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5-11-10 发布 2016-02-01 实施ICS 65.020.99 B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47848-2016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7322015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3/T 732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云南省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孝坤、朱萍、郭永红、徐
2、俊、桑兰、李洁实、董娇、邰丽梅。DB53/T 7322015 1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针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存和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
3、Y/T 1934 双孢蘑菇、金针菇贮运技术规范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工厂化栽培 利用微生物技术和现代环境工程技术,在完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食用菌的室内周年栽培。4 生产条件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 GB/T 18407.1 的规定。4.2 生产设施与调控要求 4.2.1 冷却室温度控制在 8 10,洁净度 30 万级。4.2.2 接种室温度控制在 15 18,洁净度 10 万级。4.2.3 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 20 24,面积以 60 为宜,菌丝培养架 8 层,层间距 40 cm,配备通风换气设施。4.
4、2.4 催蕾室保持黑暗,温度控制在 13 14,空气相对湿度 80%90%,配备通风加湿设备。DB53/T 7322015 2 4.2.5 抑菌室温度控制在 4 8,空气相对湿度 80%85%,配备通风换气设施。4.2.6 套筒生长室温度控制在 6 7,空气相对湿度 85%。4.2.7 瓶栽金针菇用口径 7 cm,容量 800 ml1 000 ml 的聚丙烯塑料瓶;袋栽金针菇用直径 17 cm18 cm,长度 36 cm,厚度 0.05 cm 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塑料袋。4.2.8 出菇房温度控制在 5 8,相对湿度 85%,面积以 40 为宜,出菇架 6 层,层间距 50 cm,底
5、层距地面 30 cm。5 生产技术管理 5.1 拌料装袋 5.1.1 基质与用水 金针菇生产用栽培基质及用水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5.1.2 适宜配方 根据当地资源选择以下基质配方:a)棉子壳 80%,麸皮(或米糠)18%,石膏粉 1%,过磷酸钙 1%;b)棉子壳 60%,木屑 20%,麸皮(或米糠)18%,石膏粉 1%,过磷酸钙 1%;c)木屑 40%,玉米芯 40%,麸皮(或米糠)18%,石膏粉 1%,过磷酸钙 1%;d)玉米芯 70%,米糠或麦皮 25%,蔗糖 1%,石膏粉 2%,过磷酸钙 1%,碳酸钙 1%;e)玉米芯 50%,棉籽壳 20%,麸皮 20%,玉米粉 8%,石膏粉
6、1%,过磷酸钙 1%。5.1.3 拌料 棉子壳、玉米芯等培养料提前预湿。按料水比 1:1.11.3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控制在60%70%,堆置2 h3 h后装瓶(袋)。5.1.4 装瓶(袋)5.1.4.1 装瓶:机械装瓶,培养料应上紧下松,装至瓶肩为宜。5.1.4.2 装袋:塑料袋完好无损;用机械装入培养料,每袋 300 g400 g(以干料计),装料应松紧适度、上下一致;用专用无棉盖封口。5.2 灭菌 5.2.1 设备要求 使用符合特种设备质量要求的高压式蒸汽灭菌设备。5.2.2 灭菌条件 灭菌压力控制在0.14 MPa,温度121,持续时间3 h。5.3 冷却 灭好菌的菌瓶(袋)搬入冷却室
7、,在温度8 10 下强制冷却至25左右,用食用菌专用二氯异氰尿酸纳气雾消毒盒进行环境消毒,消毒浓度4 g/m36 g/m3,燃烧停止1 h后搬进接种室。5.4 接种 DB53/T 7322015 3 5.4.1 菌种 菌种生产应符合 NY/T 528 的要求。5.4.2 接种方法 在接种室内,拔去菌种瓶口包扎物,灼烧瓶口和接种工具;用接种扒将菌种扒成蚕豆粒大小,从袋口或瓶口接入菌种;接种后迅速封好瓶(袋)口,及时更换经灭菌处理的、潮湿的袋口包扎物;每瓶菌种接2040瓶(袋)。5.5 消毒 菌丝培养室和出菇室在使用前 7 d10 d,用食用菌专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气雾消毒盒进行环境消毒,消毒浓度 4
8、 g/m36 g/m3,点火燃烧产生气雾,连续进行 2 次环境消毒,2 次消毒间隔 3 d5 d。5.5 发菌期管理 5.5.1 温湿度及通风管理 控制温度20 25,空气相对湿度60%65%,遮光使培养室保持黑暗,并加强通风换气。5.5.2 检查 接种后7 d、15 d 各检查一次杂菌污染情况,及时剔出污染瓶(袋),将其集中处理;30 d35 d 菌丝长满袋。5.6 出菇管理 5.6.1 催蕾 菌丝满瓶(袋)后,要立即进行搔菌,用手去除老化菌丝或菌皮;搔菌后,移入符合4.2.4条件的催蕾室,10 d15 d 可现蕾。5.6.2 抑菌 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1 mm、菌柄长 3 mm5 mm 时
9、,将瓶(袋)移入符合 4.2.5 条件的抑菌室,放置 10 d 左右,并注意通风换气。5.6.3 套筒、套袋 5.6.3.1 套筒:当子实体长到瓶口时移至符合 4.2.6 条件的套筒生长室,过 2 d3 d 后,子实体高出瓶口约 2 cm3 cm 时,将专用套筒套在瓶口上。5.6.3.2 套袋:待金针菇长 4 cm6 cm,约布满菌袋 80%时开袋,拔去封口物,把料面以上塑料袋膜去除,移至符合 4.2.8 条件的出菇房,控制室温 5 8,5 d7 d,菇蕾长至 3 cm6 cm 时套袋,控制通风和光照使菇蕾生长整齐,子实体长到 10 cm 时,调节室温为 8 13,空气湿度为 90%左右。通过
10、 1 至 2 次拉升套袋使菌柄伸长,菇体健壮。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重点抓好预防措施;药剂防治应执行GB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化学药剂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DB53/T 7322015 4 6.2 预防措施 做好栽培环境的清理消毒、培养料蒸汽灭菌等工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防栽培袋破损或产生微孔;重点抓好菌丝生长期间的温度和通风管理。若发生病虫害时,集中销毁处理,并进行统一清理消毒。7 采收 当菇柄长出瓶(袋)口,柄长15 cm20 cm 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应将手洗净,一手按住瓶(袋)身,一手轻轻握住菇柄下部,稍左右摇动或旋转后,再成束拔下;采下的菇应整齐盛放在光滑洁净无污染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分装。8 贮存和运输 应符合 NY/T 1934的规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