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通高考(四)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演练(一)1(202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解析:选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
2、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
3、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解析:选DD项,理解错误。陆游诗中的“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感旧陆 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
4、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解析:选AA项,由“书
5、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来看应该是塑造出一个仗剑豪迈的英雄形象。(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解析: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要抓住诗歌中对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描写。从“孤壮志”可见其壮志难酬;从“一簪华发醉秋风”可见其因暮年迟暮而悲伤;从“灯前慷慨与谁同”可见其因无志同道合之友而孤单寂寞。答案: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稀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单寂寞。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去老友强烈的思念,表达了他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阮郎归初夏苏 轼
6、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注】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看,这是写景诗;从内容看,这是闺情诗。全诗借初夏景象,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朴实情感。B词人精于炼字。首句中“咽”字,表现蝉声时鸣时止,尚不流利;下阕中“燃”字化静为动,突出了榴花的红艳。C本词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描写了初夏的别样景致,语言自然,风格质朴,感情细腻,富于生活情趣。D本词上阕写静态美,蝉声、棋声衬托庭院的阴凉和幽静;下阕写动态美,小荷翻、弄清泉,突出生机和情趣。解析
7、:选CC项,“风格质朴”错误,本词的风格应为淡雅清新。(2)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解析:第一问根据词中的“碧纱窗下水沉烟”“玉盆纤手弄清泉”等句可知,这是一个闺中女子的形象,然后根据词中的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总结出这个少女的特点是:娴静、活泼、热爱生活等。第二问应是从手法角度作答,其中要明确诗歌常用的手法或技巧,词中上阕重点写了庭院和景致,属于烘托人物;下阕写少女“纤手弄清泉”,属于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根据以上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答案: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上阕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的庭院写其
8、性情沉静。下阕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赏雨赏花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泉写其活泼天真。能力演练(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渡 黄 河范 云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B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以桧为楫无法渡河,以松为舟才能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C“空庭”以下四句是诗人岸畔所见,庭户空空,旧木横躺,田园荒芜,不睹人迹,极写村庄的破败荒凉却不失静谧安适。D
9、诗人最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仅不显生硬而且具有感情力量。解析:选CC项,“不失静谧安适”理解有误。(2)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解析: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在此基础上,概括诗人形象,再作简要分析。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人以渡河之危险与艰难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的艰难,借环境的荒凉萧条喻国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 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
10、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解析:选BB项,“农家生
11、活非常艰辛”错误,原诗没有这种意思。(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解析:第一问可以结合诗歌前三句中涉及的意象、创设的意境作答,解答时可以根据诗句的大致意思考虑,抓住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这一特点分析即可。 第二问分析作用可以从内容及结构两个角度考虑,从内容上来说,这三句是写景,渲染了山村的氛围;从结构上来说,这是诗歌的前半部分,可以从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角度分析,最后还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意思对即可。答案:景象: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作用:
12、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作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布列整齐之意。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林空阔的暮秋山景。境界阔大,很有气势。B“试上小楼极目望”,诗人眼中的景象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
13、景。C“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但是这“鸡鸣狗吠”,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把它当作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D“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的画意,表明词人需要的是“独掩”的与世隔绝的那份淡定。解析:选BB项,“一片烟笼十里陂”的背景下,词人的“望”不会是景象分明的。(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析:词中选择了“红叶”“寒溪”“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等意象,想象拥有这些意象的画面,溪水之中漂浮着红叶,山因为秋天到来而显得空旷,树因为秋霜降临而齐整,极
14、目远望,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山坡;近处有鸡鸣犬吠之声,有点点灯火,可见词人描绘的是山水田园风光,这里恬淡静谧,飘渺旷远;词人欣赏如此美景,内心自然是恬淡愉悦的。答案: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对雪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
15、(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解析:选C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解答本题,需要先从借景抒情角度分析,再分析本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