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 s 1 3.1 6 0C 7 3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T 1 8 7 0 3-2 0 0 2e q v I S O 1 0 8 1 9:1 9 9 6手套掌部振动传递率的测量与评价Me a s u r e me n t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t r a n s m i s s i b i l i t y o f g l o v e s a t t h e p a l m o f t h e h a n d为0 2 一 0 4 一 0 9 发布2 0 0 2 门 0 一
2、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 布GB/T 1 8 7 0 3-2 0 0 2前言 本标准等 效采用国际标准I S O 1 0 8 1 9:1 9 9 6 机械振动与冲击 手臂振动 手套掌部振动传递率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在技术内容上与其等效。本标准与I S O 1 0 8 1 9:1 9 9 6 相比,作了如下改动:删除国际标准中的E N前言、引言、附录D和附录Z A,因为E N前言是有关该欧洲标准起草过 程及实施要求的情况介绍,引言为欧洲标准起草的目的及背景性说明,附录 D为标准的参考 文献,附录Z A为标准与E U指令的关系的说明性内容;改正国际标准
3、原文中的错误:将图 1 中的“a N”改为“a p”将国际标准中6.1.1要求受试者手部尺寸按 E N 4 2 0 规定为 7 至 9号换算成 G B/T 1 6 2 5 2 中 与之相当的手部号型尺寸;将国际标准6.1.3.6 手套尺寸应按 E N 4 2 0选择改为应与G B/T 1 6 2 5 2中手的号型相对应。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G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工程学院、中国航空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建民、郑凡颖、孙伟、王德友、张德平、张云生。本标准委托 吉林 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G B/T 1 8 7 0 3-2 0 0 2I S O前言 I S 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家标准化机构成员(I S.()成员)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通常由I S O的技术委员会进行。对于某一个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主题感兴趣的每个成员机构都有权成为 该委 员会的委员。与】S c 有联系的国 际组织、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也参加这项工作。I S O与管理全部电工 标准 的国际电 工委员 会(I E C)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被技术委员会采用的国际标准草案送交各个机构成员进
5、行投票表决。作为国际标准发布要求至少获得7 5 写 的成员的 赞成票。国际标准 I S O 1 0 8 1 9 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 E N)与 I S O/T C 1 0 8 技术委员会,“机械振动与冲击委员会”的S C 4 分技术委员会,“人体暴露于机械振动与冲击”根据 I S O与C E N的技术合作协定(维也纳协定)起草。附录 A构成本国际标准的一部分,附录B,C,D和 Z A仅作为提示的附录。I S O引言 本标准的起草是为了有助于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振动防护用品,以减少传向人体的有害振动,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目前的资料,手套在1 5 0 H z以下不能有效地衰减振动,有些
6、手套在这一频率范围还有可能放大振动,一些手套在2 0 0 H:以上可以提供有效的振动衰减。手套对手部的保温及保持干燥作用也可限制一些由振动引起的危害。本标准给出了 在实验室中模拟典型实际工作状态下,由受试者佩戴手套进行手套掌部振动传递率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以及“防振手套”的评价准则。必须指出,本标准给出的方法不反映振动向手指处的传递情况,要确定手套在手指处的振动传递率,需要采用其他的方法。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手套掌部振动传递率的测t与评价 GB/T 1 8 7 0 3-2 0 0 2e q v I S O 1 0 8 1 9 门9 9 6Me a s u r e me n t
7、 a n d e v a l u a t io n o f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t r a n s mi s s i b i l i t y o f g l o v e s a t t h e p a l m o f t h e b a n d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套掌部振动传递率的测量与 评价方法,即在3 1.5 H:至1 2 5 0 H z 频率范围内,根据振动从手柄到手掌部位的传递进行手套振动传递率的实验室测量、数据分析及报告的方法。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规定一种检测振动通过手套传递的试验方法。由于许多因素可能影响振动通过手套的传递,因此根据本标准测量的传递率数据不足
8、以评价由于振动引起的健康风险。本标准中振动传递率的测量和报告采用两个输人谱,它们代表一些工具的振动,传递率也可作为频率的函数报告。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T 2 2 9 8-1 9 9 1 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n e q I S O 2 0 4 1:1 9 9 0)G B/T 3 2 4 1-1 9 9 8 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e q v I E C 1 2 6 0:1 9 9 5)G B/T 1 4 7 9 0-1 9 9 3
9、人体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e q v I S O 5 3 4 9:1 9 8 6)G B/T 1 5 6 1 9-1 9 9 5 人体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n e q I S O/D I S 5 8 0 5:1 9 8 9)G B/T 1 6 2 5 2-1 9 9 6 成年人手部号型 I S O 8 0 4 1:1 9 9。人体振动响应测量仪器定义 除了G B/T 2 2 9 8,G B/T 1 4 7 9 0,G B/T 1 5 6 1 9中给出的定义外,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传递率 t r a n s m i s s i b i l i t y 在手的表面和参考点测量的加速度的比率。传递
10、率大于 1 表明手套放大振动,该值小于 1 表明手套衰减振 动。符号与缩略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符号与缩略语:a w 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r.m.s,借助计权滤波器测量或由加速度频谱计算得出(见I S O 8 0 4 1 和GB/T 1 4 7 9 0)a,相对于振动谱 s 的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 r.m.s(s=M 或H,见 6,2)R用以表示在参考点即在手柄处进行的测量的下标P用以表示在手掌处进行的测量的下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 2 0 0 2-0 4-0 9批准2 0 0 2 一 1 0 一 0 1-VIA 1GB/T 1 8 7 0 3-2 0 0 2 b用以表示对“裸
11、手”即未戴手套时进行的测量的下标 9用以表示对“戴手套的手”即在手套和手之间进行的测量的下标4.2 下标联合使用举例:a“相对于 振动频谱M在戴手套的手的掌部测得的计权加速度 T R,b 对裸手在振动频谱S测量的传递率(T R,b 0 a w s p b/a.,R b)T R,对戴手 套的 手在振动 频谱S 测量的 传递率(T R,R-a w,P H/a w.R,)T R.对于 振动频谱S 修正的 手套振动传递率(T R,=T R,g/T R,b)了 豆.对于 振动频谱S 修正的 手套振动传递率的 平均值(见7.1)0侧t原理及设备5.1 基本原理和测量系统 本方法使用一个振动激励系统,该系统
12、装有用来测量握力的特殊手柄 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和测量推进力的装置。在激励方向上的两点同时进行振动测量,一点在手柄表面,另一点在手与手套之间,即手套内部,借助一个装有加速度计的适配器进行测量。为了补偿适配器的频率响应,手套的振动传递率通过对戴手套与不戴手套两种状态时由手柄到手的振动传递率之比计算得出。测量系统如图1 所示。对参考点(手柄处)和手部的振动加速度同时进行测量。握力和推进力的值必须持续显示,以保证操作者能调整其达到要求的数值。图 1 振动传递率测量方框图5.2 测量装置5.2.1 一般要求 测量需要一台频率分析仪(窄带或者 1/3 倍频程,最好双通道),二个加速度计及两通道测量装置
13、(包括信号准备和计权)测量环节的每一单元都应符合 I S O 8 0 4 1 规定的 1 型仪器要求。应具备输入信号过载显示,动态范围至少应为 6 0 d B,5.2.2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5.2.2.,在手柄上参考点的安装 传感器应稳固地安装在手柄中,靠近并平行激励的轴向,传感器的确切位置应在手柄的表面作标记。5.2-2.2 在手部测量点的安装GB/T 1 8 7 0 3-2 0 0 2 传感器应握在手掌部位。因此应使用一个如图 2 所示的包含传感器在内的适配器,其质量(包括传感器在内)不应超过1 5 g o 在R2 2至R 3 0 范围内,实际选择的R值应使其对手套材料施加的压力均匀一致。频
14、率响应按 6.3.2的规定进行检查。图 2 在手掌部位握持加速度计用的适配器2.3 频率分析 如果采用 1/3 倍频程进行频率分析,滤波器应满足 G B/T 3 2 4 1 的要求。如果采用定带宽分析,在频谱M 的分辨力应优于 1 Hz,频谱 H的分辨力应优于 1 0 H z.2.4 握力测量系统 本标准条文中,握力的含义为按图 3 原理测量的力。握力测量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动态范围:1 0 N至 5 0 N 分辨力:优于 ZN 其他测量误差:小于5 0 0 显示积分时间:。.2 5 s 在附录B中给出了一例基于应变片装人手柄内的技术方案。图 3 被测握 力的定义图示(俯视)G B/T 1 8
15、 7 0 3-2 0 0 25.2.5 推进力测量系统 在本标准条文中,推进力的含义为水平方向推向振动激励系统的力。推进力测量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动态范围:1 0N至8 0 N 分辨力:优于2 N 其他测量误差:小于 5 0 0 显示积分时间:0.2 5 s 为测量推进力,可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测量由操作者施加给平台的水平力(见图4);作为激振系统的一部分,直接测量推进力。5.3 振动激励系统5.3.1 几何特性5.3 1 1 手柄的方向和尺寸 手柄应具有直径为 4 0 mm的圆形截面,长度为 1 1 0 mm,手柄的轴线方向应垂直于地面。5.3.1.2 激励系统的位置 振动的轴向应当沿水平方
16、向,且平行于站立的操作者的前臂(见图4),激励系统或操作者站立的平台应进行调整,以使其满足 6.1.4规定中对操作者姿势的要求。5-3.2 特性 激励系统在按 6.1.3 要求施加推进力和握力时,应能产生 6.2规定的振动频谱。.v务卯住小操作者 站在可调整的 平 台 上图 4 操作者在测量期间的姿势6测t 条件和步骤6.1 测量条件6.1.1 受试者 选择三名男性成年人作为受试者,其手部尺寸应在 G B/T 1 6 2 5 2-1 9 9 6中的下列号型范围内:1 7 0/7 5,1 7 0/8 0,1 8 0/7 5,1 8 0/8 0,1 8 0/8 5,1 9 0/8 0,1 9 0/8 5,1 9 0/9 0(单位:mm).aGB/T 1 8 7 0 3-2 0 0 26.1.2试验手套 对三副手套(每个受试者一副)进行试验。6.1.3 其他条件 为了进行测试,应符合以下条文规定的条件。6.1.3.1 握力 握力应持续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操作者应保持握力为 3 0 N士5 N,6.1.3.2 推进力 推进力应持续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操作者应保持推进力为 5 O N士8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