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040 C 53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4062015 大米中 17 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17 pesticides residues in ric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7-14 发布 2015-08-14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406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
2、。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合肥)、安徽科威农药重金属残留检测中心。本标准起草人:高同春、孙明娜、段劲生、王梅、董旭、肖青青、褚玥、杨通。DB34/T 24062015 1 大米中 17 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中多菌灵等 17 种农药(参见附录A 和附录D)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大米中多菌灵、吡虫啉、三环唑、氯虫苯甲酰胺、稻瘟灵、戊唑醇、咪鲜胺、苯醚甲环唑、阿维菌素、吡蚜酮、丙环唑、丙溴磷、井冈霉素A、肟菌酯、噻
3、呋酰胺、噻嗪酮、烯啶虫胺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 0.0010.05 mg/kg。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379.1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 6379.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原理 试样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氮吹浓缩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将净化液吹至近干后用
4、流动相定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定性确证和定量检测,外标法定量。4 试剂与材料 4.1 水为 GB/T 6682 规定的一级水。4.2 甲苯:分析纯。4.3 乙腈:色谱纯。4.4 甲醇(色谱纯)4.5 乙腈+甲苯:(3+1,体积比)。4.6 5 mmol/L 5 mM 乙酸铵+0.01甲酸溶液:称取 0.375 g 乙酸铵加 800 mL 水的水中配成浓度为的乙酸铵溶液,再加入 0.2 mL 甲酸(4.7)后,过 0.22m 水相滤膜。4.7 0.22 m 微孔过滤膜。4.8 固相萃取柱或相当者(氨基填料,500 mg/3 mL)。4.9 农药标准品(纯度95)。4.10 标
5、准储备溶液:DB34/T 24062015 2 分别称取 17 种农药标准品,用乙腈配制成 1000 mg/L 的上述 17 种农药的各自标准储备溶液,于 04下避光保存,有效期 3 个月。4.11 基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将 17 种标准储备液用空白样品基质溶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基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待用。基质标准工作液现配现用。5 仪器和设备 5.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电喷雾离子源(ESI)。5.2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5.3 匀浆仪。5.4 离心机,转速不低于 3000 r/min。5.5 氮吹仪。5.6 固相萃取真空装置。5.7 移液器。6 分析步骤 6.1 试样的制备与贮藏 将不少于
6、1000 g 大米(已脱壳)混匀,四分法取样,放入食品加工机粉碎,过 20 目筛,制成试样,放入试样瓶中密封,做上标记,并置于-20条件下保存,待测。6.2 提取 称取试样 3.0 g(精确至 0.01g),加入 5 mL 水,30 mL 乙腈,匀浆 2 min,加入 5.0 g 氯化钠,离心 5 min(5000 转/分),取上清夜 15 mL,浓缩至约 1 mL,待净化。6.3 净化 固相萃取柱先用 4 mL 乙腈+甲苯(3:1,V:V)预淋,当液面达到硫酸钠顶部时,迅速将试样浓缩液转入柱上,更换收集瓶收集,再用乙腈+甲苯(3:1,V:V)3 次洗涤试样瓶,每次 2 mL,用 25 mL乙
7、腈+甲苯(3:1,V:V)洗脱,45浓缩至近干,氮气吹干,1.5 mL LCMS 流动相定容,过 0.22 m 滤膜,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6.4 测定条件 6.4.1 液相色谱条件 a)色谱柱:XR-C18,2.2 m,150 mm2.0 mm(内径)或相当者;b)流动相:A:含 5 mmol/L 的乙酸铵和 0.02甲酸的水溶液;B 液:甲醇;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见表 1;c)流速:400 L/min;d)柱温:40;e)进样量:5 L。DB34/T 24062015 3 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 min 流速 mL/min 流动相 A(含 5 mmol/L 的乙酸铵和 0.02
8、甲酸的水)流动相 B(甲醇)1 0.4 90 10 4 0.4 50 50 20 0.4 25 75 22 0.4 5 95 25 0.4 5 95 26 0.4 90 10 30 0.4 90 10 6.4.2 质谱条件 a)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450;b)扫描方式:正负离子扫描;c)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d)干燥气温度:250;e)干燥气流速:20 L/min;f)雾化器流速:3.0 L/min;g)离子源接口电压:ESI+,+4.5 kV;ESI-,-3.5 kV h)17 种农药监测离子对、保留时间、碰撞电压及碰撞能量参见附录 B。6.5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
9、 6.5.1 定性测定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样品测定时,如果检出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样品一致,并且在扣除背景后的样品质谱图中,所选择的离子丰度比与标准样品的离子丰度比相一致(相对丰度 50,允许 20偏差;相对丰度 2050,允许 25偏差;相对丰度 1020,允许 30偏差;相对丰度 10,允许 50偏差)。6.5.2 定量测定 本方法采用外标校准曲线法单离子定量测定。为了减少基质对定量测定的影响,需用空白样液来制备所使用的一系列基质标准工作溶液,用基质标准工作溶液按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进样来绘制标准曲线。并且保证所测试样中农药的响应值均在仪器的线性范围内。混合基质标准溶液的液相色谱
10、质谱/质谱多反应监测(MRM)色谱图参见附录 C。6.6 平行试验 按以上步骤,对同一试样进行平行测定。6.7 空白实验 除不称取试样外,均按上述步骤测定。DB34/T 24062015 4 7 结果计算 7.1 标准曲线 使用基质标准工作溶液进样,绘制基质标准工作曲线。待测物残留的响应值应在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7.2 结果计算和表述 试样中 17 种农药的残留量按公式(1)计算:10001000?mVcXii.(1)式中:X 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残留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g/kg);C 从标准曲线上得到的被测组分溶液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g/mL);V 试样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1、;m 试样溶液所代表试样的重量,单位为克(g)。注: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8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8.1 准确度 本方法在 1.0 g/kg 50.0 g/kg 间添加浓度的回收率在 77102之间。8.2 精密度 本标准精密度数据是按照 GB/T 6379.1 和 GB/T 6379.2 的规定确定的,获得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值是以 95的可信度来计算,本标准方法的精密度数据参加附录D。DB34/T 24062015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17 种农药中英文名称、方法检出限 表A.1 17 种农药中英文名称、方法检出限 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分子量 检出限 (g/kg)1 多菌
12、灵 carbendazim 191.2 1 2 吡虫啉 imidacloprid 225.6 10 3 三环唑 tricyclazole 189.2 5 4 氯虫苯甲酰胺 chloantraniliprole 483.1 1 5 稻瘟灵 isoprothiolane 290.3 10 6 戊唑醇 tebuconazole 307.8 5 7 咪鲜胺 prochloraz 376.7 10 8 苯醚甲环唑 difenoconazole 406.2 10 9 噻嗪酮 buprofezin 305.4 1 10 阿维菌素 abamectin 887.1 30 11 吡蚜酮 pymetrozine 2
13、17.3 5 12 丙环唑 propiconazole 342.2 10 13 丙溴磷 profenofos 373.6 10 14 井冈霉素A validamycin 497.5 50 15 肟菌酯 trifloxystrobin 408.3 1 16 噻呋酰胺 thifluzamide 528.1 5 17 烯啶虫胺 nitenpyram 270.7 5 DB34/T 24062015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17 种农药监测离子对、保留时间、碰撞电压及碰撞能量 表B.1 17 种农药监测离子对、保留时间、碰撞电压及碰撞能量 序号 名称 保留时间 ESI 模式 定量离子 定性离
14、子 碰撞电压1(V)碰撞能量 碰撞电压2(V)1 多菌灵 5.46+192.1/160.1 192.1/160.1;192.1/132.1 30;30 17;30 30;24 2 吡虫啉 4.91+256.1/175.1 256.1/175.1;256.1/209.1 16;16 17;15 30;20 3 三环唑 6.00+190.0/163.0 190.0/163.0;190.0/136.0 21;21 21;26 30;24 4 氯虫苯甲酰胺 11.67+484.0/452.9 484.0/452.9;484.0/285.8 24;24 19;16 30;30 5 稻瘟灵 3.97+29
15、1.1/231.1 291.1/231.1;291.1/189.1 14;14 11;21 25;20 6 戊唑醇 8.51+308.1/70.1 308.1/70.1;308.1/125.0 22;22 22;38 27;23 7 咪鲜胺 9.84+376.0/308.0 376.0/308.0;376.0/266.0 19;19 11;17 21;29 8 苯醚甲环唑 21.10;21.29+406.1/251.0 406.1/251.0;406.1/337.0 30;30 25;17 27;24 9 噻嗪酮 22.48+306.1/201.1 306.1/201.1;306.1/116.
16、1 30;30 11;16 22;12 10 阿维菌素 23.86+890.5/305.2 890.5/305.2;890.5/567.3 24;24 26;15 30;41 11 吡蚜酮 4.15+256.1/175.1 256.1/175.1;256.1/209.1 11;11 20;45 13;15 12 丙环唑 18.88;19.08+342.3/159.1 342.3/159.1;342.3/205.1 10;13 30;20 14;12 13 丙溴磷 22.06+373.1/302.8 373.1/302.8;373.1/345.0 19;19 15;20 15;26 14 井冈霉素A 0.62+498.2/178.0 498.2/178.0;498.2/336.1 19;20 25;25 23;20 15 肟菌酯 21.65+409.3/186.0 409.3/186.0;409.3/145.0 30;30 20;45 16;12 16 噻呋酰胺 16.96-526.9/166.0 526.9/166.0;526.9/359.85 20;20 25;20 19;3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