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达标检测知能提升中图版.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3534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达标检测知能提升中图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达标检测知能提升中图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达标检测知能提升中图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达标检测知能提升中图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达标检测知能提升中图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达标检测知能提升中图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选择题(2023年南昌二中期末)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1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2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其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树干脱皮 根系枯萎气孔收缩 大量落叶A BC D解析:第1题,比较图中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液流量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的液流量大于雨天,说明光照越强,液流量越大;晴天的中午前后,液流速率较高,说明

2、温度越高,液流速率越高。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第2题,干旱期树木通过收缩气孔和落叶来减少植物体的蒸腾作用,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表现,错误;干旱期植物根系应更发达,以增强吸收水分的能力,错误。答案:1.B2.D(2023年湖南湘东六校联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集中在47月,年蒸发量在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回答35题。3

3、图中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4沙丘12 m深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5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物,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70150 mm,集中在47月,但由于年蒸发量在2 000 mm 以上,土壤十分干燥。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以降雪为主要形式,一般有2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应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选A。第4题,读图可

4、知,坡顶为流沙,土壤含水量最小;坡中主要分布着一年生草本植物,土壤含水量比坡顶有所增加;坡脚为梭梭,属于灌丛,结合材料可知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土壤含水量较大,故从坡顶到坡脚含水量逐渐增大,C正确。第5题,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B对。梭梭枝叶很小,植物蒸腾量很少,对调节气候、增加降水的作用很小,A错;当地气候干旱,多沙漠,不会有洪水,也难以发展种植业,C、D错。答案:3.A4.C5.B(2023年青岛模拟)下图是北半球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回答68题。6影响图中植被

5、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 B热量C水分 D地形7代表的植被类型以硬叶林为主,下列有关硬叶林植被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叶片通常与太阳光线成锐角,以躲避阳光的直射B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以减少水分蒸发C丛林的结构非常简单,除乔木外,还有不少低矮的灌木丛D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的东岸地区8下列有关图中植被类型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众多,流水作用强烈B植被稀少,但根系发达C光热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D昼夜温差小,物理风化弱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植被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所以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7题,硬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即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

6、的西岸地区。第8题,读图可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热带荒漠,该植被类型分布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植被稀少但根系发达。该植被类型分布地区降水少,河流少,流水作用弱;光热资源丰富,但水源不足,种植业并不发达;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答案:6.B7.D8.B(2023年安徽皖南八校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回答911题。9该山地最可能位于()A秦岭山脉 B横断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山脉10该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11该山地()A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 000 mB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00 m

7、C山麓因人类活动干扰北方类型少D南北方类型数量均受食物限制解析:第9题,该山地海拔约5 000 m,山麓海拔约500 m,且山麓地带南方类型动物占主导,表明该山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因此该山地最可能位于横断山脉。第10题,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位于横断山脉,因而该山山麓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应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11题,动物数量多少不能只看不同高度的动物构成比例;山麓地带是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地区,这不仅影响北方动物,同样影响南方动物;不同高度南北方动物构成比例不同,但存在的数量均受该高度上食物的丰富程度制约。答案:9.B10.C11.D二、非选择题12(2023年广州天河综合测试)读图文材料,

8、完成下列要求。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3)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解析:(1)由纬度可判断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生长特征主要体现在快慢方面,注意材料中“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的表述。

9、(2)土壤贫瘠的表现为土壤中养分少,可从养分消耗快、不易保存或难以保存角度分析;注意火山能提供矿物质,而该岛几乎无活火山,则难以补给矿物质。(3)可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反过来理解大陆桥的成因:气候变冷,大陆冰盖形成,入海径流减少,大陆桥显现。注意要结合水循环环节进行描述。(4)连续进化说明环境稳定;体型变小可能与食物、生存空间变化有关。注意比较原生存环境与该岛的差异,来分析食物、生存空间的变化。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普遍快、繁茂,高大稠密。(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

10、,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13(2023年咸阳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

11、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异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气候特点。(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3)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解析:(1)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能力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丹霞地貌区山顶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水土条件,从而引起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能力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知识点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