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研究”专栏创建40周年成就_宋爽.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2162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研究”专栏创建40周年成就_宋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研究”专栏创建40周年成就_宋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研究”专栏创建40周年成就_宋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3卷 第1期2023年02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43 No.1Feb.20232022 年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讲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和文化信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把握中国几千年历史演进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

2、样紧紧抱在一起,通过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12021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等地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宗教工作、民族团结等进行实地调研,他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2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国内考察,单独前往一个地级市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且这是总书记第一次来到承德,考察地点的选择可谓意味深长。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

3、记承德之行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承德地方文化研究重点,成为新时期避暑山庄研究的明确方向。避暑山庄是承德的文化标签,近年来以避暑山庄文化核心以及其辐射所至之处为外围的承德地域文化的研究盛行,研究成果丰硕,其中专著 100 余部,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的论文达 700 余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于 1982 年创设了“避暑山庄研究”专栏,40 年来发表了学术论文 300 余篇,以“避暑山庄研究”专栏为学术阵地集结了国内外多名学者,出版了相关研究专著 50 多部,可谓避暑山庄研究的集大成者,这些研究涉及历史、建筑、文学、民族、宗教等多个学术领域,在国内学术影响巨大。同时,承德

4、作为清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很多历史学者热衷的研究热点,故宫博物院、中国社科院等重要学术机构的研究专家也不在少数,他们将避暑山庄融入清代历史,亦做了阶段性、全局性的相关文化历史研究,成果丰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避暑山庄研究兼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避暑山庄研究”专栏创建40周年成就宋 爽 王明娟 石勇妮(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承德 067000)摘 要: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进行实地调研,他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承德之行

5、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承德地方文化研究重点,成为新时期避暑山庄研究的明确方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的“避暑山庄研究”专栏创建已有40年时间,研究成果丰硕,总结以往科研经验和成果才能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继往开来。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避暑山庄研究;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23)01000105DOI:10.16729/ki.jhnun.2023.01.001【避暑山庄研究】收稿日期:2022-07-15作者简介:宋爽(1983-),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学

6、、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基金项目:2022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避暑山庄研究”(20223010);2021年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媒体融合视域下塞罕坝精神传播途径研究”(SHB2021001);2021年度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学课题“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路径研究”(PY2021083)。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一、避暑山庄研究的提出与嬗变较早的关于避暑山庄研究的文章是卢绳于 1956 年 9 月 27 日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上的文章承德避暑山庄,其主要内容是介绍避暑山庄的结构、构造,属于园林建筑类的范畴。1974 年 1

7、2 月发表在文物杂志上的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较早的关于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历史作用的研究成果。创刊于 1979 年的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创建之初便成立了避暑山庄诗文注释小组,该小组在承德民族师专(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领导的支持下,于 1982 年创建了“避暑山庄研究”专栏,旨在“把避暑山庄介绍给世人”。3自此,避暑山庄研究便有了最初的“研究阵地”。1983 年,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在“避暑山庄建园 280 周年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应该建立“避暑山庄学”。他指出,承德的许多名胜古迹和历史上的许多事件、许多人物相联系,是生动的历史见证。41986 年,承德被国

8、家确定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庄历史和文化逐渐被更多学者关注,避暑山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以避暑山庄为文化核心以及其辐射所至之处为外围的承德地域文化的研究盛行。1994 年,时任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马樟根同志在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对承德民族师专的避暑山庄研究工作是这样评价的:“河北省承德民族师专重视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研究,设在该校的避暑山庄研究会,已成为避暑山庄诗文、古籍的研究中心。”5如今,该专栏创建已 40 年,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推动助力出版相关专著 50 余部,可谓成绩斐然。在“避暑山庄研究”专栏创设 40 周年之际,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亦受到学界的

9、广泛关注。2011 年 7 月 20 日,中国 20 位清史研究专家及民族文化研究专家齐聚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参加“承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座谈会”,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文化产业建设提出建议,并建议中国应成立“避暑山庄学”。6在国内外学者共同兴趣的推动下,避暑山庄研究逐渐成为承德地域文化的标签,也成为历史文化方面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二、避暑山庄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自上世纪 50 年代学者将目光锁定在避暑山庄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纵观避暑山庄研究历史,按照其研究内容划分大致有 3 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文物研究阶段,此阶段始于避暑山庄研究肇始之初至

10、20 世纪 90 年代初,此时的研究主要围绕避暑山庄内留存的文物古迹进行,其中有关于园林建筑、碑刻楹联、御制诗文等方面的研究,属于解惑答疑类的研究,对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历史遗迹介绍得尤为详细,可谓向学者介绍避暑山庄和承德文化的先驱。第二个阶段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1 世纪的前 10 年,此时的研究内容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研究中心,涉及建造的历史缘由、承德在清代历史中的作用以及民族政策等内容,视为第一阶段研究内容的延伸。第三个阶段是 2010 年左右至今,以避暑山庄为文化核心以及其辐射所至之处为外围的承德地域文化为主,内容涉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中心的整个承德地区的文物保护、旅

11、游开发、环境保护、地区经济发展等,可谓将避暑山庄文化的外延又向外拓展了一个层面,内容更加丰富详尽。以避暑山庄研究内容的发展来观察作者群体,也有一个大致的变化过程,在第一个以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文物为研究中心的阶段,作者群体基本以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为主,他们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探讨,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属于学者自发性的,因此研究内容相对集中也相对分散。在研究内容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此时的作者群体更加庞大,来源也更加丰富,他们受到避暑山庄文化的吸引和影响,对相关领域进行了更加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拓展了避暑山庄研究的外延,使避暑山庄及承德地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至研究内容发展到第三个阶

12、段,作者群体不仅数量上有所提升,在年龄结构、从事职业、所属地区、专业领域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且研究内容既有对已有成果的总结和拓展,又有对新领域的探索和挖掘,可谓丰富多彩、百花齐放。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避暑山庄研究的方向与重点2021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博物馆,参观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习第1期3近平走进展厅,不时驻足察看,详细了解清代民族关系发展和多措并举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等情况。习近平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包括少数

13、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内的小康社会。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2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我们明确新时期避暑山庄研究发展新方向的关键。(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

14、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传承丰厚遗产,促进民族团结,这正是承德之“承”。7避暑山庄始建于 1703 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园之一,1713 年至 1780 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随着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的落成,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在承德度过,清代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在此期间,承德见证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壮大,见证了我国多民族融合统一的过程,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和周围数个行宫堪称历史文化的宝库,跨越几百年历史,

15、其价值依然历久弥新。我们需要了解清代民族关系发展和多措并举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的史实,8因为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同时,它们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力量,是构成中国精神的谱系,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和保护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好文化遗产。纵观避暑山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现今留存的碑文、楹联、额匾等研究内容颇为丰富,有些研究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方面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包括避暑山庄内各景点、周围寺庙的各宫殿)的名称、来历、寓意、作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这些研究内容对国内外学者了解避暑山庄、

16、了解承德地方文化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相对而言,侧重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所珍藏的壁画、瓷器、玉器、佛像等研究相对较少,关于承德市区周边行宫的研究及清代以前的承德历史文化研究内容相对较少,这些领域富含丰富的研究价值,值得未来继续探讨。(二)宗教文化与宗教工作在承德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创建良好宗教环境,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宗教更好顺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2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间陆续建成,这些寺庙根据民族建筑的不同形式,均以避暑山庄为中心,象征中国各少数民族对清中央政府的向心力,这些寺庙内的题额、匾联、碑文、石刻等多以满、汉、蒙古、藏 4 种文字撰写,记录了历史上宗教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的诸多史实,因此,它们是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化身,也是推动民族和睦、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不仅如此,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历史价值不仅限于宗教文化,在历史、艺术、建筑、绘画等方面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