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23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5诗歌形象题__理顺思路“四步走”含解析.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3610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3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5诗歌形象题__理顺思路“四步走”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23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5诗歌形象题__理顺思路“四步走”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23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5诗歌形象题__理顺思路“四步走”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23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5诗歌形象题__理顺思路“四步走”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23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5诗歌形象题__理顺思路“四步走”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型突破15诗歌形象题理顺思路“四步走”对应学生用书第166页一、(2023年宝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踯躅:杜鹃花科。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

2、感受。B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C“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D作者似乎要把激愤的感情深埋心底,又不自觉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诗歌形成了含蓄深沉的特点。解析B项,首联写远景,诗人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此地的全景。颔联描写竹子与杜鹃,是近景描绘。答案B2.(诗歌人物性格品质)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答:_解析“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

3、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答案(1)渴望建功立业。诗人担心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表现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2)忠君报国。诗人在被贬的情况下,仍心念皇帝的恩泽,想着为国效力,有所作为。(3)操行坚正,克制理性。诗人无辜遭贬,但还是想着“未报恩波”,体现了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是克制理性的表现。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

4、取宝刀雄!注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对比手法”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答案C4.

5、(诗歌景物形象)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答:_解析题干问“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这是考查诗歌的题材。作答时可以从诗的标题、诗人、意象、意境、情感等角度分析。标题“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安西”是唐朝时的一个边塞地名;诗人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宝刀”是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描写了边塞雄浑阔大的意境;结尾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诗人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表现得十分充沛。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此诗作为边塞诗,题材特征非常明显。答案

6、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景物上:“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北”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注,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

7、环境。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昂的斗志。C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渲染了战争的激烈,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D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解读有误,结合诗歌,从“寸心明白日”可看出,诗歌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故选D。答案D6.(诗歌意境和作用)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表

8、现本诗的主题有何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题目明确要求说明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表现本诗的主题有何作用。颔联是“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冻水”“伤马”“悲风”“人”这几个意象,描写了秋风凛冽,秋水冰寒、战马冻伤、将士愁苦,组成了一副悲凉、萧瑟的图景。颈联借景抒情,通过悲凉、萧瑟的图景,借写环境的恶劣,抒发边关将士思乡怀归的“愁”苦之情。诗歌以亲历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本联凄苦、萧瑟的图景,反衬了将士们的这种感情,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答案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由凛冽

9、的秋风、冰寒的秋水、冻伤的战马、悲苦的将士构成的萧瑟、凄凉的图景;通过此图景的描绘,抒发了边关将士思乡怀归的愁绪;本联通过凄苦的图景,衬托了将士们驰骋疆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四、(2023年湖南师大附中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雉带箭韩愈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中为节度推官。此诗写他随从张建封射猎情景。五色:这里用五色鸟羽代指野雉。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古体诗雉带箭写将军射猎的场面

10、,全诗未描写射猎过程,却交错地刻画了射者、观者和猎物,生动传神。B开篇状物写景,“静兀兀”烘托了猎前的肃穆气氛,可以想见围猎者屏息静气,全神贯注于猎物出没的情状。C诗人略去了将军的纵横驰骋,呼鹰嗾犬,转而捕捉他骑马盘旋,拉满强弓,却引而不发的身姿,很讲究蓄势。D接写猎场地形渐窄,观者愈多,劲弓正满,野雉被惊,而箭不得不发,将军审情度势如此,一举使众人折服。解析A项,本诗描写了射猎过程,只是有详略取舍。答案A8.(诗歌人物形象和手法)本诗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首句想见从猎人员屏气静息,全神贯注地伫伺猎物的情态。三、四句转入猎射,写将军的心理活动和猎射时的风度、神采。将军出猎自然不是单纯为了觅取野味,而是要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雉惊弓满劲箭加”,一“惊”一“满”一“劲”一“加”,紧凑简练,干脆有力,“巧”字之意于此全出。答案(1)本诗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塑造了一位精于骑射而不无自矜的神武将军形象。(2)先写原野火起时的寂静,鹰飞雉藏,渲染围猎气氛;再写将军盘马弯弓,引而不发;(3)三写地形变窄,野雉受惊,而观者愈多。终一箭中雉,而雉带箭决起,跌落马前。将军神技巧伏一众军吏。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知识点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