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信息No.7 2023纸论坛Paper Forum 艺术与文化 晓风初过 创作谈 于海澍秦普摘要:在国画作品 晓风初过 中,创作者以山中长虎和幼虎为创作题材和形象,生动描绘了一幅山林中长虎亲切呵护幼虎的图景,借此向观者表达生活中的逸趣与亲情。文章以画面创作的题材选择、灵感来源,以及作品的创作过程为脉络,阐述创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形式以及在国画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关键词:写意;笔墨风格;绘画技法;创作过程随着时代进步,社会愈发繁华,城市里充满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无尽的欢声笑语。但是,随着人们通过不断地加班和不停地兼职来获得更大收益的同时,却没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已经获得的知识,来感
2、受已拥有的生活,来体会已存在的亲情了。在忙忙碌碌中,人们常常忘记了自身、忘记了家人、忘记了自然。作品 晓风初过 创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画面中的山间情趣与猛兽柔情来唤醒人们心中的那一份天真,使观者理解生活并非繁忙无止尽的劳作和对欲望不停的索求,而是在忙碌中抽出时间来体会自然和理解家庭的温暖。国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存在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它不同于西方的抽象派,写意更重在意,意在笔先,先立意后落笔,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笔补造化天无功”在画面中创造了另一个天地,要如何画,大抵画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不应求太像,也不应故意求不像。
3、求太像,不如相机,求不像又何必去画,所以要在现实和超现实中有所取舍,在像与不像间找到超物的天趣,让识者能轻易认出。美在形态更要美在神韵。此幅画立意亲情、意趣。但画面的安排和布局并不全是提前安排好的而是在画面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得到的,而调整的思想是追求矛盾的统一。其中的起伏转折、松紧疏密、开合、浓淡,虎的安排和山石、松枝的呼应是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不断调整的。从而产生了小稿、初稿、草稿。熟悉笔墨,力求笔墨的娴熟和活脱,笔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画的成败(见图 1)。在写意中选择动物作为创作主体,是因为动物与植物、花卉、山川相比,其本身就有自身的情感。当然并非否定植物、山川在人们心中灵动鲜活的形象。只是个人
4、对动物的性格特征更加敏感。创作作品本就是作者对某种物质的理解和情感。先立意后落笔也是写意画的特点之一。社会本该百花齐放,多元争艳。每个动物都有它逸趣和天真,了解自然的美,从看万物生长的周而复始中体悟坚持和勇气,从小虎中理解天真、童趣,再从大虎中看到自在独行和自身的责任。笔者内心深处喜爱虎,同时也心怀敬畏,知那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老虎作为山林之主,本身就极具有威严,在笔者看来虎这种生物不单有百兽之王的威严更有着一份对幼虎的柔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老师的教导,笔者开始意识到强大与温柔并不是相反相对,而是相辅相成的,当今忙碌的社会生活让太多人忘记了自然,忘记了对家人的关爱,于是我想到了老虎,老虎作为
5、山林的主人尚能有自己的逸趣,对子女的关爱。创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体现老虎在山林中逸趣而不失威严的生活还有关心幼虎的画面,带给观者片刻的宁静,使其在画前驻足时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并非只有忙碌。老虎作为山林中的君王,在忙碌的闲时也有自己的逸趣和对子女独特的呵护,用老虎这个主题进行创作,来唤醒人们对亲情的渴望,让人们明白生活不是只有忙碌的工作和对欲望的追求,要学会在满足现在已有事物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人。笔者用写意的方式创作了一幅老虎在山间生活神态的画面,描绘了一幅长虎在山林间的生活逸趣和对幼虎的关爱,主要表达了铁骨柔情。用云龙纸,尺幅为六尺整张。笔墨创作需要大量收集素材,了解生物的形体结构、特征。观看、
6、写生,观察生活习性。所谓“形 之不在,神 将焉附”,画动物,需要了解动物的解剖,观察其筋肉皮毛。如不懂解剖画面就会漏洞百出。懂得解剖后就要去写生,如不去观察真实物象只靠师传或者临摹会使画面丢失自己的东西,很难从他人的影子中走图 1 晓风初过1102023 年第 7 期 造纸信息纸论坛Paper Forum出自己的风格。唐开元时韩干画马,唐玄宗亲自安排他拜画马圣手陈闳为师,但韩干认为一味地临摹前人的画作并不能超越前人,于是不接诏旨,奏道:天闲万马皆臣师也。这说明了他想要实地写生观察。铅笔起稿初期是利用虎的神态和虎身的走势来完成初步的排布和以基础的 s 形走势的,通过老虎的走势和布局来安排山石的走
7、势走向来完成位置的初步排布,初步意愿山石与老虎的 s 形构图适当穿插使画面层次丰富。位置排布后根据之前的构图安排树木穿插和整体的疏密、多少、黑白、繁简。通过小稿、初稿、草稿、一稿、二稿、三稿进行反复尝试。小稿、初稿等并非是画一张、一遍。需要大量的积累,练习寻找更合理的构图,更娴熟的笔墨、节奏,支撑最后的创作。小稿从搜集的大量素材中选出适合入画的众多老虎,其姿势各有千秋,为安排画中老虎的走势,又从中挑选出类似的虎的形态,大量练习,确保其结构形体的准确。在创造小稿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如画完五虎后发现有的老虎和其他老虎不在一个水平线这种低级的问题,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形体,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不断
8、变化结构,不断改正,起初的想法是用撕毛和双钩的技法来表达老虎和树木,纸张用做旧熟宣,但是实践下来发现整体耗时过长,同时过于工整繁密并不能带给人轻松的感受,画面效果无法表达出创作者试图带给观者的情感体验,随后改用水墨的方式,用墨来画老虎的骨,用赭石来写皮,用非白来画虎的毛发。但又发现画面的节奏疏密问题,一只老虎的节奏,如繁简的变化,黑白的穿插即虚实之间的变化。虚与实是国画的基础,一切技法也有虚实的联系,中国古代有分黑白分阴阳之说。所以要处理好虚实变化,可用“计白当黑”的方法来丰富老虎的画面。每个老虎与虎群之间的联系,是不易处理的。技法并不能完成这类问题,需进行大量的练习来丰富创作经验。为五虎画背
9、景时要考虑老虎的节奏,还有背景本身的节奏,两个节奏之间需要穿插联系。在练习中也需要大量观察其细节,质感,神态。“纸生墨漏,亦画家之一厄也。”石涛先生这样的天才还有这样的感叹,可见纸墨对画面的影响之大。写意用生纸因其发墨,工笔用熟纸因其不渗。从以往的实验中发现小写意更适合表达笔者的创作思想,采用小写意画虎时发现应该试用更多的纸,光滑的纸面画出的效果缺少虎的质感,却容易控制晕染的轮廓,在多次试纸后,最后选定了云龙纸,采用湿画法,纸面粗糙,晕染自然,适合创作构想。在草稿中虎的构图有较大的改动,从松散的 s 形构图改为紧凑的状态,从后面两只奔跑过来的老虎改为悠然远望的虎,动静之间节奏更舒适,更能凸显出
10、画面中心,为亲情的表达做了衬托。草稿把老虎身后的林间山水改成了山顶远眺,背景更加开阔了,使画面氛围更轻松、惬意了。至此,构图确立。近代黄宾虹和潘天寿两位老先生善用黑白之理,阴阳的变化生无穷,远山和进山之间用雾的形式来表达,将环境氛围烘托出清风拂山岗,漫步林间、温暖惬意的感觉,以此表达亲情的温暖安心。整理素材、反复实践后确立了一稿。笔墨练习到可以支撑创作,古人曾说:“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得笔法还可以用方式作为一定的准则,比如平、直、圆、拙、秀、重、润,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辅助。中锋建势,用拖、拉、提、拽来增加意趣。中锋用笔要质直,侧锋用笔要姿媚。勾勒虎骨用中锋,点戳同样用中
11、锋。而山石的皴擦和渲染则是中侧的需要。湿笔要做到重而秀,渴笔要做到苍而润。得墨法则是要用笔蘸墨在纸上的时体会,因纸张的胶矾不同,纸质的松紧不同所以要体悟不同的墨色变化。至于用水则要有透明但又不可轻薄,所以用水是最难的,在创作中体悟笔墨用水之间的变化是创作的必经之路。为传递亲情、意趣、轻松的情感。用笔应活脱。章法、气韵应有互相顾盼的关系。起承转合之间相通,在落第一笔时就应想到第二笔的和第一笔之间的关系,这样千笔万笔下来总有一个总体的关系,这样传递的画面才有可能生动,才有可能传递某种精神或感情。选择了粗、壮、放的线条,创作笔墨在方圆、提按、穿插中找到了自由欢愉的气息。其中的势总体是向上的,同时其他
12、穿插的松枝是向下的,能起到合的作用,和老虎、山石之间产生了呼应。其中的苔点既是内容也是形式,它是作者对艺术的需要也是画面节奏的需要,使画面节奏轻松更能烘托情感。晓风初过 这幅作品的思想情感表达了创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理解,创作者相信生活中不是只有无止境的欲望和繁忙的,也存在着诸多美好的事物,譬如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友情;无论人生之途上我们走了多远,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看法,创作者都相信这些美好事物的存在,一约即定,万山无阻。创作者希冀用自己笔下的艺术将这些美好的事物描绘出来,希望用艺术来传递温暖。虎这个艺术形象是创作者对亲情和逸趣的艺术化和意向化表达。创作者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把亲情与逸趣完美融合到一起,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