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实验素养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根本实验操作技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实验素养呢下面是办公室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实验素养。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实验素养1 丰富的实验根底知识丰富的实验知识是做好实验的前提。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其中实验的变化情况,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验内容要求和变化的核心思想,不断提高新课标的实施能力。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清楚实验仪器、药品及实验细节。尤其是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平安隐患、本卷须
2、知等必须了如指掌。2 正确的实验根本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首先,教师的实验操作必须正确、标准、熟练,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次要会连接仪器装置。如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并会使用打孔器对橡皮塞打孔、对玻璃管进行加工处理等。最后,要会熟练取用化学药品和使用常见仪器。如粉末状或细颗状药品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或大颗粒药品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的取用:倒放瓶塞握标签,两口紧挨倾斜慢,倒完盖塞原处放;使用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前要校零、调整等初始准备;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并有估计值等。3 熟练的实验方法技能熟练的实验方法技能是获得准确
3、结果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对每一操作步骤都要能明确其中的道理,了解它的作用和可能结果。如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而不能充当反响容器(如溶解、稀释等)等。其次要按实验动作标准操作,不得违反操作禁令。如使用研钵研碎固体物质时只能研碎不舂碎等。最后,要善于以精练的语言总结实验方法。如电解水的实验“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炼迷药,顾及脸(即: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收集气体验满气体)。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实验能力新课标鼓励实验教学创新,因此,教师要在研究化学教材实验的根底上,改良和创新实验方法,不断挖掘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实验素材
4、,通过反思和研究来改良实验教学。一是可改良具体实验。出于实验平安、操作方便、节约试剂、减少污染的考虑,可改良教材中分别存在现象不明显、污染严重、试剂用量大、操作麻烦的实验。增强实验现象的改良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63】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探究实验“电解水的实验等;减少污染的实验改良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23】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实验7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分子运动现象等;减少实验结果误差的改良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等。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时机,可研究改良、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活动。将演示实验改为边
5、讲边实验,如【实验11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响等;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如【实验112】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响等;将传统实验改为开放性设计实验,如探究实验“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响,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他的判断;将学生实验活动改为探究性实验,如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根据需要补充实验,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实验等。三是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如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饮料瓶和小药瓶)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可替代的化学试剂(鸡蛋壳和贝壳代替碳酸钠、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进行实验等。四
6、是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可设计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外实验,如除去水壶或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测定当地厂矿排放的酸性或碱性污水、田间地头土壤的pH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化学实验素养的“健美过程,它是化学实验素养内在美的外在表现。良好实验习惯养成,应做到“装置归整齐全“用具排列有序“节约蔚然成风“记录科学标准,为学生的实验起好示范作用。一是教师必须养成试剂、仪器使用有条不紊,摆放整齐,仪器、试剂使用后立即复原,实验台整洁干净。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试剂、仪器,重视实验平安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配置硫酸溶液时,应注意将浓硫酸缓慢参加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浓硫酸溅出而可
7、能导致实验平安问题;废酸、废碱和实验后的残渣、残液或所得化学产品要倒入指定的回收缸内,按照绿色化学原那么进行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三是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严谨,养成老实记录实验现象、结果,注意有效数字正确使用的习惯。四是要节约水、电、燃料和试剂,实验中的废纸、火柴梗、碎玻璃等不乱扔,更不能投入水槽中,应放入废品桶中等,养成节约、环保的习惯。科学的实验评价能力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要对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进行评价;二是要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验方法选择的有效性、实验操作的标准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中合作与交流等给予科学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