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05 苏农 业标苏农 业标州 市地 方准州 市地 方准 DB3205 DB3205/T 133-2007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 20080301 发布 20080301 实施 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发布 食品伙伴网http:/ 133-2007 I 前 言 本标准在编写结构、内容和格式等方面均符合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 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确定方法。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蚕桑指导站、吴江市蚕桑指导站、太仓市蚕桑指导站、吴中区
2、蚕桑技术推广站、吴江市平望镇梅堰蚕业合作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婀妮、李雪勤、姚新华、杨佩华、石伟林、邱小明、叶国平、皇甫兴成、黄文珍。食品伙伴网http:/ 133-2007 1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小蚕共育术语和定义、小蚕专用桑园建立与管理、共育室建造、共育室管理、共育准备、饲育管理、分蚕、共育后消毒。本标准适用于桑蚕 1 龄3 龄小蚕共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
3、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3205/T 052-2003 苏州市蚕病防治技术规程 DB3205/T 076-2004 优质桑园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小蚕共育 把一定数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到 3 龄的一种管理模式。4 小蚕专用桑园建立与管理 4.1 建立 4.1.1 选址 宜选择地下水位 1m 以下,表土层 30cm 以上,肥力高,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田块。4.1.2 桑品种 宜选择发芽率高、成熟度齐、叶质充实的桑品种。4.1.3 栽植方式 宜集中连片、南北畦向栽植,栽植密度每 667m2800 株1000 株。4.
4、2 管理 应符合 DB3205/T 076-2004 的规定。5 共育室建造 5.1 选址 宜选择地势高燥、与大蚕室和簇室隔离、无环境污染的地点。食品伙伴网http:/ 133-2007 2 5.2 构造 房屋南北走向,有对流窗、硬质地面、平顶,能保温保湿、清洗消毒方便。5.3 规模 一般共育 10 张蚕种需要共育室 10 m215 m2。5.4 设备配置 具备加温补湿、通风换气、遮光照明的功能设施条件。5.5 附属设施 配备专用贮桑室和专用消毒池。6 共育室管理 6.1 人员要求 选配养蚕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强、受蚕农信赖的专人管理。6.2 制度建立 根据生产条件,建立和完
5、善防病卫生、饲育管理和岗位责任制。7 共育准备 7.1 养蚕前消毒 按照 DB3205/T052-2003 中 2 的规定进行。7.2 领种及补催青 7.2.1 领种 领种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运种的工具要清洗消毒,严禁携带异味物品。蚕种应平放,不可堆压过高,防止雨淋或剧烈震动,途中应遮光保护。蚕种领回后应及时分发到共育室。7.2.2 补催青 蚕种分发到共育室后,进行摊种,一张种摊一只蚕匾,补催青待收蚁。摊种方法见表 1,补催青环境调节要求见表 2。表 1 摊种方法 方 法 纸包收蚁法 双网桑收法 摊 种 下黑(红)纸摊种,上绵纸,四周折边。事先将此纸盒压平服,摊种后四边折边夹紧。下垫白纸,摊种
6、,上覆第一张压卵网,到收蚁前放光时再覆第二张收蚁网。摊种面积 45cm35cm 45cm35cm 注意事项 蚕匾底平,黑纸、绵纸或覆网平服,摊种时蚕卵均匀无重叠。两种收蚁方法,均需下垫、上盖防干纸,以遮暗、保湿、防止滴水影响孵化。表 2 补催青环境调节要求 领 种 前 预升温到 24.0,温湿差 1.0,迎接蚕种。蚕种入室摊种后 升温到 25.5,温湿差 0.5,关闭门窗,黑布遮光,保持绝对黑暗。第 二 天 继续黑暗保护,傍晚升温到 26.5,温湿差 0.5,到 2300 时,揭去上盖的一层防干纸。食品伙伴网http:/ 133-2007 3 7.3 收蚁 7.3.1 时间 收蚁当天 5006
7、00 时感光,春蚕 800900 时收蚁,9301030 时结束;夏秋蚕 600700 时收蚁,830930 时结束。7.3.2 方法 一般采用纸包收蚁法和双网桑收法。操作要求见表 3。表 3 收蚁操作要求 方 法 纸包收蚁法 双网桑收法 收 蚁 折纸盒,揭绵纸,敲去黑卵,一张一匾摊在防干纸上,及时撒 1.5cm 见方呼出桑一薄层,约 0.02kg。有 扑 网 法 和 卷 网 法 两 种。卷 网 法 在 提 网 前10min15min 撒呼出桑,然后提网到收蚁匾内;扑网法,提网到收蚁匾时,将网上下反转,用蛾毛柄拍网震落叶蚕到匾内防干纸上,直接定座。定 座 半小时后定座时,适当扩匀至 0.14m
8、2/张,然后防僵粉蚁体消毒,10min 后撒焦糠、第一回给桑。卷网法定座方法同左,给桑量酌增;扑网法可直接定座到 0.24m2/张,再蚁体消毒、焦糠、第一回给桑。8 饲育管理 8.1 饲育形式 采用薄膜覆盖三回育。8.2 环境调节 掌握目的温湿度,确保 24h 结束疏毛期,实现“十天赶三眠”。具体调控要求见表 4。表 4 饲育环境调节控制要求 龄 别 一 龄 二 龄 三 龄 食桑 28.0 差 0.5 27.0 差 0.5 26.0 差 1.0 温湿度()眠中 27.0 差 1.0 见起差 0.5 25.5 差 2.0 见起差 1.0 24.0 差 2.0 见起差 1.0 换 气 结合给桑换气
9、 每日 3 次4 次 经常换气 光 线 白天微明,夜间黑暗,光线均匀。8.3 桑叶采摘和贮藏 8.3.1 采叶 小蚕用叶含水率以 80%为宜,叶质新鲜。采叶分早、晚两次,以叶色为主要依据,以叶位作参考,各龄用叶要求见表 5。表 5 桑叶采摘要求 龄 别 叶 色 叶 位 收 蚁 黄中带绿 桑梢顶端由上而下第二叶至第三叶(新梢最大叶的上一叶)一 龄 嫩绿色 桑梢顶端由上而下第三叶至第四叶 二 龄 绿色 桑梢顶端由上而下第五叶至第六叶 三 龄 将转浓绿色 止心芽叶(三眼叶)8.3.2 贮藏 桑叶采回后,应贮放在低温多湿环境中。1 龄2 龄采用缸贮法、活叶贮桑法,2 龄3 龄采用栈条食品伙伴网http
10、:/ 133-2007 4 围贮法,先采先用。8.4 给桑 以蚕的发育需要和饲育环境中桑叶新鲜保持程度为主要依据。各龄给桑要求见表 6。表 6 给桑要求 张种逐日给桑量(kg)张种逐日饲育面积(m2)龄 别 小计 1 2 3 4 1 2 3 切桑 大小(cm2)撒 叶 层数 一 龄 1.25 0.20 0.55 0.50 0.20.3(1 匾)0.40.8(2 匾)1.2(2 匾)0.51.5 1.21.5 二 龄 3.50 0.50 1.75 1.25 1.21.4(2 匾)2.02.5(4 匾)2.5(4 匾)1.52.5 1.21.5 三 龄 17.00 3.00 6.00 7.00 1
11、.00 2.53.0(4 匾)4.05.0(68 匾)5.5(68 匾)粗 切 三眼叶 1.52.0 8.5 扩座与除沙 每次给桑前进行扩座、匀座,并适时除沙。具体要求见表 7。表 7 扩座与除沙要求 扩 座 龄 别 张种饷食面积 张种最大面积 达到时限 除 沙 一 龄 0.2 m2 1.2 m2 饷食后 36h 左右 二 龄 1.2 m2 2.5 m2 饷食后 28h 左右 起除、眠除各一次 三 龄 2.5 m2 5.5 m2 饷食后 38h 左右 起除、中除、眠除各一次 8.6 消毒防病 按照 DB3205/T052-2003 中 3 的规定进行。8.7 眠起处理 8.7.1 眠前处理 眠
12、前要适时加网除沙。1 龄不眠除,将蚕座扩大,蚕头稀放,撒焦糠止桑;2 龄部分蚕体壁紧张发亮,食桑行为呆滞或有蚕叠蚕现象发生时加眠网;3 龄大部分蚕体壁紧张时加眠网,见眠 60%70%停止给桑、眠除,经过 6h8h 后,在蚕座上撒焦糠,加网给桑提青,另行饲养。8.7.2 眠中保护 眠中温度降低 0.51.0。干湿差:眠中前期(从止桑到见起蚕)2.03.0,保持眠中环境干燥;后期(见起蚕到饷食期)1.52.0,适当补湿,防止过分干燥。眠中保持安静,避免风吹和振动。8.7.3 饷食处理 大部分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头胸部左右摆动、显出求食状态时为饷食适期,一般在见起后 9h10h;饷食用叶应新鲜、适熟偏
13、嫩,给桑量为前龄盛食期的 80%;饷食前撒防僵粉加网,给桑二次后即行起除。9 分蚕 食品伙伴网http:/ 133-2007 5 3 龄饷食第二回叶后分蚕。分蚕应在傍晚进行,随匾运送;运蚕工具要清洗消毒,无异味;蚕匾叠加平放,不可堆压过高,遮布覆盖保护,防止雨淋或剧烈震动。10 共育后消毒 按照 DB3205/T052-2003 中 4 的规定进行。食品伙伴网http:/ 133-2007 6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蚕桑生产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特色产业,现代蚕业发展对蚕桑生产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小蚕共育作为养蚕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是养好大蚕实现蚕茧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它克服
14、了养蚕模式规模小、技术落后,费工、费时、费料、茧丝质量差等缺点,有利于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保足小蚕头数;有利于做好小蚕护理,促进蚕体发育整齐;有利于消毒防病,使得蚕体强健好养,有利于降低养蚕成本,实现低耗低投;有利于提高茧质,增加蚕农收入。实行小蚕共育还有利于集中指导和培训,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有利于蚕桑技术标准化,然而,全市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小蚕共育技术规程,为了规范我市蚕茧生产技术,提高小蚕共育水平和养蚕工效,生产上亟待一套相应的规范。二、任务来源和编制过程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经苏州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列为 2007 年度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由苏州市蚕桑
15、指导站、吴江市蚕桑指导站、太仓市蚕桑指导站、吴中区蚕桑技术推广站和吴江市平望镇梅堰蚕业合作有限公司共同负责编写。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广小蚕共育,在共育室的建造及小蚕共育技术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通过多年多点示范试验及扩面推广,掌握了小蚕专用桑园建立与管理、共育室建造、共育室管理、共育技术等方面大量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查阅了有关小蚕共育的专业文献和资料,于 2007 年 10 月整理编写了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的草案,12 月我们又组织科研、生产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听取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由此形成标准送审稿;2007 年 12 月26 日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召开评审会,经再次修订补充后形成了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三、技术指标的确定原则及依据 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原则是切合实际、措施具体、操作简便、科学规范。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 1 龄3 龄小蚕共育,在起草过程中,我们总结多年积累的小蚕共育经验,参考了DB3205/T 052-2003 苏州市蚕病防治技术规程和DB3205/T 076-2004 优质桑园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农业标准和专业文献资料。食品伙伴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