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4T 1322-2010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18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697342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1322-2010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18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4T 1322-2010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18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34T 1322-2010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18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34T 1322-2010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18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34T 1322-2010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18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DB34T 1322-2010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18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0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3222010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 188 高产栽培 技术规程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Quality Late Double-croppingIndica Rice Xinyou 188 2010-12-30 发布 2011-01-3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34/T 1322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2、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从合、黄义德、陈金节、周桂香、张琴、王合勤、严志。DB34/T 13222010 1 优质双季晚籼稻新优 188 高产栽培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季晚籼稻区优质稻品种新优 188 高产栽培的技术指标,包括产地环境、产量结构指标、育秧、移栽、施肥、水浆管理、病虫草综合防治、收获等。本标准适用于双季晚籼稻区新优 188 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

3、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17891 优质稻谷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4/T 589-2006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生产技术 3 产地环境 土地平整,格田成方,独立排灌;土壤基础肥力达到第2次土壤普查分等定级的中、上等;农田生态环境符合 NY 5116 的规定。4 产量结构指标 产量结构指标见表 1.表1 产量及穗粒结构指标 单位:667m2产量(kg)有效穗数(万)每穗总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g)550600 201 13010 85 26 5 育秧 5.1 关键技术 DB34/T 13222

4、010 2 以适宜优质稻米生产的最佳抽穗期为标准确定适宜播种期,避灾防灾;确定适宜的育秧方式和播种量及秧龄,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多蘖壮秧。5.2 播种期 根据安徽省双季晚籼稻地区茬口特点和气候特征,新优 188 播种期在 6 月 1520 日。5.3 壮秧标准 旱育秧秧龄 30 天、湿润育秧 28 天左右,叶龄 56 叶,苗高 15 cm 左右,带蘖 2 个左右,根系短、白、粗。5.4 浸种催芽 晒种 12 天后,用浸丰或脒酰胺浸种 24 小时,消灭种子表面残留病菌,催芽至破胸露白摊晾备播。具体用药方法和数量见附录 A。5.5 育秧方法 5.5.1 旱育秧 选择肥沃、疏松、深厚的菜园或旱地作苗床

5、,每 667 m2 施无害化处理有机肥 2000 kg 培肥,播种前 20 天施 45的复合肥 50 kg、氯化钾 5 kg、尿素(1015)kg。或在播种前开沟整好苗床后施用旱育秧专用壮秧剂,用量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畦宽(1.21.4)m,沟宽 0.4 m,深(1520)cm,浇足底墒水,使(015)cm 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播种量为芽谷(26.740.0)kg/666.7 m2,播种后用木板轻压,盖细壤 土(0.51.0)cm,以不见谷为度。盖种后喷施除草剂,再平铺薄膜或起拱覆膜保湿,平铺的膜上加盖少量麦草以防高温烧苗。齐苗后揭膜,并浇一次透水,以后以控水控苗为主,出现卷叶时补水,降雨排干

6、沟水。叶色褪淡时用腐熟清水粪作追肥。5.5.2 湿润育秧 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每 667 m2 施无害化处理有机肥 1000 kg,复合肥 25 kg、氯化钾 5 kg、尿素(510)kg。整好后开沟做畦,畦宽 1.5 m,沟宽 0.35 m,深 20 cm,播种量为芽谷 14.0 kg/667m2,播后塌谷。出苗至 3 叶期前满沟水至半沟水湿润管理为主,3 叶期至移栽以浅水为主。2 叶 1 心期施一次断奶肥,每 667 m2 尿素 5 kg,移栽前 35 天施一次送嫁肥,每 667 m2 尿素(57.5)kg。5.6 秧田期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虫害,具体用药方法和数量见附

7、录 A。6 移栽 6.1 关键技术 适期栽插,宽行窄株,确定合理密度,提高栽插质量。6.2 移栽期 根据育秧方式、播种期和秧龄,新优188移栽期安排在7月中旬。DB34/T 13222010 3 表2 播种期、移栽期和预期抽穗期 播种期 移栽期 预期抽穗期 6 月 15 日20 日 7 月 15 日20 日 8 月 30 日左右 6.3 移栽密度 移栽密度见表 3。表3 移栽密度 单位:667m2株距(cm)行距(cm)穴数(万)每穴种苗 茎蘖苗数/穴 基本苗(万)13.3 20.0 2.50.1 2 45 1012.5 7 施肥 7.1 关键技术 精确定量,合理配方,适氮稳磷增钾补微;前肥后

8、移,减少基蘖肥,增施穗肥,控制前期无效生长量,主攻大穗。7.2 肥料种类和数量 肥料种类和数量见表 4。表4 肥料种类和数量 单位:kg/667 m2 纯 氮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钾 二氧化硅 硫酸锌 1314 57 1012 45 12 7.3 肥料运筹 基蘖肥氮:穗肥氮为 7:3;基肥每 667 m2 施有机肥 2000 kg 或饼肥 50 kg;尿素 5 kg、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 15:15:15 复合肥 30 kg;酌情增施锌、硅肥。分蘖肥施尿素 8.5 kg10 kg。穗肥总量为尿素 5 kg,氯化钾 10 kg15 kg。7.4 施肥时期与方法 基肥中有机肥在耕地前施下,化肥在耕

9、后整地前施下,即改耖口肥为犁沟肥。分蘖肥在栽后 56天施下。穗肥在拔第一节间后、抽穗前 28 天左右施,前期群体较大的在抽穗前 1518 天施。抽穗期及抽穗后一般不施氮肥。8 水浆管理 8.1 关键技术 采用群体质量控制技术,严格控制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推广节水健身栽培,禁止长期水层灌溉、深水灌溉和大水漫灌。DB34/T 13222010 4 8.2 管理方法 返青期保持浅水 3 cm;浅水湿润交替;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 8090时晒田,至拔节初期(第一节间定长、二次枝梗分化期)距抽穗约有 25 天左右)以干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可分次搁田控苗,历时 20 天左右。二次枝梗分化期(幼穗长度

10、 1 mm2 mm)至抽穗开花期以浅水(3 cm)和湿润交替为主。灌浆至成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获前 7 天断水,切忌后期断水过早。9 病虫草综合防治 9.1 原则 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实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一保一宽三严,即保护害虫天敌,适当放宽防治标准,不滥施农药;严格农药种类,严格施药时间,严格用药数量。按照 DB34/T 589-2006 要求,做好健身节水灌溉,适期烤田。分蘖期不用化学农药,保护稻田蜘蛛等主要天敌种群增长,降低后期害虫种群密度,减轻其危害程度。9.2 防治对象 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条纹叶枯

11、病、南方病毒病等。9.3 用药方法 在注重农业防治(健身栽培、保护天敌等)和物理防治(使用诱虫灯)的基础上,防治水稻螟虫有杀虫单、Bt制剂等,防治稻纵卷叶螟有杀虫单和Bt乳剂等,防治稻曲病有井蜡蚜、井岗霉素等,防治稻飞虱有噻嗪酮、吡芽酮、醚菊酯等。提倡关键防治期一药兼治,或多药(2 种或以上)一次施兼治,努力减少用药次数,施药方法和用药数量见附录A。9.4 用药时间 化学除草在移栽后 37 天进行。稻纵卷叶螟防治主要是 7 月下旬至8月中旬,防治稻曲病在破口前 10 天12 天和见穗期各用药一次,稻飞虱重点是 7 月底 8 月初,并视虫情补治。10 收获 黄熟末期收割,及时脱粒、晾晒,勿在砂石

12、和沥青路面晒谷,当水分下降到 13时贮藏。_ DB34/T 13222010 5 A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新优 188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关键时期 关键病虫 防治指标 关键技术 秧田期(播前晒种到移栽前)种传病虫:如恶苗病、稻干尖线虫病、稻水象甲等;灰飞虱、稻蓟马、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预防措施 播种期:播前晒种 48 小时后,用 4.2浸丰乳油 2ml或 25咪鲜胺乳油 2 ml 对水 5kg 浸种 5kg 稻种 36 小时后催芽播种。秧苗期:秧苗 2 叶 1 心期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每 667 用 25噻嗪酮 50g 加 40毒死蜱 60 ml,对水1115 kg 均匀喷雾。一

13、次防治 10 天后,每 667 用 25吡蚜酮 20 ml 对水 15 kg 均匀喷雾。分蘖期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纹枯病 百丛 1000 头 百丛幼虫 100 头病丛率 30 病叶率 10 害虫防治:按照 DB34/T 589-2006 要求,做好健身节水灌溉,适期烤田。本期不用化学农药,保护稻田蜘蛛等主要天敌种群增长。在稻纵卷叶螟特别早发年份,每 667 用 Bt 8000IU(国际单位)WP200 g 对水 30 kg 均匀喷雾。条纹叶枯病和南方病毒病预防:7 月中旬,在白背飞虱、灰飞虱若虫初孵期每 667 用 25吡蚜酮 20 ml 加 1.8阿维菌素 30 ml 加 5南宁霉素 30

14、0 ml 对水 30 kg 均匀喷雾。分蘖期除草:水稻移栽前 2 天,每 667 用 12恶草酮乳油 200 ml 直接均匀撒施于稻田,可有效防除多种杂草。以稗草、莎草、阔叶草为主的稻田,移栽后 7 天,667 用50苯噻草胺可湿性粉剂 30 g40 g 或 14乙苄可湿性粉剂 50 g 拌细土均匀撒施。成穗期 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部分稻区)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 百丛幼虫 60 头 根据病虫预报卵孵高峰期 1500 头/百丛 病丛率 30 总体防治适期:防治适期把握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卵孵高峰期,结合稻曲病防治适期(剑叶与倒 2 叶叶枕平期)选定;稻瘟病在水稻破口前 35 天。总体防治用药:每 667 用 25%噻嗪酮 WP100 g 或25吡蚜酮WP30ml加5氯虫苯甲酰胺10ml加10井蜡芽(稻曲令)水乳剂 120 ml 对水 40kg(机动喷雾器 22 kg)均匀喷雾。适期补治:一次防治后 10 天(在破口前 35 天),在稻瘟病适宜发生年份,对中感以上水稻品种,每 667 用20三环唑 WP100g 加 10井蜡芽(稻曲令)水乳剂 120 ml 对水 40 kg(机动喷雾器 20 kg)均匀喷雾。一次防治后 1520 天,根据田间虫情,每 667 用 10醚菊酯 70ml 对水 50 kg(机动喷雾器 22 kg)均匀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