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05-2006 代替 DB34/T205-2000 无公害食品 辣椒大棚春早熟栽培技术规程 2006-12-31 发布 2006-12-31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DB34/T205-2006 前 言 本标准是针对辣椒大棚春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写的。本标准由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县农业委员会、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夕和、马静、张太保、吴忠文、陈卫平。本标准于 2000 年 07 月 10 日首次发布,2006 年 12 月 31 日第一次修
2、订。3DB34/T205-2006 无公害食品 辣椒大棚春早熟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大棚春早熟无公害栽培的产地环境、设施条件、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栽培技术及采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辣椒大棚春早熟无公害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 农药合理使
3、用准则 GB 16715.3 蔬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NY 5005-2001 无公害食品 茄果类蔬菜 NY 5294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春早熟 指通过设施保护措施及与之相配套的特定栽培技术使正常的露地春茬辣椒供应期由原来的 6 月上中旬提前到 4 月上市的一种高效栽培技术。4 产地环境 辣椒大棚春早熟无公害栽培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NY5294 的规定,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3-5 年未种植茄科作物的田块,以 pH 值为 6-7 的沙壤土和壤土较为适宜。5 设施条件 以跨度 4.5 米长 50-60 米、顶高 1.9 米的
4、双畦或跨度 6.3 米60-80 米、顶高 2.6 米的三畦南北向拱形钢管塑料大棚为宜,畦面铺设两条微灌软管后覆盖地膜,棚两侧设立高 60-80 的围裙膜,棚内畦上按间距 60 插拱杆建小拱棚,覆盖小拱棚膜,寒冷时再在小拱棚膜上加盖草帘,地膜以白色无滴地膜为好,棚膜以白色无滴长寿高保温多功能膜为宜。6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耐低温弱光、易座果、高产、大果、商品性好的品种。7 育苗 7.1 营养土配制 一般于播前 1-2 个月,按 60-70%未种植茄科作物的田土、30-40%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lm3营养土中再加入 1.5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并充分拌匀过筛。4DB34/T2
5、05-2006 7.2 苗床准备 每 667m2栽培田需播种苗床 8-10,播种苗床应于播种 30 天前翻耕、晒垡。育苗前 5-7 天,搭育苗棚并扣膜,清理排水沟,用营养土做成宽 1.2-1.3m、高 10-15cm的高畦,细耙整平,播种前浇足底水。分苗前 7-10 天,搭建分苗大棚并及时扣膜,整平棚内畦面,用 10cm10cm左右的营养钵灌入营养土并于畦面排放,每排 13-15 钵,前后排错位排列挤严,每 667m2栽培田需制钵 4500-5000 个,分苗棚与栽培棚的面积比约为 1:10。7.3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16715.3 中二级良种以上的要求。先将种子在弱光下晾晒
6、2-3h,然后用约 55的热水烫种并不停地搅拌 15min,再用清水浸种 23h,略加揉搓后洗净捞出,即可播种。7.4 播种 播种期 10 月上中旬。每 667m2栽培田用种量 60-80g。将水喷透床面,均匀撒播种子,覆盖约 1cm 厚的营养土,再覆盖地膜,夜间加盖草帘。7.5 苗期管理 50%种子出苗时,揭除床面覆盖的地膜。日历苗龄 35-40 天、具 2-3 片真叶时,选晴天分苗,边起苗、边移栽、边浇水。栽苗深度以营养土埋至子叶节下 1-2cm 为宜。于分苗床上插拱杆建小拱棚,3-5 天内加盖草帘,进入适温管理。定植前5-7 天逐渐在 1315条件下低温炼苗。8 定植 8.1 定植准备
7、栽培田应尽早腾茬,清洁田园后深耕,定植前再深耕细耙,并结合耕耙,每 667m2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 50kg,肥土混匀,耙碎整平,做成宽 1.8-2m、高 15-20cm的栽培畦,同时在畦间留出宽 30-40cm的操作沟。定植前 7-10 天搭棚扣膜闷棚。8.2 定植操作 于 12 月中下旬,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具 7-9 片真叶,刚现蕾分叉、叶色浓绿、茎杆粗壮节间短、无病虫害的壮苗,选连晴天按株行距 33cm45cm 开穴定植,并及时用土围根、浇透定根水,再盖土。最后在畦面铺设微灌软管、覆地膜,随即插拱杆建小拱棚并覆膜。9 栽培管理 9.1 环境调控
8、9.1.1 温湿调节 定植后闷棚 3-5 天,缓苗后恢复适温管理,即白天 23-28,晚上 15-18。当夜温低于 8时,夜间于小拱棚上加盖草帘或无纺布。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草帘应适当加密。开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回升,应适时适当通风,保持适温管理,降低棚内空气湿度。9.1.2 光照调节 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调节,统筹调节光照条件,尽量确保每天必要的光照时间。尤其是寒冷阶段的连续阴雨天,应通过草帘揭盖时间的掌控,在植株对低温可忍耐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光照。9.1.3 肥水管理 根据天气状况及植株长势长相,把握在植株定植活棵、初果期及盛果期等关键点实施追肥。一般定植活棵后每 667 棚地以 2-3
9、 kg 的氨基酸活性液肥追一次发棵肥,盛果期每采收两 次追肥一次,一般每 667m2棚地追施三元素复合肥 7-10kg。结合病虫害防治,于初花期至盛果期,叶DB34/T205-2006 面喷施 0.2的硼肥和 0.2的磷酸二氢钾 2-3 次。结合追肥进行浇灌,灌水以透而不渍为宜,并在追肥灌水后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湿度。10 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10.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5年轮作,深耕晒垡,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
10、量使用化肥,清洁田园等。10.3 物理防治 阳光晒种,温汤浸种,夏季灌水高温闷棚,银膜驱避,防虫网阻隔,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10.4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10.5 化学防治 10.5.1 主要病虫害 辣椒大棚春早熟栽培的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疫病、根腐病、菌核病、病毒病和蚜虫、茶黄螨、烟粉虱等。10.5.2 药剂防治 严格按照 GB 4285 和 GB/T 8321 的规定执行。11 采收 于翌年 3-5 月期间适宜分批采收,门果及下部果实宜尽早采收,采收标准按 NY 5005-2001 执行。采收及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二次污染。采收完毕应及时清洁田园,无害化处理秸杆。农业
11、企业、农业合作化组织还应及时完成和完善全程无公害生产记录及统计备案工作。5 6 DB34/T205-2006无公害食品 辣椒大棚 春早熟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标准的由来及起草过程 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我们对 2000 年制定发布的大棚早春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进行了修订。本次标准修订起草工作由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县农业委员会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从 2005 年元月份开始启动,起草组首先开展了标准收集工作,对近年来新发布实施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研究,明确了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旧标准需修改的内容后,重新编写成
12、标准送审稿。2006 年 12 月 10 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在合肥召开标准审定会,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了审查。安徽省质监局、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农业大学和标准起草单位的领导、专家、农技人员、标准化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审定组本着科学求实、积极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对标准送审稿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充分、认真、细致地讨论和逐章逐条的地审查,并提出了审查修改意见。会 7后,标准起草单位根据审定组提出的意见再次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形成最终的标准报批稿,送省质监局发布实施。二、标准修订的原则 1、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2、注意与近年来新发
13、布实施的国家、行业标准相协调。3、注重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三、新标准主要修改的内容 1、在新标准中增加了采收要求、无公害生产记录及备案等内容。2、依据近年来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一系列科技进步及实际推广应用的新情况,在新标准中添加了膜下软管微灌技术和新型越冬保温覆盖材料无纺布应用的介绍。3、依据规范和全面的要求,除对原标准的格式、结构及文字作了多处修改和调整外,还在新标准中添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等新的章节内容。4、一些技术指标,如基肥用量、营养土中过磷酸钙添加量等,参照实际情况作了适当调整;对栽培管理中的肥水管理作了更具体的规定。四、新标准实施建议 1、建议该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2、建议该标准从 2007 年 01 月 20 日起实施,从实施之日起替代原 DB34/T205-2000大棚早春辣椒栽培技术规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