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对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57271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对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对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对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对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道酬勤对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翟新民: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正确认识教材是前提,“吃透教材是根底。合理重组是关键,化静为动是途径。“吃透教材必须整体研读、全面理解教材体系、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学主线、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合理重组可以在课时内整合、单元间调整;可通过创设实验、借助媒介、设置障碍等途径化静为动。关键词:教材使用;前提;根底;关键;途径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6-0073-02一、认识到位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一方面,教材是在“课标指导下,由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等精心编制,经专业人员审定通过后再使用的学

2、术性著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它不仅提供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根本线索和方法,是教学很好的载体。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另一方面,影响教材实施的因素很多,从教学内部考虑,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和教学设施情况,如果我们运用排列组合知识,即使把每个因素分成好、一般、差三个等级,也需要有333种教材,而我国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就目前教材的“一纲多本而言还远远满足不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组合。另外,实验中的教材肯定会有不妥之处,也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完善,所以。教师也是教材的建设者。二、“

3、吃透教材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根底(一)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学主线寓教法于教材编写之中,是教材编写原那么之一。从教材微观结构看,新教材通过栏目和正文呈现内容。新教材栏目丰富、功能多样,蕴涵着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新教材栏目大体分为3类:学习活动性栏目(活动探究、思考交流、问题分析等),一般说这些栏目都属于根本要求范畴,要求学生掌握;资料性栏目(身边的化学、拓展视野、资料在线等)。这些内容一般不作要求,非硬性要求学生掌握;方法性栏目(方法导引、工具栏等),一般用来承载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师可根据栏目功能和具体正文

4、内容,把握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如人教版氧化复原反响知识的逻辑顺序为:氧化复原反响概念、实质一氧化剂和复原剂、物质的氧化性和复原性一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复原剂一氧化复原反响的应用。可通过思考与交流活动建立概念,通过正文启发讲解实质,通过学与问探讨氧化复原反响与其它反响类型的关系等。(二)整体研读。全面理解教材体系认真研究“课标,充分认识各模块功能、内容体系和设计意图,研究必修与选修的相关衔接点。研究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衔接,更要注重能力与思维方式的衔接。如“化学反响速率。课标在必修中的教学要求仅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响速率,了解控制反响条件的重要作用,而我们一贯认

5、为需重点讲解的“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反响速率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是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这就规定了必修只需要了解化学反响速率概念,通过实验认识温度、固体外表积、反响物状态、浓度和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响速率。另外人教版将化学反响速率(必修)安排在“物质结构之后,在知识整合上,可以从“物质的微观结构来认识浓度对反响速率的影响,体会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让学生思想方法和能力得到培养。特别是教师如果能要求学生反思“本实验中可能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可将学生的思维力度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表达课标要求的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

6、的探究热情,为准备继续选修化学课程的学生打下根底。(三)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中的任何知识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价值。以往教材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更多地只停留在纯粹知识上,无视了知识背后所隐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例如学习了氧化复原反响,学生只知道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能判断氧化剂和复原剂。教师很少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个概念,学生也很少思考,学习了这个内容,对自己的认识会有什么开展实际上,对概念原理知识的学习,在开展学生科学认识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例如“氧化复原反响的教育教学价值在于:对化学反响分类的新视角,对物质分类的新视角,认识物质性质的新视角;渗透

7、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利用氧化复原反响研究物质的性质,例如,通过分析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预测物质具有氧化性或复原性。三、合理重组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关键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想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必须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教材观,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和学生实际,合理开发重组教材。(一)课时内整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的内容编排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过高地估计了学生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可对教材内容适当“手术,重新“洗牌,以利于教学。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必修模块的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按照铁的氧化物、Fe(OH)2和Fe(OH)3、Fe3+的氧化性和检验的思路组织

8、材料,教学时间只有1课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解决的方法只有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可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复原性,通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稳固和深化了对氧化复原反响的认识,更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二)单元间调整依据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可对同一教材不同单元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如人教版教材将“化学方程式安排在第四章,学完第二章“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后插入了第三章“水、氢。目的是分散难点,防止化学用语过于集中。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分散还不够。在教学中从绪言课开始,就可将教

9、学中所涉及到的物质以“物质化学符号的名义介绍给学生(不要求马上掌握,但学生极感兴趣,在这同时自然就带出了常见的一些元素符号)。这样“小批量地分散而又反复屡次出现,不但没构成学生过重的学习的负担,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到第二章学元素符号化学式时已是“水到渠成。只须在整-体上作一些归纳及标准性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讲化学方程式条件已经成熟,而在讲化学方程式时又可进一步稳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相辅相成,效果甚好。化学方程式相对于文字表达式是一次质的飞跃,接下来再学第三章水及氢气时,化学反响一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教与学都显得得心应手。四、化静为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途径教材是静态的,是呈现“结果的材料,

10、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根底上,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呈现方式,把静止抽象的“结果变为动态的情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创设实验,化静为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中的“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具有深刻的影响。如在Fe(OH)2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Fe(OH)2沉淀,但实验获得的沉淀为灰绿色而非课本描述的白色。教师接着展示已放置了一段时间,上层局部变成红褐色的Fe(OH)

11、2沉淀,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激发。教师再乘胜追击,引导学生共同探究:红褐色物质是什么“谁使生成的Fe(OH)2沉淀发生这样的变化如何改良实验操作,获得白色Fe(OH)2沉淀让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创新以及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掌握化学的学科思想和方法。(二)借助媒介,化静为动一张清晰的图表,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也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对于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物质的微观结构等,如摩尔、电子云形状、分子的结构

12、完全可通过图表、模型、电视录像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媒介呈现教学内容,从而使抽象变具体、微观变直观,让静止的知识“讲话,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三)设置障碍,化静为动课堂教学追求的境界不应该是一路畅通,而应该是障碍重重、矛盾迭起。如选修“离子晶体的教学,在归纳出概念后,展示NaCl晶体模型(红球代表Na+,黑球代表C1-),让学生数在NaCl模型(1个根本结构单元晶胞)中有几个红球(Na+)几个黑球(GL-),学生发现有13个Na+、14个(21-,数目不等,与电荷守恒的常识矛盾。此时,学生的认识出现障碍,思维处于困惑、焦虑但又积极求索的状态中。经过思考后局部同学略有所悟“该结构不是孤立的,

13、还向空间延伸,与另外的结构结合就是电中性的。接着有同学反问“既然整个晶体电性守恒,那么一个晶胞是否也应该是电中性的学生的认识再次出现了障碍,又一次限入了沉思之中这样的反复设障能促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可能比原来“直白的教材,学生能看得更广一些,想得更多一些,从而得到更多的收获。总之,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教育因素,又要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才能把握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在促进学生开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杨剑春,论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5):18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材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