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GBT 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695234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4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BT 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BT 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BT 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BT 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GBT 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 B/T 1 9 2 7 6.1-2 0 0 3/I S O 1 4 8 5 1:1 9 9 9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 S O 1 4 8 5 1:1 9 9 9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 需氧量的方法(英文版)。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 心生物分解材料工作组在1 9 9 9 年一2 0 0 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试验,在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附录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绿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

2、起草,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云宣、王世和、张先炳、陈学军、孔力、刘嘉藩、杨惠娣、陈家琪、叶新建、毛国玉、徐凤霞、刘彩霞。G B/T 1 9 2 7 6.1-2 0 0 3/I S O 1 4 8 5 1:1 9 9 9引言 随着塑料使用量的增加,回收和处理已变成一个热点,但塑料要完全回收是困难的。另外,匹难回收的塑料如渔具、农业用覆盖物和水溶性的聚合物等.常常从封闭的垃圾处理循环系统中泄漏到环境中去采用可生物分解材料是解决这类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被送至堆肥设备的产品

3、或包装材料应尽可能地生物分解所以测定这些材料可能的生物分解能力和获得在自 然环境中它们生物分解能力的指标就很重要为了规范测定水Pt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警告;废水、活性污泥、土壤及堆肥中可能含有潜在致病菌,因此,处理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处理毒性试验化合物或性质未知的化合物时须特别小心。G B/T 1 9 2 7 6.1-2 0 0 3/I S O 1 4 8 5 1:1 9 9 9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试验条件下将试验材料曝置于由活性污泥、堆肥或土壤配制成的水性培养液中,并通过测量

4、密闭呼吸计内消耗的氧气量来测定材料包括含添加剂的塑料的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方法 如果采用未经适当处理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时,本试验仅模拟在 自然含水环境中的生物分解过程;如果使用混合的或预曝置的接种物时,本方法可用来测定试验材料潜在的生物分解性能 本标准采用的试验条件并不一定为产生最大生物分解性能的最佳条件,但本标准设计上是用来测定材料的潜在生物分解能力或表示自然环境中材料的生物分解性能 通过计算碳平衡量可提高对生物分解性能评估的准确度(可选项,见附录E),本方法适用于以下材料:一 一 天然和(或)合成聚合物、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一含有如增塑剂、颜料或其他化合物等添加剂的塑料材料;-一 水溶性

5、聚合物:一 在试验条件下,不会对接种物内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的材料,抑制作用可应用抑制控制或其他 适当方法来测得。如果试验材料对接种物有抑制作用时,可在较低的试验浓度下使用其他接 种物或已预曝置的接种物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汀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川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 S O 8 2 4 5:1 9 9 9 水质总有机碳(T O C)及溶解有机碳(D O C)的测定指南 I S O 9 4

6、 3 9:1 9 9 9 水质 水性培养液中 有机化合物最大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二氧化碳释放试验 I S O 1 0 6 3 4:1 9 9 5 水质 用于连续测定难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在水介质中生物分解能力培养液的配制与处理的指导原则 I S O/r R 1 5 4 6 2:1 9 9 7 水质生物分解能力的选择性试验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M于本标准3.1 最终需氧生物分解 u l t i m a t e a e r o b i c b i o d e g r a d a t i o n 在有氧条件下.有机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C O,)、水(H()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

7、机盐和新的生物质3.2 活性污泥 a c t i v a t e d s l u d g e 废水好气处理时,在溶解氧的存在下.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而产生的生物质。G B/T 1 9 2 7 6.1-2 0 0 3/I S O 1 4 8 5 1:1 9 9 93.3 活性污泥中的悬浮固 体浓度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s u s p e n d e d s o l i d s i n a n a c t i v a t e d s l u d g e 已知体积的活性污泥经过滤或离心后,于 1 0 5 下干燥至恒重所得到的固体量。3.4 生化需氧量b i

8、o c h e m i c a l o x y g e n d e m a n d,B O D 在特定条件下,试验材料在水中由于需氧生物氧化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以每毫克或克试验材料吸收氧气的毫克数表示(m g 吸收氧气/m g 或g 试验材料)3.5 理论需氧量t h e o r e t i c a l o x y g e n d e m a n d,T h O D 将试验材料完全氧化所需氧气的理论最大值,可由分子式计算得到,以每毫克或克试验组分吸收氧气的毫克数表示(m g 吸收氧气/mg 或9 试验组分)3.6 总有机碳t o t a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9、 o n,T O C 悬浮或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所含有的总碳量。3.7 溶解有机碳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D O C 溶解在水中、无法以 特别相分离方法(如4 0 0 0 0 m s-i 离心分离1 5 m i n 或孔径。.2 u m-0.4 5 V m过滤膜过滤)而分离的有机碳。3.8 迟滞阶段l a g p h a s e 从试验开始一直到微生物适应或选定了分解物,并且试验材料的生物分解程度已经增加至最大生物分解率 1 0%时所需要的天数。3.9 最大生物分解率m a x i m u m l e v e l o f b i

10、o d e g r a d a t i o n 试验中,试验材料不再发生生物分解时的生物分解程度,以百分率表示3.1 0 生物分解阶 段 b i o d e g r a d a t i o n p h a s e 从迟滞阶段结束至达到最大生物分解率的9 0%时所需的天数。3.1 1 平稳阶段 p l a t e a u p h a s e 从生物分解阶段结束至试验结束时所需的天数3.1 2 预曝置p r e-e x p o s u r e 在试验材料的存在下对培养液进行的预培养,目的是通过适应和(或)选择微生物来增强培养液对试验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3.1 3 前处理p r e-c o n d

11、i t i o n i n g 在没有试验材料存在的情况下,对培养液预培养,目的是使微生物适应试验条件以提高试验效果4原 理 在水性系统中利用好气微生物来测定材料的生物分解率。试验混合物包含一种无机培养基、有机碳浓度介于1 0 0 m g/L -2 0 0 0 m g/l,的试验材料(碳和能量的唯一来源),以及活性污泥或堆肥或活性土壤的悬浮液制成的培养液。此混合物在呼吸计内密封烧瓶中被搅拌培养一定时间,试验周期不能超G B/T 1 9 2 7 6.1-2 0 0 3/I S O 1 4 8 5 1:1 9 9 9过 6 个月。在烧瓶的上方用适当的吸收器吸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测量生化需氧量(B

12、O D),例如,通过测量在呼吸计内烧瓶中维持一个恒定体积气体所需氧的体积或自动地或人工地测量体积或压强的变化(或两者兼测),可使用附录 C 中的呼吸计,同时也可使 用如 I S O 1 0 7 0 8里描述 的两相 密封瓶(见附录 D),生物分解的水平通过生化需氧量(B O D)和理论需氧量(T h O D)的比来求得,用百分率表示。在测定 B O D过程中必须考虑可能发生的硝化作用的影响由生物分解曲线的平稳阶段的测定值,确定试验材料最大生物分解率 此外,可选择性计算碳平衡量以对生物分解提供附加信息(见附录E)o 与I S O 9 4 0 8 不同的是,I S O 9 4 0 8 是使用各种不

13、同的有机组分,而本标准特别地制订用于测定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 特殊要求影响到培养液、试验培养基的选择时可通过碳平衡量的计算来修正生物分解能力的评价。5 试验环境 培养应在黑暗的或弱光的密闭空间中进行,该空间应没有抑制微生物繁殖的蒸汽 并保持恒温2 3 士1 0C,或根据使用的培养液和被评估的环境选择其他合适的温度。注:使用堆肥培养液时,适宜采用较高的温度6 试荆 使用分析纯级试剂。6.1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不含毒性物质(特别是铜),溶解有机碳(D O C)含量(2 m g/L o6.2 试验培养基 根据试验目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试验培养基。例如:模拟自然环境时可使用标准的试验培养基;如果试验材料浓

14、度较高时,可使用具有较高缓冲能力和培养基浓度的优化试验培养基。:_:标准试验培养基 溶液 A 溶解:KH2 P O,(无水)8.5 g;K z H P O(无水)2 1.7 5 g;N a,HP O,2 H2 0 3 3.4 g;NH 4 C l 0.5 g 于水(见 6.1)中,加水(见 6.1)稀释至 1 0 0 0 m l。注:止确配制时,溶液的 p H值应为 7.4 06.2.1.2 溶液B 溶解 Mg S 0 4 7 H()2 2.5 g于水(见 6.1)中,加水(见6.1)稀释至1 0 0 0 M I,6.2.1.3 溶液 C 溶解 C a C l,2 H,O 3 6.4 g于水(

15、见6.1)中,加水(见 6.1)稀释至 1 0 0 0 ml。6.2.1.4 溶液 D 溶解 F e C I,6 H 2 00.2 5 g 于水(见 6.1)中,加水(见 6.1)稀释至1 0 0 0 m 工 为避免溶质析出,本溶液应在临用前配制,或在溶液中加人一滴浓H C l 或一滴浓度为。.4 g/工的乙二胺四乙酸(E D T A)水溶液。5.2.1.5 制备 在培养瓶中依次加人水(见 6.7)5 0 0 mL,溶液 A 1 0 m工和溶液 B,C,D各 1 m工 _,加水(见 6.1)稀释G B/T 1 9 2 7 6.1-2 0 0 3/I S O 1 4 8 5 1:1 9 9 9至

16、 1 0 0 0 mL o6.2.2 优化试验培养基 优化试验培养基经过高度缓冲并含较多无机营养物,在试验期间,即使试验材料总有机碳含量较高时,也应保持恒定的p H值。本培养基中含有磷(P)2 4 0 0 m g/l和氮(N)5 0 m g/l,因此适合于含有有机碳浓度接近2 0 0 0 m g/I 一 的试验材料。如果试验材料总有机碳含量更高或更低时,可增加或减少氮的含量,以维持碳氮比(C:N)为4 0:1,6.2.2.1 溶液 A 溶解 K H,P O(无水)3 7.5 g;N a,HP O,2 H-O 8 7.3 g;NH,C l 2.0 g;于水(见 6.1)中,加水(见6.1)稀释至 1 0 0 0 m L6.2.2.2 溶液 B 溶解Mg S O,7 H,_ 0 2 2.5 g 于水(见6.1)中,加水(见6.1)稀释至1 0 0 0 m l-6.2.2.3 溶液C 溶解:a C I 2 2 H,O 3 6.4 g于水(见6.1)中,加水(见6.1)稀释至1 0 0 0 ml6.2.2.4 溶液 D 溶解 F e C l 6 H 2 0 0.2 5 g 于水(见6.1)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