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3202010 江淮中稻避灾减灾生产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江淮中稻防高温热害补偿栽培技术 Guidelines of production technique of disaster avoidance and reduction in middle-season rice in Yangze and Huai river area Part1:The technology of compensated cultiv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eat injury preven
2、tion in middle season rice in Yangze and Huai river area 2010-12-30 发布 2011-01-3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34/T 1320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革、杨惠成、王士梅、许有尊、孔令娟、张德文、郑乐娅、朱启升。DB34/T 13202010 1 江淮中稻避灾减
3、灾生产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江淮中稻防高温热害补偿栽培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江淮一季中稻高温热害的定义、高温危害的温度指标,防高温热害生产的中稻品种选用、育秧、大田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的安徽江淮中稻产区,以及受到低纬和中高纬各种天气影响,气候复杂多变,7月底8月初高温频次较高的同类地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17891 优
4、质稻谷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4/T 589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生产技术 DB34/T 684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DB34/T 796 机插水稻软盘和双膜育秧作业技术规范 DB34/T 793 单季水稻机插大田管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高温热害 是指水稻在孕穗至扬花期,如果遇上 35 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发育不良,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形成空壳,即所谓“花而不实”。气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重。3.2 水稻开花、灌浆期受高温危害的温度指标
5、水稻不同发育期的高温热害指标不同,籼稻开花期间长时间高温伤害的临界温度为日平均气温 30,短时高温伤害的临界温度为 35。一般孕穗、抽穗期受害温度指标为:日最高气温持续 3 天以上35,盛花期 3637严重受害。DB34/T 13202010 2 3.3 双向调整播期 在江淮一季稻区实施避高温热害栽培,中稻的播种期一是先前推至 4 月上旬,二是向后推迟至 5月中旬,使一季中稻的开花期避开 7 月底 8 月上旬的高温危害而严重影响结实。4 品种选用 4.1 选用抗逆性强的适宜品种 根据茬口、水利以及生产条件,选用经过安徽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全生育期140 天150 天,花穗期热
6、敏感性弱、结实能力强的中迟熟杂交或常规中稻品种。稻米品质按 GB/T 17891 执行。4.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按 GB 4404.1 执行。5 育秧 选择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式,旱育秧苗床或湿润育秧秧田的选择、培肥,以及种子处理、播种、管理等按 DB34/T 684、DB34/T 591、DB34/T 589 执行。在此基础上,根据气候条件、接让茬时间、播始历期等因素安排播种期,适当降低播种量,强化秧田管理,培育壮秧。5.1 播种期 秧龄 30 d35 d 的常规育秧手栽中籼水稻,江淮北部 4 月底5 月 5 日前后播种,江淮中部 5月 1 日5 月 10 日,江淮南部 5 月 5 日5 月
7、 15 日;20 d 左右小苗机插的播种期相应推迟 5 d10 d 左右。中晚粳同比相应推迟 5 d 左右。5.2 稀播壮秧 旱育秧:每净苗床播杂交中籼(粳)稻种 30 g40 g,常规中粳品种 35 g50 g。湿润育秧:按 1:81:10 准备秧田,每 667 秧田播杂交中籼(粳)稻种 10 kg12.5 kg、杂交中粳 12.5 kg15 kg,常规中粳 25 kg30 kg g。每 667 大田用种量:手工栽插的杂交中籼稻 1.25 kg1.5 kg、杂交中粳 1.5 kg1.75 kg,常规中粳 3.0 kg 左右。小苗机插的育秧参照 DB34/T 796 要求;每 667 大田用种
8、量参照 DB34/T 793 要求进行。苗床管理,按根据育秧方式不同参照 DB34/T 796、DB34/T 684、DB34/T 591 等相关要求执行。秧苗 1 叶 1 心期用 200 mg/kg200 mg/kg 的多效唑喷施,控高促蘖壮秧。5.3 防治病虫草害 苗期重点防治立枯病、条纹叶枯病(灰飞虱)、稻蓟马;有杂草时人工或用除草剂除草。移栽 1 d2 d 前带药下田,预防稻瘟病、白叶枯防治措施见附录 A。6 大田栽培管理 DB34/T 13202010 3 大田栽培管理根据不同栽插方式分别参照 DB34/T 793、DB34/T 684、DB34/T 591 等相关要求执行。特别注意
9、预防高温和高温发生采取应急措施。6.1 高温的预防 6.1.1 双向调整播期,避开穗期的高温热害 在选用抗逆性强的适宜耐热品种的基础上,双向调整播种期,4 月上旬或 5 月中旬播种,使一季中稻的开花期避开 7 月底 8 月上旬的高温危害而降低结实率和籽粒重。6.1.2 栽培措施主动避开高温热害 根据水稻生长期的短、中期的气象预报,结合水稻幼穗发育进程,栽培管理上采用中期增施氮肥延迟生育进程,或适度控水提早生育进程等技术措施,人为调节抽穗扬花期,以避开明显可预计的高温。6.2 高温的防御 6.2.1 灌深水调节 抽穗扬花期遇上日平均 30(日高温 36)以上高温,可采取灌深水(水层 10 cm
10、左右),有条件的可取水库凉水流动灌溉,降低穗层温度。6.2.2 冠层喷水降温 扬花后期遇上极端高温,可采取穗层喷水降温的方法。6.3 高温危害的补救 6.3.1 增施叶面肥,防早衰 高温热害发生后,于扬花结束次日和此后的 7 d10 d,每 667m2 用 1 kg 尿素加 400 g 的KH2PO4加 15三唑酮 100 g 兑水 30 kg 两次叶面喷施。6.3.2 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减缓高温的伤害,补偿高温胁迫后的生长 于水稻孕穗期和见穗当天 2 次叶面喷施 50 mg/L的NAA-Na、或 30 mg/L 赤霉素、或 10 mg/L 6-BA、或 60 ml 的美洲星(兑水 30
11、 kg/667m2)等外源调节物质,可防止高温对功能叶的伤害,延缓衰老,稳定结实率、保产。6.3.3 蓄留再生稻 如高温为害较重,致使大田结实率 25以下,可考虑割茬蓄留再生稻。割茬时间控制在 8 月20日之前。留茬高度在 30 cm 左右;割茬 12 d 按每 667m2 追施尿素 7.5 kg 作为提蘖肥,第二次于 9月 10 日前后按每 667m2 追施尿素 5 kg 尿素作提穗肥;水份管理按常规。7 病虫草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组合),进行种子消毒,加强秧田期病虫防治“带药下田”;切忌过肥、过苗、倒伏或贪青;严禁串灌和长期深灌;注意保护天敌,消灭田
12、边杂草;加强病虫测报,DB34/T 13202010 4 实行适期用药,总体防治。重点搞好 7 月中、下旬和 8 月中、下旬两次总体用药防治,严格按照 NY/T 5117 执行。7.2 病虫防治 分蘖期(6 月下旬末7 月上旬):当稻飞虱百丛 1000 头,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 100 头,白叶枯病始见中心病株时,应进行及时防治,具体防治措施见附录 A。孕穗期灌浆期:当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 60 头、稻飞虱百丛虫量 1500 头、纹枯病病丛率 30时,二化螟根据病虫预报卵孵高峰期,应进行及时防治,稻曲病在破口前 57 天进行预防;重发年份一周后再补治一次。具体防治措施见附录 A。8 收获 黄熟末收
13、获,及时脱粒、晾晒,勿在砂石和沥青等路面晒谷,避免在水泥场地薄摊爆晒,至水分达标准时及时贮藏。DB34/T 13202010 5 A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江淮中稻防高温热害补偿栽培病虫草防治 表A.1 江淮中稻防高温热害补偿栽培病虫草防治 关键时期 关键病虫 防治指标 关键技术 播种前至移栽后 7 天 种传病虫:如恶苗病、稻干尖线虫病、稻水象甲、灰飞虱等 预防措施 1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前晒种 1 天,用 4.2浸丰 2 ml 或 25咪鲜胺 2 ml 加水 510 kg,浸 45 kg 稻种,浸泡 36 小时。2秧田预防:秧苗 3 叶期,每 667m2 用 40%毒死蜱80 ml 对水
14、30 kg 均匀喷雾防治灰飞虱。移栽前 57 d,每 667m2 用 8000 单位Bt粉剂 200300 g 对水 30 kg 均匀喷雾。3化学除草:以稗草、莎草为主的常规移栽田,水稻移栽后 46 d,每 667m2 用 50%苯噻草胺WP 30 g40 g,拌毒土撒施。以稗草、莎草、阔叶草混生的稻田,水稻 23 叶期,用 2.5稻杰 60 ml,对水 30 kg 茎叶喷雾。分蘖期(6月下旬末-7月上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 1000 头/丛 百丛幼虫 100 头 始见中心病株 每 667m2 用 8000 单位Bt粉剂 200300 g 加 25%扑虱灵粉剂 100 g 或对水 4
15、0 kg 均匀喷雾。白叶枯病始见中心病株田同时加 20叶枯宁 100 g 均匀喷雾。穗期(孕穗期至灌浆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 百丛幼虫 60 头 根据病虫预报卵孵高峰期 百丛虫量 1500 头 病丛率 30%预防措施 7月底8月初:每 667m2 用 25吡蚜酮 20 g 加 40 丙溴磷 100 ml 加 10井蜡芽水剂 150 ml 对水 40 kg均匀喷雾;稻曲病重发年份,一次防治一周后每 667m2 再用10井蜡芽水剂 150ml对水 40 kg 补治一次。8月中旬查治稻飞虱,药剂每 667m2 可选用 48乐斯本100 ml 中下部均匀喷雾。注:机动喷雾器 667m2 用水量视水稻群体大小掌握在 14 kg28 kg(12 背包水)。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