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CCS B 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8052022 代替 DB41/T 8052013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22-09-16 发布 2022-12-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805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发生条件及防治适期.1 5 综合防治措施.4 附录 A(资料性)黄瓜农药安全使用方法(化学农药).7 附录 B(资料性)黄瓜农药安全使用方法(生物农药).9 DB41/T 80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
2、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1/T 8052013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与DB41/T 8052013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防治指标”定义(见 3.2,2013 版 3.1);b)增加了主要病害中猝倒病适宜发生温度(见4.1.1,2013 年版的4.1.1);删除了病毒病(见2013年版的 4.1.10);增加了细菌性流胶病(见 4.1.21);调整了部分病害顺序(见 4.1,2013 年版的 4.1);c)更改了“主要害虫”中黄蓟马、美洲斑潜蝇、烟粉虱的名称,并增加了虫害防治指标(见 4.2.
3、1、4.2.2、4.2.3,2013 年版的 4.2.1、4.2.2、4.2.3);增加了主要虫害叶螨类(见 4.2.5);d)更改了“防治原则”(见 5.1,2013 年版的 5.1);e)更改了“预测预报”表述内容(见 5.2.1,2013 年版的 5.2.1);f)将“种子处理”更改为“温汤浸种”,并更改了相关内容(见 5.2.2.2,2013 年版的 5.2.2.2);将“嫁接防病”更改为“嫁接换根”,并更改部分表述(见 5.2.2.3,2013 年版的 5.2.2.6);将“耕作改制”更改为“轮作倒茬”,并删除后半部分(见5.2.2.4,2013 年版的5.2.2.4);将“肥水管理
4、”更改为“水肥一体化”,并更改了内容(见5.2.2.5,2013 年版的5.2.2.5);增加了“清洁田园”(见 5.2.2.6);g)将“人工引移、释放天敌”更改为“释放天敌”,并更改内容(见 5.2.3.1,2013 年版的 5.2.3.1);更改了“生物药剂”表述(见 5.2.3.2,2013 年版的 5.2.3.2);h)将“日光消毒”更改为“土壤高温处理”,并更改了有关内容(见5.2.4.1,2013年版的5.2.4.1);将“环境控制”更改为“通风降湿”,并将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生态防治”(见 5.2.4.3,2013年版的 5.2.2.3);i)将“人工诱杀”更改为“色板诱杀”,
5、并更改了有关内容(见 5.2.5.1,2013 年版的 5.2.5.1);删除了“银灰膜驱蚜”(见2013 年版的5.2.5.2);增加了“杀虫灯诱杀”(见5.2.5.2);将“设施保护”更改为“防虫网覆盖”(见 5.2.5.3,2013 年版的 5.2.5.3);j)删除了“土壤消毒”(见 2013 年版的 5.2.6.1);将“育苗器具消毒”分为“育苗基质消毒”和 “育苗穴盘消毒”(见 5.2.6.1、5.2.6.2,2013 年版的 5.2.6.2);更改了“种子处理”有关内 容(见5.2.6.3,2013 年版的5.2.6.3);删除了“适时防治”“农药种类选择”“农药使用准则”(见
6、2013 年版的 5.2.6.5、5.2.6.6、5.2.6.7);增加了“生长期防治”(见 5.2.6.5);k)删除了附录(规范性)黄瓜农药安全使用方法、附录(规范性)黄瓜生产禁止使用农药(见 2013年版的附录 A、附录 B);l)更改了附录(资料性)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见附录 A、B,2013 年版的附录 C)。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济源市园艺工作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朴周、薛梦宁、曹 贤、胡俊芳、赵 洁、孙红霞、翟清云、赵兴华、翟庆慧、李东锋、靳俊英、郭五军、张 龙、翟军伟、张建平、宋新阁、颜卫东、郭利娟、王献忠、史红娜、何 丽、黄红宁、曹艳会。本
7、文件所替代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3年首次发布DB/T 805-201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41/T 8052022 1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发生条件及防治适期、综合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辖区内的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8、/T 1671.5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GB/T 23416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DB/T 1147 黄瓜穴盘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防治适期 在防治某种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的适宜时期。3.2 防治指标 某种作物在某一虫害或病害危害下,需要人为干预,不使种植者的利益受到损失时害虫的种群密度或病害的发病率等数值。4 发生条件及防治适期 4.1
9、 主要病害 4.1.1 猝倒病 苗床温度10、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播前苗床或种子处理,预防发生。4.1.2 立枯病 DB41/T 8052022 2 苗床温度20 25,湿度大环境下易发生,主要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及定植后前期,应在初现病株时开始防治。4.1.3 棒孢叶斑病 温度在25 28,相对湿度大于85%的棚室易发病,生长后期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4 霜霉病 日平均气温16 时,病害开始发生,温度20 24,相对湿度80%以上易流行;多雨、多雾、多露的情况下,病害极易流行。以预防为主。4.1.5 白粉病 温度20 25,相对湿度85%以上,通风不畅、高湿、结露,病害发生严重。以预防
10、为主。4.1.6 蔓枯病 露地栽培温度20 25,相对湿度85%以上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通风不良,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7 炭疽病 温度10 30,相对湿度80%90%均可发病,24 左右发病最重;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或植株衰弱,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8 黑星病 温度在9 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温度17,相对湿度90%以上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9 枯萎病 土壤温度20 23,土壤湿度90%以上极易发病;连作、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土壤过分干旱或质地黏重的酸性土、根系受伤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10 细菌性角斑病 温度4
11、39 均可发生,相对湿度70%以上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11 疫病 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8 30,相对湿度在95%以上易发病;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重茬连作、高温高湿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12 灰霉病 温度15 20,相对湿度94%以上,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13 绵腐病 高温、潮湿宜发病;土质黏重、种植过密、管理粗放、有损伤等发病重。结瓜期预防发生。4.1.14 镰刀菌根腐病 DB41/T 8052022 3 高温高湿宜发病。重茬地、低洼地、黏土地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15 白绢病 发病适温30,高温、时雨时晴利于病害的传播。重茬地、酸性土或砂土地发病
12、重。以预防为主。4.1.16 黑斑病 结果期遇高温高湿环境,宜发病;浇水、雨后病情加重。以预防为主。4.1.17 菌核病 温度5 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温度在20 左右,相对湿度在98%以上发病严重。以预防为主。4.1.18 褐斑病 温度在20 30,相对湿度90%以上,昼夜温差大、光照不足、有结露,发病重;植株衰弱,偏施氮肥,微量元素硼缺乏时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19 斑点病 温暖、多雨天气易发病,连作、通风不良、湿度大,发病重。以预防为主。4.1.20 根结线虫病 设施栽培常年发生,露地栽培69月为发病盛期,结瓜期最易感病;重茬地块,砂质土壤,发病严重。上茬发生及时防治
13、。4.1.21 细菌性流胶病 温度在22 30,昼夜温差大,棚内中午温度过高,晚上温度低、湿度大,易发病。以预防为主。4.2 主要虫害 4.2.1 蓟马 温度在15 32 条件下均可发生,夏秋两季干旱条件下发生严重。平均成虫3头/株5头/株时开始防治。4.2.2 斑潜蝇 设施栽培常年发生。露地栽培410月均可发生为害。一般每百株20头时开始防治。4.2.3 粉虱 设施栽培常年发生。露地栽培78月间虫口密度较大,89月间为害严重。点片发生,每株有成虫23头时,开始防治。4.2.4 瓜蚜 温度16 20,相对湿度低于75%条件下均可为害。设施栽培常年为害。露地栽培67月中下 旬虫口密度最大,为害重
14、。平均5头/株7头/株时开始防治。DB41/T 8052022 4 4.2.5 叶螨类 温度25 28,相对湿度在30%40%条件下有利于发生。平均幼虫3头/株5头/株时开始防治。5 综合防治措施 5.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加强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5.2 防治措施 5.2.1 预测预报 根据病原菌和害虫基数、病虫害发生条件,结合气象预报,分析、推断发生程度,以确定发生时期和防治适期。5.2.2 农业防治 5.2.2.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高抗、多抗品种。
15、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的要求。5.2.2.2 温汤浸种 包衣种子直接播种,未包衣种子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阳光晒种2 d,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5 温水中不断搅拌30 min,水温降低到30 再浸种3 h 4 h。5.2.2.3 嫁接换根 对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应采用嫁接苗,嫁接技术符合DB41/T 1147标准。5.2.2.4 轮作倒茬 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5.2.2.5 水肥一体化 优先采用水肥一体化、膜下暗灌、滴灌技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应符合NY/T 496和NY/T 1868的规定。底施有机肥。每亩底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00 kg,施
16、后深翻30 cm。自制有机肥应充分腐熟,腐熟度符合NY/T 525标准。5.2.2.6 清洁田园 前茬收获后要及时清除残留根系、枯枝落叶和杂草等。5.2.3 生物防治 5.2.3.1 释放天敌 DB41/T 8052022 5 定植后7 d10 d,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设施条件下,利用异色瓢虫防治瓜蚜,每亩释放5001000头(粒)异色瓢虫(卵),间隔10 d15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利用烟盲蝽防治粉虱,每亩释放烟盲蝽250500头,间隔10 d15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利用小花蝽防治蓟马和瓜蚜,每亩释放小花蝽250500头,间隔10 d15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5.2.3.2 生物药剂 采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活体、植物源等生物药剂防治黄瓜病虫害。生产上常用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木霉菌、哈茨木霉菌等。5.2.4 生态防治 5.2.4.1 土壤高温处理 土传病害严重的设施栽培地块,可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阳光进行高温处理,清洁田园后,每亩撒施有机肥4 t,石灰氮每亩50 kg80 kg,及时深翻25 cm以上,起垄,灌水,铺地膜,闷棚升温,使地面温度达到60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