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 S 7 7.0 4 0.3 0H 1 1噶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2 0 1 2 7.1-2 0 0 6钢铁及合金痕量元素的测定第 I 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银含量S t e e l a n d a l l o y-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t r a c e e l e m e n t c o n t e n t s-P a r t 1: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s i l v e r c o n t e n t b y g r a p h i t e f u r n a c e
2、a t o mi c a b s o r p t i o n s p e c t r o me t r i c m e t h o d2 0 0 6-0 3-0 2 发布2 0 0 6-0 9-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会 仪叮“GB/T 2 0 1 2 7.1-2 0 0 6月 U舌G B/T 2 0 1 2 7(钢铁及合金痕量元素的测定 分为 1 3 个部分:第 1 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含量;第 2 部分:氢化物发生一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第3部分:电感祸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钙、镁和钡含量;第4部分:
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含量;第5部分:萃取分离一 罗丹明B光度法测定稼含量;第6部分:没食子酸一 示波极谱法测定锗含量;第7 部分:示波极谱法测定铅含量;第8 部分:氢化物发生一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锑含量;第 9 部分:电感祸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杭含量;第 1 0 部分:氢化物发生一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第 1 1 部分:电感祸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锢和铭含量;第 1 2 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含量;第 1 3部分:碘化物萃取一 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锡含量本部分为 G B/T 2 0 1 2 7的第 1 部分。本部分的附录 A、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4、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妇 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罗倩华、刘正、陈玉红。GB/T 2 0 1 2 7.1-2 0 0 6 钢铁及合金痕量元素的测定第 1 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银含量范 围本部分规定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高温合金中质量分数为。.0 0 0 1%-0.0 0 1%银含量的测定。2规范性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5、,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 0 0 6 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4 4 7。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 GB/T 1 5 3 3 7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则 GB/T 6 3 7 9(所有部分)测量方法与结果 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3原理 试料用适宜比例的盐酸和硝酸的混合酸溶解,蒸干,用硝酸溶解盐类。将溶液引人电热原子化器,使用背景校正,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于3 2 8.1 n m波长处测量银的吸光度。4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
6、优级纯的试剂和二次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水。4.1 盐酸,p 约 1.1 9 g/m L,4.2 硝酸,p 约 1.4 2 g/m L,4.3 银标准溶液4.3.1 银贮备溶液,1 0 0 0.0 p g/m L,称取 1.0 0 0 0 g纯银(质量分数为大于 9 9.9%),于 2 0 0 mL烧杯中,加 2 0 mL水,加 2 0 ml _ 硝酸(4.2),加热溶解,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将溶液移人 1 0 0 0 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黑色或深褐色瓶中 此贮备溶液 1 mL含 1。.。p 9 银。4.3.2 银标准溶液 A,1 0 0.0 p g/mL,移取1 0.0
7、 0 ml银贮备溶液(4.3.1)置于 1 0 0 mL容量瓶中,加 5 mL硝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棍匀。此溶液1 mL含 1 0 0.0 p g 银。4.3.3 银标准溶液 B,1 0.0 0 p g/m L 移取 1 0.0 0 m L银标准溶液 A(4.3.2)置于 1 0 0 m L容量瓶中,加 5 mL硝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 1 m l含 1 0.0 0 K g银。4.3.4 银标准溶液C,1.0 0“刀mLGB/T 2 01 2 7.1-2 0 0 6 移取1 0.0 0 m l _ 银标准溶液B(4.3.3)置于 1 0 0 m L容量瓶中,加5 m L硝酸,用水稀释
8、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 1 ml含 1.0 0 p g银。用时现配。4.4 纯镍,(银的质量分数小于。.0 0 0 l o o)4.5 纯铁,(银的质量分数小于0.0 0 0 1 0 o),4.6 纯钻,(银的质量分数小于0.0 0 0 1 0 o).5仪器 与设备 普通的实验室仪器及:5.1 原子吸收光谱仪及电热原子化器 配有自动进样器(5 k L-2 0 0川一)、背景校正系统和高速记录仪或联机读取装置。该仪器可使用单元素空心阴极灯或无极放电灯,灯电流按照灯或仪器制造商的推荐电流选取。热解涂层石墨管或平台石墨管。仪器经 7.3.3.2 最佳化后,仪器性能指标须符合 5.1.1-5.1.4的要
9、求5.1.1 灵敏度最低要求 基体溶液中的银的特征量应小于5.0 P g=5.1.2 最小精密度 测量 1 0次浓度最大的校准溶液,其吸收值的标准偏差不得超过该溶液的平均吸收值的1 0%;测量1 0次浓度最小的校准溶液(不是零校准溶液),其吸收值的标准偏差不得高于浓度最大的校准溶液平均吸收值的4%5.1.3检出限 测量 1 1 次基体溶液,计算吸光度的标准偏差。,按 3。计算出银的检出限应低于。.5 n g/m L.5.1.4 校准曲线的线性 将校准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吸光度的差值与最低段吸光度的差值之比应不小于。.75.2微f取样器 2 0 0 K I,一1 0 0 0 tA_6取制
10、样按 G B/T 2 0 0 6 6 或适当的国家标准取制样。分析步骤7.1 试料f 根据试样中银的含量称取试样,精确至。.1 mg;a)银含量在 0.0 0 0 1%-0.0 0 0 5%,称取0.2 0 g;b)银含量在 0.0 0 0 5%-0.0 0 1%,称取 0.1 0 g.7.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7.3测定7.3.1 试样溶液的制备 将试料(7.1)置于 1 0 0 ml 一 烧杯中,加人5 m工适宜比例的盐酸(4.1)和硝酸(4.2)的混合酸,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试料完全溶解后,继续加热蒸千,稍冷,加5 ml硝酸(4.2)加热溶解盐类,取下,冷却至室温,转移至5
11、 0 mL容量瓶中(注 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注 1:考虑到不同仪器的灵敏度差异,为适应校准曲线线性,试液定容体积可扩大1 倍。GB/T 2 0 1 2 7.1-2 0 0 67.3.2 校准溶液的制备7.3.2.1 银含f在0.0 0 0 1%-0.0 0 0 5%范围内的校准溶液 在6 个1 0 0 m L 烧杯中分别称取0.2 0 0 0 g 纯镍(4.4)(注2),按表1 用微量取样器(5.2)分别加人银标准溶液(4.3.4),按照 7.3.1 进行处理。7.3.2.2 银含A在 0.0 0 0 5%-0.0 0 1%范围内的校准溶液 在 6 个 1 0 0 mL烧杯中分别称取。
12、.1 0 0 0 g纯镍(4.4)(注 2),按表 1 用微量取样器(5.2)分别加人银标准溶液(4.3.4),按照 7.3.1 进行处理。注 2:若样品为镍基合金,采用纯镍(4.4)作校准溶液的基体;若样品为铁基合金,采用纯铁(4.5)作校准溶液的基 体;若样品为钻基合金,采用纯钻(4.6)作校准溶液的基体 表 1溶 液 名称加人银标准溶液(4.3.)体积/I,L银 标 准 溶 液 浓 度 n g/ml相当于银质量/.g进样体积:1 0川进样体积:5 0 V LS 10000S21 0 020.0 20.1 0S32 5 050.0 50.2 5S 45 0 01 00.1 00.5 0S
13、57 5 01 50.1 50.7 5S 61 0 0 02 00.2 01.0 07.3.3测f7.3.3.1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调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设置参照表 2。表 2 原 子吸收光谱仪设置元 素特 性灯 的 种类银无极放电或空心阴极灯波 长3 2 8.1 n m灯 电 流按厂商推荐值通 带 宽度按厂商推荐值背景校正方式使用11 1 灯或塞曼效应校正信 号 采 集 方 式峰高或峰面积7.3.3.2 原子吸收光谱仪及电热原子化器的最佳化 按照仪器说明书设置仪器参数并校准原子化器;按照厂商推荐值或保证仪器精度、灵敏度和适应校准曲线线性前提下确定原子化器的最佳参数及进样体积。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清
14、零并设置基线 空烧原子化器,运行升温程序以检查零点稳定性,重复操作,确保基线稳定。通过注人试料溶液确定光谱干扰和非光谱干扰,确定背景校正方式,并进一步优化原子化器的升温程序升温程序可参考附录A 使用新石墨管测定之前先按测定所用的升温程序空烧 1 0次以上。估算 5.1.1 至5.1.4款的仪器性能指标,确保仪器适于测定。7.3.3.3吸光度测量 使用自动进样器,根据仪器响应值向原子化器中注入一定体积的试液和校准溶液 注3:注人原子化器中的溶液体积根据灵敏度,基体干扰及线性范围确定,在1 0 u L-5 0 u L之间GB/T 2 0 1 2 7.1-2 0 0 6 每份溶液测三次,使用背景校正
15、方式。用峰高方式或峰面积方式记录吸光度读数。根据数值大小依次排列(Xl X2 X 3),用 D i x o n方式检验最小值 X1与最大值 X 3之间是否离群,即(X 3 一X 2)/(X3一X1)或(X2 一Xl)/(X3 一Xl)若比值低于。.9 7 0,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若比值高于0.9 7 0,舍去离群值,取剩余两数的平均值。在测量完高含量样品后运行空烧程序,检查仪器是否有记忆效应。若有必要,重新设置零点基线 以试样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的吸光度差值,在银的校准曲线上查出银的浓度。7.3.3.4 校准曲线的绘制 每份校准溶液(溶液 S)重复三次测定,计算平均值。以 银浓度(Kg/ml,)
16、为横坐标,以校准 溶液吸光 度平均值和零校准溶液吸光度的 平均值的差值为纵坐标绘制 校准曲线。8结果计算 银含量以质量分数二n: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饮尹 n g瓜:XV火1 0-sX 1 0 0(1)式中:P n a 在校准曲 线上查得 试液中银的浓 度的 数值,单位为纳克/毫升(n g/m L);V 试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 L);,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9)。计算 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9 精密度 本部分的精密度数据是在 2 0 0 3年由8 个实验室对银含量的3 个水平进行共同试验所确定的按照G B/T 6 3 7 9 的规定各实验室对银含量的每个水平测定4 次完成的。各实验室报出的原始数据(测定值)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原始数据按照G B/T 6 3 7 9 进行统计分析,精密度结果见表 3,表 3 精s a 度银含量(质量分数)/%重 复 性 限再 现 性 限R0.0 0 0 10.0 0 0 0 2 40.0 0 0 0 3 40.0 0 0 50.0 0 0 0 9 10.0 0 0 1 20.0 010.0 0 0 110.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