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TGZBC 5-2018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63303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0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GZBC 5-2018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TGZBC 5-2018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TGZBC 5-2018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TGZBC 5-2018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TGZBC 5-2018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TGZBC 5-2018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04 团体标准 T/GZBC 52018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tea garden of Guangdong Province 2018-12-06 发布 2018-12-15 实施 广州市标准化促进会 发 布 T/GZBC 52018 I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选址与基础规划.1 4.1 选址要求.2 4.2 基础规划.2 5 生态位配置.2 5.1 生态位规划.2 5.2 功能规划与数量配置.2 6 茶树管理与茶叶生

2、产.3 6.1 幼苗种植.3 6.2 茶树修剪.3 6.3 鲜叶采摘.3 6.4 老茶园嫁接换种.3 6.5 加工及包装.3 7 水土保持管理.3 7.1 灌溉.3 7.2 排水及雨水蓄积.4 7.3 其他措施.4 8 土壤管理.4 8.1 土壤监测.4 8.2 土壤改良.4 8.3 土壤培肥.4 8.4 土壤除草.4 8.5 土壤覆盖.4 9 病虫害防控.4 9.1 农业措施防治.5 9.2 物理防治.5 9.3 生物防治.5 9.4 生物工程措施.5 10 等级划分.5 10.1 生态茶园认定基本条件.5 10.2 生态茶园等级划分.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广东生态茶园适宜生物种类推荐.

3、7 A.1 观赏类植物推荐.7 A.2 水果类植物推荐.7 T/GZBC 52018 II A.3 其他生物种类推荐.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茶园适宜肥料种类及污染限定标准.9 B.1 茶园推荐使用的肥料种类.9 B.2 有机肥料污染物质限定标准.10 B.3 适宜茶园种植的绿肥品种.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生态茶园等级评价标准.12 C.1 产地环境-茶园土壤安全指标.12 C.2 产地环境-茶园空气安全指标.12 C.3 产地环境-茶园灌溉用水安全指标.12 C.4 茶叶产品安全指标.13 T/GZBC 5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4、。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广州市标准化促进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英德八百秀才茶业有限公司、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平远园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标准化促进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操君喜,唐劲驰,周波,胡海涛,黎健龙,唐颢,陈海强,陈义勇,易振华,李启村,陈彦峰,凌志,柯泽龙,潘顺顺,曾斌,邢静。本标准是首次发布。T/GZBC 52018 1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东生态茶园的选址与基础规划、生态位配置、茶树管理与茶叶生产、水土保持管理

5、、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控和等级划分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广东生态茶园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204 茶叶中 519 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NY 5196 有机茶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茶园 ecological tea garden 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配置生物种类,综合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进行茶叶生

6、产,并采用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控,环境优美,茶叶安全优质,生态产品综合供给能力强的茶园。3.2 茶园生态位 tea garden ecological niche 某个种群在茶园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时间、空间位置,所发挥的生态功能,及其与相关种群的关系和作用。生态位配置就是根据每一物种在茶园中的角色和地位,分配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发挥一定的生态功能。3.3 茶园立地条件 tea garden land occupation condition 茶园立地条件指影响茶园各生物种群形态和生理活动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各种外部环境条件因子。4 选址与基础规划 T/GZBC 52018

7、 2 4.1 选址要求 4.1.1 区位条件 茶园选址须选择生态适宜区,周围生态覆盖率较高,与城镇、工业区、高速道路等有一定距离,并在必要的条件下设置适当的隔离带。4.1.2 产地环境条件 茶园土壤、空气、灌溉用水应符合健康安全标准,指标及限定值参见附录 C。4.1.3 立地条件 气候适宜、光热充足;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pH 值在 3.5-6.5 之间;周边有灌溉水源保障。4.2 基础规划 4.2.1 功能区划分 茶园应根据所处地形地貌、土壤和水文等条件,兼顾适宜性和美观性的原则,进行功能区划分。具体根据茶园所处条件,可包括生产区、绿化区、隔离区、防护区等功能分区。4.2.2

8、基础设施规划 根据茶园地形,适当规划干道、支道和田间工作道,也可适当建设轨道运输线;根据茶园规模建设配套工具房、休息用房、鲜叶摊放点等。所有基础设施的规划应同时考虑方便和美观的原则。5 生态位配置 5.1 生态位规划 5.1.1 种类规划 茶园除茶树以外,应至少配置 3 种5 种以上植物类型,每种植物面积应不小于茶园面积的 2%5%;宜人工引入部分茶园有益生物,如胡峰等,不应引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物种。经济林木、水果、观赏植物、观赏动物、功能性动植物多种组合交互搭配,功能性与美观性协调组合,主次分明。植物种类宜选择适生的本地物种,各类推荐生物种类参见附录 A。5.1.2 垂直结构规划 在垂

9、直结构上应规划 2 个5 个以上物种的生态位,形成“乔(木)-灌(木)-动物昆虫-草-土壤动物”等不同层次结构。5.1.3 水平结构规划 水平结构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功能分区合理布置生产茶园、缓冲带、防护林、遮阴树、行道树、名贵经济林木、景观茶树、景观树木、景观花草、动物昆虫等。不同类群可重叠交叉。5.2 功能规划与数量配置 5.2.1 生产茶园 T/GZBC 52018 3 生产茶园面积建议占茶园总面积的 50%80%,并且可以早中晚生品种按照适当比例进行搭配。5.2.2 功能性物种 缓冲带:周边有农田、省道、国道等需设置缓冲带,宽度 20 m50 m 以上,景观类、水果类和经济类植物品种搭配。

10、防护林:在山脊、风口或茶园上方应设置防护林带,宽度 5 m10 m,以植株高大,抗风力强,生长快,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为佳。遮阴树:生产茶园内种植遮阴树,每公顷 8 株15 株为宜,宜选择树体高大,根系深,分枝部位较高,秋冬季落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品种。天敌类:茶园内适当放养寄生或捕食性天敌。有益土壤动物:茶园内适当放养蚯蚓等有益土壤动物,并营造适宜生长环境。名贵经济林木:不同功能区域内可穿插适当种植名贵经济林木,以提高茶园总体经济效益。5.2.3 景观性物种 各功能分区内部空地及四周、道路两旁、园区周边等均可因地制宜的种植景观类植物,也可景观性和功能性融为一体。园区内可放养蜜蜂等具有

11、一定景观价值的昆虫等物种。6 茶树管理与茶叶生产 6.1 幼苗种植 6.1.1 茶园开垦 坡度 15以上宜修筑梯田。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宜设置隔离沟,沟深 80 cm100 cm,宽 100 cm200 cm。6.1.2 茶树种植 宜开沟施基肥种植,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茶树品种特点确定。6.2 茶树修剪 根据不同茶树类型和茶树生长阶段,选择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修剪方式。6.3 鲜叶采摘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适时采摘,采留结合。6.4 老茶园嫁接换种 选择与原有品种亲和性较好的良种培育接穗进行嫁接,成活后逐步进行定型修剪,鲜叶采摘。

12、6.5 加工及包装 加工及包装过程应符合清洁化生产,防止茶叶产品二次污染。7 水土保持管理 7.1 灌溉 T/GZBC 52018 4 灌溉宜采用喷灌系统,或者水肥一体化系统。7.2 排水及雨水蓄积 根据茶园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沟和蓄积坑,蓄积坑每公顷建造 1 个2 个,容量 1050 m3,蓄积坑可结合沤肥池,沤肥池需做好防臭措施。7.3 其他措施 工程措施:修筑等高梯田、防护坡等。农艺措施:合理密植、等高条播、快速成园、免减耕、土壤覆盖、枝叶回园、增施有机肥等。生物措施:植防护林、间作绿肥、种护梯草、护坎草等。8 土壤管理 8.1 土壤监测 定期检测土壤肥力水平、pH 值和重金属元素含量,

13、宜每 2 年5 年检测一次。重金属检测结果应符合附录 C 的 C.1 的规定。8.2 土壤改良 对 pH 值低于 3.0 的茶园,可适当采用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生物措施等进行改良。8.3 土壤培肥 8.3.1 基肥 深耕与培肥结合,冬季开施肥沟施用有机肥,肥料宜选用正规厂家合格商品有机肥,或采用蚯蚓等结合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物料进行生物培肥。推荐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8.3.2 追肥 采用沟施、穴施适量复合肥、茶园专用肥等。也可采用沤肥池沤制液体肥料,沤肥池可与蓄水池结合,宜采用封闭式。基肥与追肥的建议肥料种类及有机肥标准参见附录 B 的 B.1 和 B.2。8.3.3 种植绿肥 幼龄、重修剪、

14、台刈茶园等生产茶园空地种植适当绿肥,适宜绿肥种类参见附录 B 的 B.3。8.4 土壤除草 生产茶园空地杂草宜每年剪除 2 次3 次,剪下的杂草平铺在茶行。生产茶园外的空地宜铲除杂草,种植观赏植物,并及时剪除新生杂草。不应使用除草剂。8.5 土壤覆盖 冬季施肥后的生产茶园和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宜进行地表覆盖,材料可选山草、稻草、麦草、豆秸、蔗渣、修剪枝叶、绿肥等,材料要求未受病虫危害、无污染。9 病虫害防控 T/GZBC 52018 5 9.1 农业措施防治 9.1.1 种植抗虫品种 适当选用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发芽迟的茶树品种一般不易感染假眼小绿叶蝉;茸毛多而密的茶树品种螨类发生较少

15、。9.1.2 适时采茶或修剪 病虫害发生前抢采;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适当修剪,并将修剪枝条连同虫卵带离茶园。9.1.3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抗性 通过平衡施肥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免疫抗性;翻耕施肥清除害虫卵、蛹;在冬季对茶园进行土壤覆盖。9.1.4 种植诱集植物 种植害虫诱集作物,集中杀灭害虫。9.2 物理防治 窄波 LED 杀虫灯等灯光诱杀等。9.3 生物防治 9.3.1 有益微生物 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抑制茶园中的部分病毒、病菌。9.3.2 生物制剂 利用鱼藤酮、印楝素、除虫菊素等生物制剂和性引诱剂等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9.3.3 天敌物种 寄生性昆虫,如:赤眼蜂防治茶小卷叶蛾和

16、茶毛虫,绒茧蜂防治茶尺蠖等;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等防治各种蚧类、茶蚜、假眼小绿叶蝉;此外,可利用寄生蝇、食蚜蝇、步甲、食虫蝽、鸟类和蛙类等对茶树害虫进行生物防治。9.4 生物工程措施 不应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在不采用物理及生物措施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提升群落结构稳定性,减少(避免)病虫害大规模爆发。10 等级划分 10.1 生态茶园认定基本条件 生态茶园认定应满足以下条件:a)茶园应具备营业执照,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认证(SC认证);b)茶园开垦种植年限不少于 3 年;c)茶园总面积不小于 100 亩,且纯生产茶园面积占比在 50%80%;T/GZBC 52018 6 d)茶园的植被覆盖率不低于 90%;e)茶园茶叶产品安全指标应符合有机食品认证中的产品安全指标(参见附录 C 的 C.4);f)茶园未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农药(含除草剂)等,未种养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动植物;g)茶园土壤、空气、灌溉用水等产地环境条件和管理过程符合 49 的规定。10.2 生态茶园等级划分 10.2.1 初级生态茶园 初级生态茶园应符合生态茶园认定的基本条件(参见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