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TXZYC 0008-2021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63686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XZYC 0008-2021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TXZYC 0008-2021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TXZYC 0008-2021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TXZYC 0008-2021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TXZYC 0008-2021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TXZYC 0008-2021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11.120.99CCS B38XZYC湖 南 省 中 药 材 产 业 协 会 团 体 标 准T/XZYC 00082021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Seedl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 of Bletilla striata Plantlets2021-07-23 发布2021-07-23 实施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发 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XZYC 0008202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3.1白及 Bletilla tuber.13.2组织培养 Plant tissue culture.13.3植物生

2、长调节剂 Plant growth substance.14主要仪器设备.14.1灭菌设备.14.2接种设备.14.3培养设备.14.4实验设备.15白及组培苗快繁生产流程.25.1培养基的配制.25.2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25.3初代培养.25.4增殖与继代培养.25.5生根壮苗培养.26培养室环境调控.26.1温度条件.26.2湿度条件.26.3光照条件.37组培苗移栽与驯化.37.1基质的配制.37.2组培苗炼苗.37.3组培苗移栽.37.4苗期管理.38质量标准.39包装、标志、运输.39.1包装.39.2标志.39.3运输.3附录 A(规范性)白及组培苗快繁流程图.4附录 B(规范性

3、)MS 培养基成分表.5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XZYC 0008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湘西自治州宏盛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雅、熊绍军、雷艳、王志国、肖骋、马幸幸、肖萧、孟然、张忠明、秦彩霞、黄晓艺、蒲家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XZYC 000820211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白及(Bletilla striata)组培苗生产技

4、术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设备(施)及化学试剂、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培养室条件及组培苗接种、继代、生根、移栽等技术操作规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084农田浇灌水质标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LY/T 3093-2019林下种植白及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白及 Bletilla tuber符合中国植物志 收载的兰科植物白及的植物特征

5、,并经过植物学鉴定确认。3.2组织培养 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它们得以继续生长、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3.3植物生长调节剂 Plant growth substance指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4主要仪器设备4.1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器械消毒器、紫外灯、烘干箱等。4.2接种设备超净工作台、镊子、剪刀、解剖刀、钢丝架、酒精灯等。4.3培养设备

6、250 ml培养容器瓶(罐头瓶)、400 ml培养容器瓶(罐头瓶)、培养架、空调、照明灯管。4.4实验设备电子天平(0.01mg)、电子天平(0.0001mg)、冰箱、pH 5.0-7.0精密试纸或酸度计、温湿度表、照度计、烧杯、试剂瓶、量筒、容量瓶、移液枪或移液管等。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XZYC 0008202125白及组培苗快繁生产流程白及组培苗快繁生产流程图见附录A。5.1培养基的配制5.1.1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培养基采用MS基本培养基,所需各元素见附录B。按照标准配制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成分母液,置于4左右的冰箱内冷藏保存,保存期不超过60 d。5.1.2激素母液的配制6-

7、BA用1 mol/L NaOH预溶,NAA用95%乙醇预溶然后配制成1 mg/ml 激素母液,置于4左右的冰箱内冷藏保存,保存期不超过60 d。5.1.3培养基制作流程准备好母液、蒸馏水、蔗糖、琼脂等,按以下程序制作:蒸馏水+母液+糖+琼脂+激素,调PH 5.6-6.0,最后分装、封口、灭菌、凝固保存。5.2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5.2.1外植体的选择选取未开裂、成熟饱满的白及蒴果作为外植体。5.2.2外植体消毒灭菌将采集的白及蒴果用自来水冲洗表面污渍30 min,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消毒30 s,然后浸入0.1%升汞溶液中15 min进行灭菌,无菌水冲洗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5.3初代

8、培养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NAA0.1 mg/L。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果荚内的种子取出,均匀的撒播到诱导培养基上,种子撒播量为200-300粒。种子萌发前暗培养(不需要光照),待种子萌发后控制光照强度1500Lx2500 Lx,光照时间为10 h/d12 h/d,相对湿度7580%。5.4增殖与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1.5 mg/L+NAA0.5 mg/L。待种子萌发后,小苗长至1 cm-2 cm时,选取相同条件下长势良好的小苗单个切下,去除基部的琼脂及叶鞘,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5生根壮苗培养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NAA0.5 mg/L+GA30.5 mg/L+马铃薯汁2

9、0%。当无根幼苗生长高度达到3 cm-4 cm时,将其切分成单苗,无菌条件下转入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培养。6培养室环境调控6.1温度条件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252;可根据培养物所需的最适温度进行调节。6.2湿度条件培养室保持30%50%的相对湿度,如果相对湿度高于70%,则必须采用空调除湿。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XZYC 0008202136.3光照条件一般培养室光照强度控制在1500 Lx3000 Lx,光照时间为10 h,可根据培养物的需光特性调整工厂化生产时,为降低成本也可考虑利用自然光照。7组培苗移栽与驯化7.1基质的配制蛭石:泥炭土:珍珠岩=1:2:17.2组培苗炼苗组培苗在移栽前

10、将培养瓶放置温室自然散射光下,温度控制在253,大棚内炼苗7 d-14 d左右,移栽于基质上。7.3组培苗移栽用镊子轻轻取出组培苗,放入清水内洗去基部培养基,把苗浸入1000倍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溶液中1min晾干后移植到基质中。7.4苗期管理7.4.1肥水管理白及组培苗炼苗期间以追施叶面肥为主,炼苗2个月后,每月用磷酸二氢钾进行1次叶面追肥,前2次的浓度分别为0.1、0.2,后期浓度提高至0.3。追肥要在栽培基质湿润时进行。基质不宜太湿,透气性强,以攥在手中指间不滴水为原则,日常管理中以基质表面 1 cm干燥后再浇水为宜,浇水时避开夏天高温时段。浇灌用水要符合GB 5084。7.4.2病虫害防治

11、对苗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施用农药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8质量标准不带检疫型病害,无污染、无烂茎、无烂根,叶片数3-4片,块茎2个分叉以上马鞍型。9包装、标志、运输9.1包装内包装应用干燥、清洁、无异味、不影响质量、容易回收和降解的材料,外包装应用纸箱。9.2标志每箱应贴上标签,注明品种、等级、规格、数量、产地、出苗日期等。9.3运输装车时切勿倒置,用有蓬车辆运输以避免日晒、雨淋,高温和严寒季节装运的车厢应该有空调,温度调节至25,不低于5,到目的地后应立即进行种植或假植。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XZYC 000820214AA附录A(规范性)白及

12、组培苗快繁流程图选取具有繁育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康植株出苗、包装、运输(出售)组培苗移栽生根培养zhuangm增殖、继代培养初代培养外植体消毒灭菌采摘蒴果作为外植体移栽苗管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XZYC 000820215BB附录B(规范性)MS 培养基成分表(单位 mg/L)母液成分用量/mg母液用量(ml)/L 培养基大量元素(20),500mlKNO319,00050NH4NO316,500MgSO47H2O3,700KH2PO41,700CaCl22H2O4,400微量元素(200),200mlMnSO44H2O8925ZnSO47H2O344CuSO45H2O1H3BO3248Na2MoO42H2O10KI33.2CoCl26H2O1Fe 盐(100),100ml,(棕色瓶装)FeSO47H2O27810Na2EDTA2H2O373有机成分(100),100ml肌醇1,00010烟酸5盐 酸 吡 哆 醇(VB6)5盐 酸 硫 铵 素(VB1)1甘氨酸20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