3.2 堆码 6.3.3.2.1 袋装码放 用大孔的编织网袋装薯块,每袋重量不超过 30 kg。袋装排放在货架上,贮藏量不得超过火炕窖窖体容积的 70以上。6.3.3.2.2 散装码放 薯块均匀排放在货架上,贮藏量不得超过火炕窖窖体容积的 70以上。6.3.3.3 温、湿度计的放置 在薯块堆中部插入堆温计,在货架的每个隔段放置温湿度计。6.3.4 标记 DB34/T 18902013 5 不同采收日期的甘薯分别存放,要做好标记,标记按照附录 B、C 要求填写。6.3.5 贮藏管理 6.3.5.1 温度 入窖当天生火,维持火势,使得窖内温度在 37,保持
12、温度 48 h 后熄灭火炉,开启火炕窖门窗和通气口,使窖内温度达到甘薯贮藏最适温度。6.3.5.2 湿度 当窖内温度达到甘薯贮藏最适温度后,每天早、中、晚分三次观测记录库内的湿度。湿度低时应适当覆盖或洒水,湿度高时在地面放置生石灰或通风。6.3.5.3 气体浓度 每隔 10 d 进行一次通风换气。6.3.6 出库 6.3.6.1 每隔 10 d 检查一次薯堆状态,发现有烂薯,及时拣出。6.3.6.2 随时检查贮藏效果,做到适时出窖。6.3.7 注意事项 窖温相对较低时,用稻草帘或麻袋片等透气物覆盖薯堆。防治凝结水珠滴落薯堆。6.4 气控库贮藏方式及管理 6.4.1 气控库的选择 选在背风向阳、
13、地势较高的地方,建造具有保温、调湿性能的保鲜库,也可利用有通风窗的房间或半地下窖进行改建。库底高于地下水位线 50 cm 以上。6.4.2 气控库的建造 6.4.2.1 库体内架设拱棚 在库体内部,离库体顶部相隔 3050 cm 处设置成弧面坡度的无滴塑料材料棚顶,使得凝结于库体顶的水珠,能顺棚顶外层通过棚壁与库体相连的引水槽下滑到地面。6.4.2.2 通风换气扇的布设 窖体内接入 220 v 交流电源,布设暗线,接入插座及电源开关。在库体内外墙通风口出安装相应功率的排气扇,在库体外通风口处搭建雨棚等遮挡设施。6.4.3 贮前准备 6.4.3.1 清扫通风 检查贮藏库门窗气密性,检查通风换气设
14、施工作的稳定性。彻底清扫,除去垃圾、残物,做到充分通风。6.4.3.2 杀菌消毒 DB34/T 18902013 6 用石灰水、臭氧水等处理地面和墙壁,用 1硫酸铜溶液或甲醛 50 倍液均匀喷洒货架,可以用硫磺 50 g/m3 熏蒸,也可以用甲醛与高锰酸钾 1:1 混合熏蒸。施药密闭门窗 48 h 后,打开门窗和排气扇。3 d 后方可入贮。6.4.4 入贮管理 经检验合格的薯块放在阴凉处晾干表皮后方可入库。6.4.4.1 堆码 6.4.4.1.1 袋装码放 用大孔的编织网袋装薯块,每袋重量不超过 50 kg。离库体墙壁 20 袋装码放,在排气扇直线方向须留有 50 cm 宽的人行过道。贮藏量不
15、得超过贮藏库体容积的 75之上。6.4.4.1.2 散装堆放 在库体内对称五点处均匀放置 5 根直径为 20 cm 螺旋钢管,薯块围绕螺旋钢管均匀堆放。薯堆离墙壁 20 cm 以上。贮藏量不得超过贮藏库体容积的 70之上。6.4.4.2 温、湿度计的放置 在薯块堆中部插入堆温计,在库内地面以上 2/3 的对角线位置放置三个温湿度计或螺旋管中部挂上温湿度计。6.4.4.3 标记 不同采收日期的甘薯分别存放,要做好标记,标记按照附录 B、C 要求填写。6.4.5 贮期管理 6.4.5.1 初期 入库当天开始,每晚夜间时打开门窗,开启排气扇电源 6 个小时后关闭所有电源,关闭门窗。6.4.5.2 中
16、期 入库第 20 天后,进入中期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交替管理阶段。6.4.5.2.1 温度 根据温度情况,在堆温超过 13时,打开门窗和排气扇电源,处理 2 小时候后关闭门窗和电源。当堆温低于 10,增加稻草帘或麻袋片等透气物覆盖保温或使用暖风机提高贮藏库内温度。6.4.5.2.2 湿度 根据湿度情况,当库内湿度低于 85时,在袋装码放的库内人行道上洒水,或者散装码放库内的螺旋钢管圈内挂上湿麻绳。当湿度超过 90时,开启门窗和排气扇电源或撒上少量生石灰。6.4.5.2.3 气体浓度 每隔 15 d 进行一次通风换气。6.4.5.3 后期 DB34/T 18902013 7 当地温回升时,进入后期的温湿度交替管理阶段。6.4.5.3.1 温度 当堆温超过 13时,每天夜间打开门窗和排气扇电源 2 小时候关闭门窗和电源。6.4.5.3.2 湿度 根据湿度情况,当库内湿度低于 85时,在袋装码放的库内人行道上洒水,或者散装码放库内的螺旋钢管圈内挂上湿麻绳。当湿度超过 90时,开启门窗和排气扇电源或撒上少量生石灰。6.4.5.3.3 气体浓度 每隔 10 d 进行一次通风换气。6.4.6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