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CCS B 43团体标准T/ZAHA 0032022泌乳早期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dairy cows in earlylactation2022-9-27 发布2022-9-27 实施浙 江 省 畜 牧 产 业 协 会发 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AHA 00320221前言本标准根据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
2、准由浙江省畜牧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浙江省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新、孙会增、顾凤飞、刘红云、王 翀、杨金勇、王迪铭、肖卫明。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AHA 00320221泌乳早期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泌乳早期奶牛饲养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泌乳早期特征与目标、日粮和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及主要记录。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奶牛场和养殖小区泌乳早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小规模奶牛养殖户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
3、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 34奶牛饲养标准NY/T 3049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NY/T 3191奶牛酮病诊断及群体风险监测技术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泌乳早期 early lactation指产后22 d至产后100 d这一阶段。3.2泌乳高峰期 peak lactation奶牛产后泌乳量最高的时期。奶牛在产后45周进入泌乳高峰期,高峰期持
4、续34周。4泌乳早期特征与目标4.1泌乳早期特征4.1.1泌乳早期奶牛泌乳量逐渐上升,产后 45 周进入泌乳高峰期,并持续 34 周,此阶段产奶量占奶牛年泌乳量的 40%50%。4.1.2泌乳早期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容易导致产奶高峰迟到或持续时间缩短,生产性能下降。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AHA 003202224.1.3泌乳早期奶牛通常通过动用体脂以补偿泌乳能量需要,进而导致代谢应激增强、代谢机能障碍,诱发代谢性疾病、乳房炎和肢蹄病等疾病。4.2饲养管理目标4.2.1应提高奶牛日粮干物质的采食量,理想体况宜为 2.75 分3.25 分,应确保产奶高峰适时到来并持续期长。4.2.2应维持
5、奶牛健康,降低乳房炎、肢蹄病和酮病等疾病的发生。5日粮和营养5.1饮用水奶牛饮用水应符合 NY 5027 的规定。5.2日粮营养5.2.1日粮营养需要应符合 NY/T 34 的规定。5.2.2TMR 精粗比应逐步提高至产奶高峰期结束,但不应超过 60:40;日粮调整时每日精料的增加量不应超过 1 kg。5.2.3应保障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混合精饲料应根据奶牛体况与奶产量确定,日粮适宜营养水平(干物质计),粗蛋白 16%18%,酸性洗涤纤维 17%21%,中性洗涤纤维 25%33%,淀粉 23%28%。5.2.4粗饲料应采用优质干草和青贮饲料,适当控制农副产品、块根料的用量。5.2.5预混料使用应
6、符合下列规定:a)日粮中应保证维生素 A 3.5 KIU/kg、维生素 D1 KIU/kg、维生素 E25 IU/kg 及微量元素供给;b)可补充过瘤胃脂肪 200 g/d500 g/d;c)可补充蛋氨酸铬 16 g/d;d)可根据日粮配方补充过瘤胃蛋氨酸 20 g/d 或 N-氨甲酰谷氨酸 20 g/d 或氨基丁酸 0.6 g/d或生物素 20 mg/d 或过瘤胃胆碱 25 g/d 等。5.2.6泌乳高峰期奶产量或泌乳持续时间短时,应分析牛群采食量,日粮中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浓度的影响。5.2.7饲喂应保证充足的日粮供给,剩料宜为 3%5%,应避免空槽。5.2.8可利用发酵黄酒糟替代部分蛋
7、白原料。5.2.9可利用桑叶、甘薯藤、笋壳等地方作物副产物,采用发酵、粉碎等处理后饲喂。5.3日粮质量日粮卫生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生产要求按NY/T 3049规定执行。6饲养管理6.1牛群管理6.1.1应根据奶牛泌乳天数、产量、体况进行分群管理与饲养,头胎牛与经产牛应分群饲养,牛群饲养密度不应超过 90%。6.1.2不饲喂变质饲料,应及时清除饲料中的异物和杂物。6.1.3发料后 1 h 内应推料 2 次,后续逐渐减少推料,但每天推料次数不应少于 8 次。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AHA 003202236.1.4运动场应设置饲槽、饮水槽。6.1.5牛舍、卧床、运动场应保持清洁,应及时
8、清除粪便和排水。6.1.6如畜舍条件允许,应设置牛体刷,保持牛体清洁。6.1.7应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清洁。6.1.8做好牛群巡查,关注牛只异常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6.2挤奶管理6.2.1每天挤奶 2 次3 次。6.2.2驱赶牛群进挤奶厅、引导奶牛进入挤奶位时应态度温和,不应嘶吼、驱打牛群。6.2.3挤奶前应将挤奶厅冲洗干净。6.2.4挤奶时应按照前药浴、前三把奶、一牛一巾或擦拭纸巾、后药浴等标准化操作流程,及时反馈牛只挤奶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2.5挤奶环境应保持安静。6.3繁殖管理6.3.1繁殖育种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产犊计划,控制炎热月份的产犊奶牛数,做好
9、防暑降温,避免夏季热应激。6.3.2产后 7 周左右应该注意观察奶牛发情表现,每天至少巡查 2 次,应积极使用计步器法、尾根涂蜡法等发情鉴定新技术。6.3.3发现奶牛有发情表现时应适时输精,每个情期宜输精 12 次,确保产后 65 d70 d 第一次发情输精。6.3.4配种期间宜补充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添加 N-氨甲酰谷氨酸等。6.3.5输精 28 d 后采血或 32 d 后 B 超早期妊娠检查。7疾病防控7.1乳房炎监测与治疗7.1.1隐性乳房炎监测7.1.1.1隐性乳房炎监测可采用加州乳房炎试验(CMT 法),对阳性反应在“+”和“+”的奶牛及时进行治疗。可对照表 1 具体
10、判定。表 1奶牛隐性乳房炎判定(CMT 法)反应状态被检乳反应判定混合物呈液体状,倾斜检验盘时,流动流畅,无凝块阴性-混合物呈液体状,盘底有微量沉淀物,摇动时消失可疑盘底出现少量黏性沉淀物,非全部形成凝胶状,摇动时,沉淀散布于盘底,有一定的黏性弱阳性+全部呈凝胶状,有一定黏性,回转时向心集中,不易散开阳性混合物大部分或全部形成明显的胶状沉淀物,黏稠,几乎完全黏附与盘底,旋转摇动时,沉淀集于中心,难以散开强阳性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AHA 003202247.1.1.2泌乳早期奶牛每月至少进行 1 次乳房炎监测,凡阳性反应在“+”以上的乳区超过 15%时,应对牛群以及挤奶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
11、,查找原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每次监测应详细记录。7.1.1.3挤奶人员每次挤奶时应注意观察前三把奶乳汁形态、粘稠度及乳房变化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7.1.2临床乳房炎控制与治疗7.1.2.1病牛应采用隔离饲养与治疗。治疗期间的乳应废弃,病牛隔离痊愈过休药期后,经药物残留检测合格再回归正常牛群。7.1.2.2对久治不愈、慢性顽固性乳房炎病牛,应及时淘汰。7.2肢蹄卫生管理7.2.1牛舍、运动场应当保持地面平整、干燥;粪便、污水等应及时清除;不应用石子、砖块等尖硬物铺垫运动场和通道。7.2.2牛蹄应保持清洁,每周 1 次2 次用 4%硫酸铜或者 5%福尔马林液等药浴。发现肢蹄病须及时处理;当发
12、生率在 15%以上时,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7.3酮病检测7.3.1酮病诊断参照 NY/T 3191 的规定执行。7.3.2观察奶牛体况与粪便形态,发现体况下降,及时通过调整日粮配方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应根据粪便形态及日粮检测数据和牛群行为判断日粮精粗比是否合适,避免酸中毒的发生。(前面有个“应”)7.3.3泌乳高峰期结束前应定期对牛只进行血样抽样检查,检测血中游离脂肪酸、酮体、葡萄糖、血钙、血钾、总蛋白、谷草转氨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如发现异常应分析原因,采取日粮调整或治疗措施。8废弃物处理8.1病死牛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8.2各种废弃物包括药品、血液样本等,应按 GB 18596 的规定执行,禁止随意丢弃或排放。9主要记录9.1日粮记录:应包括配方、日粮调整日期、日粮营养成分检测数据等。9.2繁殖记录:应包括奶牛发情、输精、输精次数以及妊娠时间等。9.3兽医记录:应包括疾病诊断、治疗、用药档案和防疫记录。9.4育种记录:应包括牛只标记和谱系及有关报表记录。9.5生产记录:应包括产奶量、乳成分、饲料消耗和牛群淘汰等记录。9.6宜使用奶牛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_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