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0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7792012 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普通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 2012-12-24 发布 2013-01-24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779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阜阳市农业委员会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月锋、黄梦来、牛峰、樊俊洪、马慧慧、尹正环、段玉校、叶从容。DB34/T 17792012 1 安徽省绿色食品
2、原料(普通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原料(普通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地环境、栽培管理、收获、运输、储藏、组织管理、技术培训服务、产业化经营。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普通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15618-1995
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18 绿色食品 玉米及玉米制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3.2 普通玉米 用作粮食和饲料的玉米。4 基地环境管理 4.1 环境条件 DB34/T 17792012 2 4.1.1 大气环境 生产基地空气清洁,质量达到或超过 GB 3095-1996 二级标准和 GB 9137 的规定。4.1.
4、2 灌溉水 无污染,排灌方便,灌溉水质量符合 NY/T 391 的规定。4.1.3 土壤 基地土壤肥沃,无污染,耕层有机质含量 1以上。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 GB 15618-1995 二级标准要求。4.2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基地集中连片,规划合理,规模种植。基地路、桥、涵、站、闸设置合理,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田间路面整洁平坦,有绿化,生态环境优良。4.3 边界和保护 4.3.1 基地与外界设立明显的边际界限 界限可以是林带、河流、围墙等有形的物理障碍物形成的隔离带。4.3.2 基地及各生产单元设立标识牌 在基地及各生产单元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识牌美观、规范、
5、牢固,标识内容齐全(至少应包括基地名称、范围、面积、创建单位、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等)。4.3.3 基地地块编号 对基地地块进行统一编号,基地分布图、地块分布图详细明了。5 栽培管理 5.1 品种 5.1.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热量资源选择生育期长短适宜的品种;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选择适合本区域的审定品种;选择纯度高、质量好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且生育期适宜的品种。良种普及率 95以上。5.1.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规定。5.1.3 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5.2 整地准备 单作春玉米地在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耕耙保墒。夏玉米趁墒浅耕或按行距冲沟,耧平沟底播
6、种,也可采用免耕播种。5.3 肥料运筹 DB34/T 17792012 3 每公顷施纯氮 N 240 kg280 kg,P2O5 90 kg135 kg,K2O 120 kg180 kg,有机肥 15000 kg22500 kg;全部磷、钾、锌肥和氮肥总量的 5060基施或在玉米拔节期施肥,其余的氮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5.4 适时播种 选纯度高、大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事先应做发芽率试验。5.4.1 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浸种、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晒种:将种子在晴天中午晒种 23 天;浸种:在水温 55左右下浸种 612 h,浸过的种子当天播种完成,土壤干旱无灌溉条件的不宜浸种;药剂拌种:用
7、2.5咯菌腈(国际通用名 Fludionil)悬浮种衣剂 10 ml20 ml 拌种 3 Kg5 Kg,或 70吡虫啉制剂拌种,包衣种子无需浸种和拌种。5.4.2 播期 春玉米播期 5 cm10 cm 土层温度稳定通过 1012,避开 5 月份播种,防止玉米粗缩病发生。夏直播玉米麦收后抢茬适期播种,一般 6 月 10 日6 月 15 日为宜。5.4.3 足墒播种 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70左右为宜。5.4.4 播种量 一般条播每公顷 60 kg75 kg,人工点播每公顷 30 kg45 kg。5.4.5 播种深度 一般播种深度 4 cm5 cm,土壤黏重、墒情好时3 cm4 cm,土壤疏松
8、,砂质土壤 5 cm6 cm。5.5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确定密度,高产田选密度上限,中低产田选密度下限。平展型杂交种,每公顷 50000 株52500 株;紧凑型中熟杂交种,每公顷 60000 株67500 株;紧凑型中早熟杂交种,每公顷 67500 株70000 株。种植方式等行距一般 60 cm65 cm,株距随密度界定。5.6 苗期管理 5.6.1 查苗补苗 对缺苗田块,可于 3 片叶时带土移栽补苗,缺苗不重地块,可在缺苗四周留双株补齐。5.6.2 间苗定苗 3 片4 片叶间苗,5 片6 片叶定苗,去弱留壮,去杂苗留齐苗,去病苗留健苗。5.6.3 中耕除草 DB34/T 1
9、7792012 4 苗期中耕 23 次,深耕 5 cm10 cm。夏直播玉米宜浅锄 5 cm,防止芽涝,待植株茎部放扁后,深中耕 10 cm 左右。5.7 穗期管理 5.7.1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高度以 7 cm8 cm 为宜,时间一般在拔节大喇叭口前进行。同时,拔除不能结果穗的小弱株。5.7.2 追肥 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每公顷追施尿素 200 kg300 kg。5.8 花粒期管理 5.8.1 浇灌 在吐丝期前后,及时浇灌,保持田间持水量 70左右。5.8.2 追施花粒肥 在抽雄吐丝期,每公顷追施尿素 75 kg100 kg。5.8.3 高产辅助措施 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和去雄等辅助措施,一般
10、亩增产 58。5.9 除草 采取人工拔除或中耕耘除。杂草发生量较大,必须使用除草剂化除时,要选择符合 NY/T 393 规定的除草剂品种和除草方法。在播种前或播后苗前,用 50乙草胺乳油 2250 ml3000 ml/公顷、72都尔乳油 1500 ml3000 ml/公顷、48拉索乳油 3750 ml6000 ml/公顷喷施。在玉米出苗后、杂草 2 叶4 叶期进行茎叶处理,用 4玉农乐水剂 1000 ml/公顷+40莠去津悬浮剂 1500 ml/公顷,兑水喷施。6 病虫草害防治 6.1 防治方法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6.2 农药的选择 农药的选择应符合 NY
11、/T 393 的规定。6.3 农药的使用 使用低毒低残留、广谱、高效农药。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玉米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具体见附录 B。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6.4 病害防治 DB34/T 17792012 5 6.4.1 小斑病 在抽雄初期,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20 g30 g,兑水 20 kg;或 50多菌灵乳剂 50 ml80 ml,兑水 20 kg;或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 g100 g,兑水 20 kg 喷雾。6.4.2 弯孢菌叶斑病 发病初期可用 40福星乳油(通用名:氟硅唑)2.5 ml,兑水 20 kg;或 50速克灵可湿
12、性粉剂(通用名:腐霉利)10 g,兑水 20 kg;或 12.5烯唑酮可湿性粉剂(通用名:烯唑醇)3 g6 g,兑水 20 kg;或 25敌力脱乳油(通用名:丙环唑)10 ml,兑水 10 kg;或 80大生可湿性粉剂(通用名:代森锰锌)代森锰锌 20 g,兑水 20 kg 等喷雾防治。6.4.3 锈病 在抽雄扬花期后,在发病初期,可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 g20 g,兑水 20 kg;或 20萎锈灵乳剂 40 ml,兑水 20 kg;或 20三唑酮乳油 15 ml20 ml,兑水 20 kg 等化学药剂喷雾。6.4.4 茎腐病 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 0.2拌种,或在种子包衣之前,采用
13、玉米生物种衣剂(ZSB)按 140 拌种,或诱抗剂浸种,或用根保种衣剂。6.4.5 矮花叶病 在幼苗期到抽雄前期,选用 7.5克毒灵、病毒 A、83 增抗剂等抗病毒剂,在发病初期施药。喷药时在药液中加入植物动力 2003、农家宝等叶面肥。6.4.6 粗缩病 出苗后用 25吡蚜.毒死蜱(通用名:雷司令)20 g 兑水喷雾防治灰飞虱。6.5 虫害防治 玉米螟、蚜虫、蓟马、飞虱等,可用 48毒死蜱药剂喷雾,或 20除虫脲悬乳剂 10 g25 g 兑水稀释 2000 倍喷雾或 1 kg1.5 kg 颗粒剂灌心叶防治。7 收获、运输、贮藏 7.1 收获 待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含水量低于
14、30时收获产量最高。收获后及时晾晒,干燥脱水,使籽粒含水量小于 14,以防霉变降低品质。7.2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7.3 贮藏 DB34/T 17792012 6 贮藏的仓库要先消毒、除虫、灭鼠,不允许与其它物质混存。8 秸秆利用 玉米生产的副产品包括秸秆、穗轴等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提倡秸秆还田,严禁焚烧、胡乱堆放、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9 组织管理 9.1 组织机构 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基地建设办公室,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基地管理办法、生产操作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基地建立县(市、区)、乡(镇)、村、户
15、生产管理机构,基地各有关生产单元(乡、镇,村)有明确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办法,县、乡、村层层签定责任书。9.2 管理制度 9.2.1 文档管理 基地办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并将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农户档案齐全、规范,内容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附录C)农户田间生产记录填写规范、真实,内容应包括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及来源、种植面积、播种或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9.2.2 投入品管理 制定专门的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公告制度、市
16、场准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有效地从源头控制投入品的使用,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逐步开展对基地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基地专门出台政策,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9.2.3 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监管队伍,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等实行监督检查或抽查。9.2.4 基地管理 制定基地保护区管理办法,内部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制度,保证未经认证的基地原料产品包装上不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制定使用“绿色食品原料(普通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字样的管理制度。基地建立检验检测体系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基地投入品、基地原料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验检测。DB34/T 17792012 7 9.3 技术培训服务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小组,小组职责明确;建立县(市、区)、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人员确定,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