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3T 944. 2-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64977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7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T 944. 2-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3T 944. 2-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3T 944. 2-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3T 944. 2-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3T 944. 2-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DB33T 944. 2-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3.120.10 A0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944.2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 2 部分:管理要求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ade-in-Zhejiang Part 2:Management requirements 2014-10-27 发布 2014-11-2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944.22014 I 前 言 DB33/T 944“浙江制造”评价规范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 通用要求;第2部分 管理要求。本部分为DB33/T 944的第2部分。本部分依据 GB/T 1.1-200

2、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部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前雪、丁德祥、汪钢、周坚锋、李臣、冀晓东、施建华、吕继响。本部分为首次发布。DB33/T 944.22014 1“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 2 部分:管理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制造”企业需要满足的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浙江制造”企业管理活动的自我评价及认证等第三方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3、)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9467 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 DB33/T 944.1“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001、GB/T 24001、GB/T 28001、GB/T 29467和GB/T 1958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基本要求 4.1 管理要求的策划和建立 企业应根据“浙江制造”认证的范围策划管理要求。管理要求应满足DB33/T 944.1在品

4、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应满足本标准要求。4.2 管理要求的实施和改进 4.2.1 应确定并配备实施管理要求所需的人员、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4.2.2 应建立内部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确保管理要求有效执行。4.2.3 应评审并改进管理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4.3 文件要求 4.3.1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确定所需文件。文件应包括:a)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b)战略和战略目标、关键绩效指标;DB33/T 9442014 2 c)“浙江制造”认证的范围;d)程序、规定和管理制度;e)支持性文件;f)管理的各项记录。4.3.2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文件

5、管理规定,规定文件评审、批准和发放等要求。4.4 记录要求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记录管理制度,规定记录填写、标识、收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要求。本标准中的过程或活动应形成适当的记录。5 管理职责 5.1 高层领导的作用 5.1.1 确定和贯彻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5.1.2 确定内外沟通的方式和渠道,可包括领导演讲、座谈会、网站、报刊等多种形式。5.1.3 创造一个包括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和学习等要点的文化环境。5.1.4 推进品牌建设,积极创建企业名牌。5.1.5 通过主持管理评审、经济活动分析会等形式,定期评价关键绩效指标,确定改进和创新的重点并实施。5.1.6 配置资

6、源,确保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需求。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高层领导应根据管理的需要,明确管理层次,设置相应的部门和岗位。5.2.2 规定各级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并传递到各管理层次。5.2.3 高层领导应任命管理者代表,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5.3 战略 5.3.1 战略制定 5.3.1.1 应收集内外部环境的数据、信息,分析内外部关键因素,确立战略和战略目标。5.3.1.2 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制定应根据自身的挑战和优势,涵盖品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等方面,同时均衡地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要。5.3.2 战略部署 5.3.2.1 应将战略和战略目标转化为相关的关

7、键绩效指标并配置资源有效实施。5.3.2.2 战略目标应制定长、短期实施计划,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并在相关层次分解、细化,以实现战略目标;计划应包括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生产运营、产业协同、社会责任等方面,应反映产品、服务、顾客和市场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关键变化。5.3.3 绩效预测 应根据企业近几年的绩效趋势,收集竞争对手及标杆当前和以往的绩效数据,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设定绩效具体值。DB33/T 944.22014 3 5.4 社会责任 5.4.1 公共责任 企业应识别在产品使用、生产过程和提供服务时,对员工和公众健康安全、质量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消耗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控制和

8、改进措施(见本标准7.6和7.7)。5.4.2 道德行为 5.4.2.1 企业应营造诚信经营文化,制定用于内部管理及与供方、合作方交往活动时的道德规范,并定期沟通和强化。5.4.2.2 应以质量诚信为导向,识别内外部质量承诺,分析各项承诺的可能性,确认履行和兑现的承诺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5.4.2.3 应在设计、采购、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建立质量诚信日常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5.4.3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5.4.3.1 应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在以下活动时应规避知识产权的侵权:a)设计与开发;b)采购产品、技术和服务;c)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委托加工;d)

9、产品出口或赴境外参展。5.4.3.2 在进行知识产权引进时,应审查知识产权的有效性与法律状态,并通过合同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5.4.4 公益支持 5.4.4.1 应制定年度公益支持规划,公益支持可包括:文化、教育、卫生、慈善、社区、行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提升社会形象。5.4.4.2 企业应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和质量诚信报告。6 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1.1 应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所需的人力资源。6.1.2 应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实施适宜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包括薪酬、奖惩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6.1.3 应确定与岗位相适应的任

10、职条件,并配置相应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持证上岗。6.1.4 应确定企业各过程中的关键岗位,采取措施确保关键岗位员工少流失。6.1.5 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识别培训需求,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并实施。6.1.6 应确保员工权益,包括在作业场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福利支持、保证员工参与的权利,促进全体员工的满意;应定期测量员工满意程度,并逐步提高。6.2 基础设施 DB33/T 9442014 4 6.2.1 提供的基础设施应是适宜的,适用时使用本行业先进或一流的设施设备,包括推动“机器换人”等。6.2.2 应建立基础设施的管理制度,对设施设备的配置

11、、选择、验收、安装调试等作出规定。6.2.3 应制定基础设施维护保养的制度,明确保养要求,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保养。6.2.4 适用时,应制定工装管理制度,对关键工装定期保养,在首次使用或保养维修后应进行验证。6.3 生产环境 提供和维护生产所需的环境,包括员工所处的环境,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6.4 检验、试验和测量装置 应根据产品检测和工艺的要求,配置检验、试验和测量装置,并与所要求的检验、试验和测量能力相一致。应定期检定或校准。并对其使用、维护、搬运、贮存等做出规定。6.5 信息和知识 6.5.1 企业根据战略发展需要,收集来自市场、员工、供方、合作方等的信息,并及时传递,以提高整体

12、效率和反应能力。6.5.2 应建立或逐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可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管理系统(CRM)等,以推动企业在产品设计方法、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的效率。6.5.3 应营造学习知识的氛围,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用于学习和交流,收集和传递来自员工、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知识,可包括:图纸、文件、专利、攻关成果、技术革新、法律法规等,将知识转化为效益,促进知识资产的不断增值。6.6 技术创新 6.6.1 应建立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机制,对企业内外的现有技术进行评估,积极开发、引进和采用适用的先进技术和标准,开展持续的技术创新。6.6.2 应建设自主技术创新平

13、台,设立省级以上技术研发机构,包括企业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研究院,或满足相关要求;应有计划引进和购置本行业一流的技术研究和实验装备,技术创新的投入强度应随营业收入增长而同比增长。6.6.3 应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确定在产品、工艺、设备、营销模式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6.6.4 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有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与产品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相关的设计或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成果,包括专利等。6.7 相关方管理 6.7.1 应与主要供方确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销售、质量、工艺、运输等多个环节建立紧密联系,共享信息,共同抵御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6.7.2 企业产品标准的提升、新产品的

14、开发、技术和管理的创新等应带动供方产品、工艺、技术和管理的进步。6.7.3 供方中浙江省内合格供应商比例应满足 DB33/T 944.1 规定的要求。7 过程管理 7.1 顾客与市场 DB33/T 944.22014 5 7.1.1 应通过市场区域、销售渠道、顾客行业、质量与价格等对顾客进行分类,了解不同顾客的需求,应明确了解的方式和渠道。7.1.2 应建立与顾客接触的渠道,方便顾客查询产品信息、进行交易。7.1.3 在接受顾客的合同、订单前应对顾客的要求进行评审,确保有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7.1.4 应建立与产品特点相适应的的售后服务模式并有效运行;应确保顾客投诉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应将投

15、诉信息用于企业及供方的改进。7.1.5 应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跟踪,确定测量顾客满意度的方法和内容,有效的反馈内容应用于改进和创新。7.1.6 品牌建设 应对品牌进行定位,确定品牌核心价值,制定品牌中长期规划,制定品牌传播推广的措施并有效实施。7.2 设计和开发 7.2.1 设计和开发策划 7.2.1.1 应制定年度产品开发计划,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7.2.1.2 产品设计开发时应采用先进质量工具,可包括质量功能展开(QFD)、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故障早期激发改进(FSI)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入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7.2.2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和

16、输出 7.2.2.1 应确定设计和开发的要求。7.2.2.2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满足输入的要求,并可以进行验证,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7.2.3 评审、验证和确认 应依据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要求。在评审、验证、确认时应关注技术创新的实现结果,发现的不满足应采取必要的措施。7.3 采购 7.3.1 采购信息 7.3.1.1 采购原材料、辅料、配件等应制定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中应明确采购的要求。7.3.1.2 对工序有外包加工的,应制定委托加工协议,明确技术、质量和管理要求。7.3.2 供方选择 7.3.2.1 企业应主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供方合作关系,合理选择供方。7.3.2.2 应根据供方的能力评价选择供方。7.3.2.3 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确定对供方的管理类型和程度。7.3.3 采购产品的验证 对原材料、辅料、配件等实施检验或验证。7.4 生产过程 DB33/T 9442014 6 7.4.1 依据产品设计的输出,对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开发,适用时,工艺设计应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7.4.2 特殊过程应规定过程试验规程,定期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