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TZNZ 104-2021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63704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ZNZ 104-2021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TZNZ 104-2021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TZNZ 104-2021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TZNZ 104-2021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TZNZ 104-2021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TZNZ 104-2021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CCS B 05T/ZNZ浙 江 省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学 会 团 体 标 准T/ZNZ 1042021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cultivation2021-12-30 发布2022-01-30 实施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发 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042021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

2、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平湖市九丰家庭农场、武义县杨晓波家庭农场、龙泉市极宇家庭农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丽红、杨月其、褚田芬、缪晓丹、郑蔚然、杨 莹、叶长文、杨晓波、郭东梅、郑 敏、宋沁炜、张 健、徐 波。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0420212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有害生物防控、采收、贮运、菌渣处理及生产记录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 2064 秸秆栽培食用菌霉菌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NY/T 2798.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 食用菌NY/T 3220 食用菌包装及贮运技术规程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

4、术语和定义GB/T 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环境要求4.1产地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其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2798.5、NY/T 5010 的要求。4.2栽培场地宜选择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栽培场地的土壤应选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粘壤土,pH 5.06.5。4.3生产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5栽培5.1播种时间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0420213自然条件下,露地和林地栽培,宜在气温15 26 时播种;也可根据16 21 出菇期往前推50 d为适宜播种期。江浙地区宜在9月初至11月底播种。有设施

5、控温条件的可周年栽培。5.2培养料5.2.1原料选取水稻、麦类、玉米、油菜和大豆等农作物秸秆,及茭白茎叶、谷壳、玉米芯、杂木屑(含刨花)、桑枝、果树枝、甘蔗渣、食用菌菌渣等各种农林废弃物,所有原料应新鲜、干燥、无虫、无霉,少杂质,符合NY/T 1935的要求。5.2.2配方因地制宜选择以下配方:a)稻草50%、谷壳30%、木屑20%;b)稻草50%、谷壳20%、木屑20%、食用菌菌渣10%;c)谷壳50%、木屑30%、竹屑或芦苇等20%;d)稻草50%、谷壳20%、果树枝条粉碎30%;e)稻草60%、谷壳25%、食用菌菌渣15%;f)稻草50%,木屑20%,稻壳30%。5.2.3预处理5.2.

6、3.1食用菌菌渣要求颜色正常,并需堆制,堆制时需均匀翻堆。使用前经过打散处理。5.2.3.2稻秆、麦草、豆秆等进行喷水预处理,连续喷水 2 d 预湿,吸水软化至含水量 65%75%,pH 5.0pH 6.5,水滴断线为度。5.2.4短期发酵栽培时气温超过25的,将培养料浸透水,加入0.2%0.5%的石灰,堆成宽1.5 m2 m,高1.5 m,长度不限的料堆,覆膜进行5 d7 d的自然发酵。在堆顶部和两侧用木棍隔50 cm打若干通气孔,经过2d3 d发酵后散堆降温。发酵后培养料应呈褐色、疏松、不粘、不朽、无异味,含水量应该在65 左右。5.2.5培养料用量15 m220 m2。温度高时,适当减量

7、。5.3栽培方式宜露地、林下、大棚栽培;有调控设施的也可室内床栽。5.4整地5.4.1播种前把土翻松晒白,晾晒 1 周以上整地。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按宽 80 cm90 cm,高 10 cm15 作畦,畦间距 40 50,四周开好排水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有积水。5.4.2畦面消毒,每 667 m2施石灰 8 kg10。5.5辅料处理好的培养料应尽快使用,将培养料抖松后均匀平铺在畦上,料层厚度为20 25。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04202145.6菌种5.6.1品种应选用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认定或经当地适应性栽培示范成功的品种或菌株。5.6.2菌种选用菌丝浓密粗壮、洁白、菌龄适

8、中、无杂菌、无病虫、无吐黄水现象的健壮、优质菌种。菌种生产应按照 NY/T 528 的规定执行。购种应从具有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生产单位购买。5.7播种5.7.1播种方式宜采用穴播。单层穴播的培养料铺成厚18 cm,两层穴播的将培养料铺成每层厚10 cm左右。播种时,将菌种用手掰成直径3 cm左右的块状,直接种入每层培养料内,播菌种的间距8 cm左右,播种后用木板拍平料面,并稍加压实,让表层菌种与料充分接触,再薄撒一层培养料。5.7.2播种量500 g/m2700 g/m2为宜。5.8覆土播种后及时覆土,厚度3 cm5 cm,覆土后采用喷淋设施将土壤喷湿,覆盖湿稻草保湿。覆土材料应选用无

9、杂草、无石块、具有团粒结构、通透性好、保湿性强、无病虫,pH 5.0pH 6.5的壤土或粘壤土,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中的二级标准的规定,并做好消毒杀菌处理。5.9发菌管理做好控温、保湿及通风换气。料温控制在 22 28,含水量 6575,保持空气新鲜。半个月后若畦面出现干燥发白应适当喷水。大棚栽培白天需要适当通风,晚上视气温情况可覆盖保温。5.10出菇保持土壤湿润。大棚栽培时,通过喷雾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温度控制在12 17。保持菇棚内空气新鲜。给予300 lx500 lx散射光照。5.11转潮每潮菇采收后,清理料面,补平覆土,加大通风量,停水养菌 3 d5 d,喷水增湿、催

10、蕾,参照5.9 和 5.10 方法管理,可收 3 潮5 潮。6有害生物防控6.1防控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辅以化学防治。原基形成至采收前禁止使用化学农药。6.2防治方法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04202156.2.1农业防治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制备菌丝健壮、生活力强的生产菌种,净化生产环境,菇床周围定期撒施石灰粉,菇棚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清洁卫生6.2.2物理防治栽培前利用日光暴晒、高温焖棚、黑光灯诱杀、悬挂黄色粘虫板等措施,菇棚的门窗及通风孔安装60 目的窗纱,做到随手闭门,经消毒隔离区进棚。6.2.3化学防治必需用药防治时,应以处理地面环境或

11、菌畦覆士为主,于无菇时用药,不应在出菇和仓储期间向菇体施用任何药物。宜选用目前已在我国登记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农药(附录A),其中优先推荐列入NY/T 393附录A所列的农药。霉菌污染防治应符合NY/T 2064的规定。农药品种应交替轮换,每种药剂限用1 次2 次。7采收7.1采收标准根据成熟程度和市场需求采收。宜在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7.2采收方法用旋菇法进行采收,用手指捏住菇柄基部旋动轻轻拔起,避免损伤周围小菇蕾。采下的菇除去菇脚上的泥土。7.3采后处理采下的菇要及时除去菇体上杂质,用刀片削去菇脚泥沙,分级后及时预冷保鲜。8贮运8.1包装应符合NY/T 3220的要求。8.2

12、贮运8.2.1包装后产品应贮存在-1 1 的冷库内。8.2.2运输应采用冷藏车,车内温度控制在 0 4,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或有异味物品混装。9菌渣处理栽培结束后,及时清理废菌料和覆土,对菇场进行消毒。菌渣可用于制备有机肥。10生产记录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0420216应建立生产记录,内容包括产地环境、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使用等。生产记录保留2年以上。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0420217AA附录A(资料性)目前已登记可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目前已登记可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的农药有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00 g/升噻菌灵悬浮剂、4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4.3高氟氯氰甲阿维乳油、30百二氯异氰可湿性粉剂、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5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30百福可湿性粉剂、0.1三十烷醇微乳剂、4.3氯氟甲维盐乳油。_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