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80 G 2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272011 环巢湖地区水稻氮磷减量控制栽培技术规程 2011-05-10 发布 2011-06-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427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和居巢区农委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英尧、马友华、胡鹏、李立胜、荚恒斌。DB34/T 14272011 1 环巢湖地区水稻氮磷减量控制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2、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氮磷用量减少、降低氮磷流失、保产栽培的育秧技术、大田施肥技术、水浆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一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巢湖地区水稻氮磷用量减少、降低氮磷流失、保产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NY/T 59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 NY/T 49
3、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4/T 301 优质中籼稻旱育壮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氮磷减量 根据本地区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氮、磷用量,按一定比例减少。3.2 浅湿间歇灌溉 在分蘖前期保持 5 mm30 mm 水层,分蘖末期适度晒田,黄熟期自然落干,其他时期为保持干干湿湿状态。3.3 安全排水期 稻田施肥及施用农药后不宜排水的间隔天数。DB34/T 14272011 2 3.4 保产 氮、磷肥减量条件下产量比常规施肥量的不减产或减产不显著。4 要求 4.1 产量指标 550 kg/667 m2。4
4、.2 氮磷流失量指标 按本规程栽培管理的水稻生产田,在整个生长季节内氮、磷流失量比常规栽培管理生产田减少 30以上。5 育秧技术 5.1 品种选择 选用经国家或地方审定通过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5.2 浸种催芽 晒种 1 d2 d,用 25脒鲜胺乳油一支(2 毫升)对水 56 公斤浸泡稻种 1020 h,采用“日浸夜露”法,然后催芽至破胸露白摊晾备播。5.3 播种育秧 5.3.1 播种期 根据气温和品种熟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从巢湖周边的生态条件和主要施肥时期避开雨天考虑,一般播种期在 5 月 5 日10 日。5.3.2 播种方法 可采用旱育秧,秧
5、田与大田比为 1:2025,利于苗床期增加分蘖。根据当地生产习惯也可采用水育秧,但要稀播,秧大田比为 1:10。5.3.3 旱育秧方法 按照 DB34/T 301优质中籼稻旱育壮秧技术规程执行。5.3.4 水育秧方法 秧田选择土壤熟化的冬闲田,播种前施足腐熟有机肥,耙平。播前 3 d4 d 上水,开沟做畦,畦面宽 1.5 m,沟深 20 cm。秧田与大田比为 1:10,秧龄 30 d35 d。播种至 2 叶 1 心期,晴天满沟水,阴雨天半沟水,2 叶 1 心后,灌水上秧板,并保持 23 cm 浅水层。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加 4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20 kg;2 叶 1 心
6、期,施尿素 3 kg5 kg/667 m2 作断奶肥;5 叶DB34/T 14272011 3 期前后根据苗情适当补施接力肥;拔秧前 3 d5 d 施 78 kg/667 m2 尿素作送嫁肥,同时防治一次病虫害。6 大田管理 6.1 大田整地 耕翻地。土壤适宜含水量为 2530,耕深 15 cm18 cm;采用耕翻、旋耕、深松及耙耕相结合的方法。以翻一年,松旋二年的周期为宜。有机质含量高、水源又不足的地块可采用免耕。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水整地要在插秧前 3 d5 d 进行,整平耙细。6.2 移栽 6.2.1 移栽期确定 最适移栽期为 6 月
7、515 日,秧龄以 56 叶为宜。6.2.2 栽插规格 总体原则是增加密度,保证基本苗。采用宽行窄株的人工(或机械)栽插方式,行距 26.7 cm 寸,株距 13.3 寸,保证每 667m2 栽足 1.8 万穴,壮苗单本栽插,弱苗双本栽插,保证每穴栽足 4 苗,确保栽足基本苗 7.2 万/667 m2。6.3 施肥 6.3.1 施肥原则 肥料使用的整体原则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量精确施用,肥料类型利于快速吸收。增加施肥次数,提高水稻对氮磷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肥料使用符合 NY/T 496 的规定。6.3.2 施肥量 氮磷用量按常规高产施肥量的 80,N-P2O5-K2O:12 kg4.5 k
8、g8 kg。氮肥分四次施用,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为 3:3:3:1。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钾肥分两次施用,基肥:拔节肥为 7:3。另外可适当补施锌肥或硅肥。6.3.3 施肥方法与时期 6.3.3.1 基肥 耙地前适量施用一些农家肥,每 667 m2 施纯氮 3.6 kg,磷 4.5 kg,钾 5.6 kg。另外可补施 1公斤锌肥。6.3.3.2 分蘖肥 返青后立即追分蘖肥,每 667 m2 施纯氮 3.6 kg。6.3.3.3 拔节肥 出穗前 35 d,每 667 m2 施拔节肥 3.6 kg、钾肥 2.4 kg。DB34/T 14272011 4 6.3.3.4 穗肥 抽穗前 7 d1
9、0 d 追施穗肥,每 667 m2 施纯氮 1.2 公斤。6.4 水浆管理 6.4.1 水浆管理原则 采用浅湿间歇灌溉,田间不灌深水,既避免排水,又促进生长。大田安全排水期 7 d 以上。总体原则采用浅湿间歇灌溉。寸水栽秧,浅水勤灌促分蘖;高峰苗到来前适时烤田;孕穗中后期及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活熟到老,秆青籽黄。6.4.2 护苗水 从插秧到返青前保持 1 寸深的护苗水。6.4.3 分蘖水 有效分蘖期常灌 3 cm 深的分蘖水,然后让其自然落干(保持湿润),反复多次,既促进分蘖,又利于根系生长。6.4.4 烤田 有效分蘖终止前 3 d5 d,让田间水自然落干,烤田。烤田达到
10、田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 5 d7 d,烤后恢复正常浅水层。6.4.5 护胎水 孕穗至抽穗前管好护胎水。烤田结束后灌 4 cm5 cm 浅水,然后同分蘖水管理,即实行浅湿间歇灌溉。6.4.6 扬花灌浆水 抽穗扬花期,灌 5 cm 深浅水,从扬花灌浆到蜡熟期采用浅湿间歇灌溉。6.4.7 排水 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适当晚排。6.5 病虫草害防治 6.5.1 病虫害防治原则 准确测报,适时集中防治。采用低残留化学农药应即防治,组合农业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综合防治技术。农药的使用符合 GB/T 8321 和 GB 4285 的规定。6.5.2 杂草防治
11、根据稻田杂草类型,移栽后 57 d 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6.6 病虫害防治技术 6.6.1 选好品种,定期轮换。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采用合理耕作制度,适宜栽培技术,合理施肥、科学灌溉。DB34/T 14272011 5 6.6.2 科学测报,集中防治。建立水稻病虫害科学测报体系,利用基层农业组织成立集中防治队伍,提高防治效果。6.6.3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6.6.4 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6.6.5 主
12、要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 6.6.5.1 稻瘟病 依据 GB/T 15790 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40富士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01.25 kg 对水 500 倍喷雾;也可用 13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用量每公顷 1.5 kg,对水 500 倍喷雾。6.6.5.2 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破口前)每公顷用井岗霉素 150200 g 兑水 750 kg 喷雾,或用 DT 杀菌剂在出穗前兑水喷雾在抽穗前 10 日内喷施。6.6.5.3 水稻二化螟 依据 NY/T 59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规定,在 7 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杀螟松等进行喷雾或喷浇。7 适时收获 依据籽粒变黄程度确定收获期。当籽粒的 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三分之一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此时为最适收获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