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量检测(十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年百师联盟大联考)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据此可知,这些建议()A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B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D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解析:选A。此时期程朱理学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还没有完全破碎,而提出学习西方的这些科学技术无异于离经叛道的“异想天开”
2、,故选A项。2曾国藩认为儒学的学问分为四个方面:“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为“中体西用”寻找理论依据B缓和与顽固派的既有矛盾C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机D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解析:选A。材料中曾国藩对儒学的认识,说明当时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是有理论依据的,故选A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矛盾是对西学的态度,且二者的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当时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挽救民族危亡,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仍是以中学为根本,不是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排除D项。3(2023年
3、湖南省长郡中学调研)下表为清末民初上海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表。 身份词语传统保守知识分子传统开明知识分子中西之间的知识分子新型知识分子夷221051洋0381286西061588其他中性词05220由此可知,当时上海的知识分子()A具备开放的近代视野B摆脱了自身传统观念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D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解析:选C。材料“夷”“洋”“西”“其他中性词”等词汇使用情况,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西文明的碰撞,故C项正确;“西”“洋”使用较多体现了一定的近代民族观念,但“夷”“其他中性词”的使用,也体现了一定的保守性,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仍有很多
4、知识分子使用“夷”一词,体现了一定的传统夷夏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全国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状况,故D项错误。4(2023年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一挑战()A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受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影响D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选B。据材料“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并结合所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可知,这一挑战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B项正确。5(2023年宿迁期末)鲁迅
5、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为此,他()A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C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 D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解析:选A。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发表狂人日记批判封建道德,故选A项;反对封建专制的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为此,鲁迅批判封建思想,弘扬科学是次要的,排除C项;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的是共产党,排除D项。6(2023年广州调研)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
6、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解析:选D。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说明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故选D项。7(2023年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解析:选D。两个纲领有着基本相
7、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8(2023年北京西城区期末)俄罗斯学者潘佐夫所著毛泽东传记述了毛泽东“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努力”。下列著作体现毛泽东这一探索的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述的是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而不是摆脱苏联及苏联模式,故A项错误;论持久战论述的是抗日的前途问题而不是摆脱苏联及苏联模式,故B项错误;论联合政府主要论述的是抗日胜利以后的政府及国内问题没有论及苏联及苏联模式,故C项错误;在
8、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注意的问题,其中注意农轻重比例,表明已经不同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模式,故D项正确。9(2023年安徽高中十校联盟模拟)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解析:选A。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两者都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10(2023年天津一模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飞船飞行成功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解析:选B。1995年中央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项是在1964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从1999年开始的,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C项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11(2023年天津部分地区一模)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
10、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解析:选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年底,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1983年,故B项错误;由材料“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双百”方针的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法律形式确保文艺科技事业的发展,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
11、了“左”倾错误思想,故D项错误。12(2023年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解析:选A。根据材料“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3年开封一模)阅读材料,完
12、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材料二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
13、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究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粱启超坚定地提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然而,所有的“黑暗”与“罪恶”非但没有根除,反而卷土重来。孙中山说
14、:“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这使孙中山从不遗余力地奔走于革命事业转而冷静地思考中西民族性的差异,探索在中国进行更为必要的“心理建设”的途径。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10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三人的共同认识,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的背景和意义。(15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划分层意,从对鬼神的态度、与宗族的
15、关系和对人性的探讨三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魏晋时期的社会状况,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回答,客观从魏晋时期的政治和思想着手,主观结合知识分子本身的思想变化来分析。(2)第一小问共同认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共同认识,即把人的解放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相结合。第二小问背景,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回答。第三小问意义,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回答。答案:(1)变化:从专注于鬼神到专注于人事;从依靠宗族国家到依靠自己生存发展;对人性的探讨逐步深入。时代背景:汉末以来的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佛道的传播,儒学伦理受到冲击;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下,士大夫转求个性自由和自我意识。(2)共同认识:都认识到人性解放对社会变革、救亡图存的重要意义。背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的宣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三点即可)意义: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