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35.CCS A 2广2022-0040 24 西壮Met01-26 发布壮族六thodology布 广西壮族自六堡茶y for se壮族自治区自治 茶感官ensory ev 区市场监督区官审评valuation督管理局 地DB方法 n of Liu 发 布45方标B45/T 243upao tea 2022-布 5 标准362022 -02-28 实准 2 实施DB45/T 2436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
2、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宣贯。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梧州海关、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柳、吴平、马士成、于翠平、龙志荣、何梅珍、谢加仕、何凤英、苏淑梅、吴婕、杨晓蕾、邱瑞瑾、张均伟、刘春梅、石荣强、曹中环、梁斯雅、骆刚、黄利华、蒋文峰。DB45/T 24362022 1 六堡茶感官审评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六堡茶感官审评方法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审评条件、审评方法及审评结果与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六堡茶的感官审评。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
3、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879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2719.4 黑茶 第4部分:六堡茶 DB45/T 1291 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GB/T 32719.4、DB45/T 12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耐泡度 t
4、ea brewing tolerance 茶在冲泡中的汤色、香气及滋味保持的程度。4 审评条件 4.1 环境 应符合GB/T 18797的规定。4.2 审评设备 4.2.1 审评台 干性审评台高度800 mm900 mm,台面为黑色亚光;湿性审评台高度750 mm800 mm,台面为白色亚光。要求审评台清洁、无异味,长度、宽度视实际需要而定。4.2.2 评茶标准杯碗 应符合 GB/T 23776 的规定。DB45/T 24362022 2 4.2.3 评茶盘 应符合GB/T 23776的规定。4.2.4 分样盘 应符合GB/T 23776的规定。4.2.5 叶底盘 应符合GB/T 23776的
5、规定。4.2.6 扦样匾(盘)应符合GB/T 23776的规定。4.2.7 分样器 应符合GB/T 23776的规定。4.2.8 称量用具 应符合GB/T 23776的规定。4.2.9 计时器 应符合GB/T 23776的规定。4.2.10 其他用具 其他审评用具如下:a)网匙:不锈钢网制半圆形小勺子,捞取碗底沉淀的碎茶用;b)茶匙:不锈钢或瓷匙,容量约 10 mL;c)烧水壶:普通电热水壶,食品级不锈钢,容量不限。4.3 审评用水 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应一致。4.4 审评人员 应符合GB/T 23776的规定。5 审评方法 5.1 取样方法 按GB/T 8302的规
6、定执行。5.2 审评内容 5.2.1 审评因子 5.2.1.1 一泡法和两泡法按照六堡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因子”进行。5.2.1.2 三泡法按照六堡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耐泡度、叶底“六项因子”进行。DB45/T 24362022 3 5.2.2 审评因子的审评要素 5.2.2.1 外形 六堡茶散茶审评其条索、整碎、色泽和净度,六堡茶紧压茶审评其端正匀称,松紧适度,厚薄均匀,表面平整,按GB/T 32719.4中的感官品质要求判定。5.2.2.2 汤色 审评其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5.2.2.3 香气 审评其类型、浓度、纯度、持久性。5.2.2.4 滋味 审
7、评茶汤浓淡、厚薄、醇涩、纯异等。5.2.2.5 叶底 审评其嫩度、色泽、明暗度、匀整度和柔软度。5.2.2.6 耐泡度 审评第三次冲泡与第二次冲泡的汤色、香气及滋味保持的程度。5.3 审评方法 5.3.1 外形审评方法 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结果根据GB/T 32719.4的要求判定。5.3.2 茶汤制备方法与各因子审评顺序 5.3.2.1 一泡法 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0 g或5.0 g,茶水比(质量体积比)1:50,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浸泡5 min,按冲泡次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依次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5.3.2.2 两泡法 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0
8、 g或5.0 g,茶水比(质量体积比)1:50,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浸泡2 min,按冲泡次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嗅杯中叶底香气、尝滋味后,进行第二次冲泡,时间5 min,沥出茶汤依次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结果汤色以第一泡为主评判,香气、滋味以第二泡为主评判。5.3.2.3 三泡法 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0 g或5.0 g,茶水比(质量体积比)1:50,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按5.3.2.2中的两泡法后,再进行第三次冲泡,时间5 min,依次沥出茶汤审评耐泡度、叶底。结果汤色以第一泡为主评判,香气、滋味以第二泡为主评判,耐泡度以第三泡为主评判。DB45/T 2
9、4362022 4 5.3.3 内质审评方法 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结果根据GB/T 32719.4的要求判定。6 审评结果与判定 6.1 级别与合格的判定 按GB/T 23776中的规定执行。6.2 品质评定 6.2.1 评分的形式 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6.2.2 评分的方法 茶叶品质顺序的排列样品应在两只(含两只)以上,评分前工作人员对茶样进行分类、密码编号,审评人员在不了解茶样的来源、密码条件下进行盲评,根据审评知识与品质标准,按5.2.1中的审评因子,采用百分制,在公平、公正条件下给每个茶样每项因子进行评分,可加注评语,评语引用GB/T
10、14487和DB45/T 1291。评分标准参见附录A,感官审评记录参见附录B。6.2.3 分数的确定 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6.2.4 结果计算 6.2.4.1 将单项因子的得分与该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并将各个乘积值相加,即为该茶样审评的总得分。计算式如下:Y=A a+B?+F f (1)式中:Y茶叶审评总得分;A、BF表示各品质因子的审评得分;a、bf表示各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6.2.4.2 六堡茶审评因子评分系数见表 1。表1 六堡茶审评因子评分系数 茶汤制备方法 外形(a)汤色(b)香气(c)滋味(d)叶底(e)耐泡度(f)一泡法/两泡法/%15 10 30 35 10-三
11、泡法/%15 10 25 30 10 10 A 6.2.5 结果评定 6.2.5.1 名次按分数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6.2.5.2 “滋味香气汤色外形(耐泡度)叶底”的次序比较单一因子得分的高低,高者居前。DB45/T 24362022 5 附录A (资料性)六堡茶品质评分与各品质因子评分表 A.1 六堡茶品质评分与各品质因子评分表 见表A.1。表A.1 堡茶品质评语与各品质因子评分表 因子 级别 品质特征 给分 外形(a)甲 散茶条索紧细,色泽黑褐、油润,匀整,净度好 紧压茶端正匀称,松紧适度,色泽黑褐、油润,匀整,净度好 9099 乙 散茶条索紧结,色泽较黑褐、油润,较匀整,净度较好 紧压
12、茶匀称,松紧适度,色泽较黑褐、油润,较匀整,净度较好 8089 丙 散茶条索粗实,色泽尚油润,尚匀净 紧压茶基本匀称,松紧较适度,色泽尚油润,尚匀净 7079 汤色(b)甲 深红、明亮 9099 乙 红、较明亮 8089 丙 尚红、尚明亮 7079 香气(c)甲 陈香显,有独特的六堡香 9099 乙 陈香纯正 8089 丙 尚纯 7079 滋味(d)甲 陈、醇厚,有六堡韵 9099 乙 较醇厚 8089 丙 尚醇 7079 叶底(e)甲 褐、黑褐、细嫩柔软 9099 乙 褐、黑褐、较柔软 8089 丙 褐、黑褐、尚柔软 7079 耐泡度(f)甲 耐泡 9099 乙 较耐泡 8089 丙 尚耐泡
13、 7079 DB45/T 2436 B.1 六堡茶见表B.序号 1 2 n 审评人员审评时间B.2 六堡茶见表B.序号 1 2 n 审评人员审评时间 362022 茶感官审评记1。审评编号 员:间:茶感官审评记2。审评编号 评语评分 评语评分 员:间:记录表(一泡表B.1 号 外1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记录表(三泡表B外形 15%语 分 语 分 附六堡茶泡法、二泡法堡茶感官审外形 15%汤色 10 泡法)B.2 堡茶感汤色 10%B B 附录B (资料性)茶感官审评记法)审评记录表(色 0%香气30%感官审评记录香气 25%录表 一泡法、二泡气 滋味 35%表(三泡法)滋味 30%叶1 泡法)叶底 10%)叶底 0%耐泡度10%总分 度 总分 备注 备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六堡茶感官审评方法 DB 45/T 24362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